艺术大师们の疯魔之路(下)丨AMNUA艺术圈怪谈

陈衔

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政治、哲学讲师

大师疯子?疯子是大师?也许有病的是我们

文/陈衔

到精神病院挖掘艺术家去

可惜中国的医生太忙了,整天坐诊浏览病人,没空研究满大街乱跑的艺术家有没有病。不过有一本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面记录了40多个精神病人的症状,看着看着你会不同程度地喜欢这些疯子,很可爱,并再一次模糊了疯子和大师的区别。

下面是书中开头的一段:

有那么一个精神病人,整天啥也不干,就穿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地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很多精神病医师和专家都来看过,折腾几天连句回答都没有。于是大家都放弃了,说那个精神病人没救了。有天一个心理学专家去了,他不问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跟他蹲在一起。每天都是。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终于有一天,那个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地往心理专家这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P1)

亮点总是在最后!

如果把文中的“精神病人”换成“艺术家”,当然,他们不能是我的家人,嘻嘻,是不是可以当行为艺术来欣赏了?

还有一段也很妙:

在公园的长椅上坐着三个人。其中一个人在看报纸,另外两个人不停地在做撒网、收网、把网里的捕获物择出来的动作。一看就知道那两个是精神病人,于是周围很多人指指点点地议论。有个警察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后问那两个“撒网”的人在干嘛。那两位说:“没看到我们在捕鱼啊?”警察转头过问看报纸的那个人:“你认识他们?”看报纸的人说:“对啊,我带他们出来散心的。”警察说:“他们精神有问题吧?在公共场合这样,会吓到别人,你赶紧带他们回去吧。”看报纸的人回头看了一眼说:“对不起,我这就带他们回去。”说完放下报纸做拼命划船的动作。(P121)

我敢打赌,北京宋庄某些画画很烂却又急于成名的艺术家,撞烂墙也想不出如此情真意切并简洁明了的桥段。

一位病人说:“如果你打算得到一些从没得到过的东西,那么你就得去做一些从没做过的事。”至理名言啊,跪了!

可是,作为普通人的你,即使想得出来,敢做吗?只有疯子才想得出来,因为他看到的世界就是那样的;只有疯子才做得出来,因为他就生活在那样的世界里;只有艺术家才欣赏他们的“作品”,因为他们开创了理解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你看我是疯子,呵呵,我看你还是庸人呢!一群没见过世面外加缺乏理解力想象力的庸人,固执己见,以为凡是不同于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反动派,容不得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于是,千人一面,毫无特色!

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的每一个个案,似乎都是开头觉得怪诞、可笑甚至可怕,但看着看着就觉得可爱起来。为什么?因为认同。一个人的行为,你不认同,就是可恶;认同了,就是可爱。一个人是不是疯子,似乎不取决于他有没有真疯,而是取决于我们是否认同他。

看看这位屌人的德性

我有这样一位朋友,请各位评价一下他是什么样的屌人。

他年纪40,结婚17年,太太善良贤惠也漂亮,养了一儿一女,他是证券经纪人,物质生活中等偏上,总之是有钱幸福的一家。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离家出走了,只给太太留张条:“我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没解释原因。大家都认为他和不知哪天勾搭上的小三私奔了。

后来我在巴黎街头遇到他,一付穷困潦倒的样子,身边也没什么小三。

对他的不辞而别,我质问:“你想到过没有,你的妻子痛苦极了?”

他居然回答:“事情会过去的。”

我问:“你这样对待她说得过去吗?”

“说不过去。”

“你有什么不满意她的地方吗?”

“没有。”

“那么,你们结婚十七年,你又挑不出她任何毛病,你这样离开了她不是太岂有此理了吗?”

“是太岂有此理了。”

我感到非常惊奇,看了他一眼。不管我说什么,他都从心眼里赞同。本来我预备说服他、打动他、规劝他、训诫他、同他讲道理,如果需要的话还要斥责他。但是如果罪人对自己犯的罪直认不讳,规劝的人还有什么事情好做呢?

我有些冒火了。“别的都不说了,你总不能一个铜板也不留就把你女人甩了啊!”

“为什么不能?”

“她怎么活下去呢?”

“我已经养活她17年了。为什么她不能换换样,自己养活自己呢?”

“她养活不了。”

“她不妨试一试。”

他怎么说这些话能如此无动于衷?

“你还爱她不爱她了?”

“一点儿也不爱了,”他回答。

“他妈的,你得想想自己的孩子啊。他们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你的事。他们不是自己要求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如果你这样把一家人都扔了,他们就只好流浪街头了。”

“他们已经过了不少年舒服日子了。大多数孩子都没有享过这么大的福。再说,总有人养活他们。必要的时候,他们有钱的姨妈姨夫可以供他们上学的。”

“可是,你难道不喜欢他们吗?你的两个孩子多么可爱啊!你的意思是,你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关系了吗?”

“孩子小的时候我确实喜欢他们,可是现在他们都长大了,我对他们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了。”

“你简直太没有人性了。”

“我看就是这样的。”

“你一点儿也不觉得害臊。”

“我不害臊。”

我想再变换一个手法。“谁都会认为你是个没有人性的坏蛋。”

“让他们这样想去吧。”

“所有的人都讨厌你、鄙视你,这对你一点儿都无所谓吗?”

“无所谓。”

他那短得不能再短的回答使得我提出的问题(尽管我的问题提得很有道理)显得非常荒谬。

我实在对他没办法了,“那么你到底是为什么离开她的?”

“我要画画儿。”

……

不说了,再说,他的故事有一本小说那么长。

怎么样?这王八蛋是不是一个十足的无耻、冷血、卑鄙之徒?不负责任,不是男人,不耻于人类,应该枪毙,或者关进疯人院,让他也尝尝冷酷无情的滋味……

↑长着红胡子的野兽派画家高更的自画像

↑高更后来跑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生活,远离西方文明,这是他画的当地土著女子

可是你知道他是谁吗?他不是我的朋友,我没机会成为他的朋友。他是高更,伟大的野兽派画家。以上情节摘自英国小说家毛姆的三大长篇小说之一——《月亮与六便士》。

怎么样?刚才认为的那样疯子王八蛋是不是突然又变得可爱崇高起来了?只要是一个有名望有贡献的人,不论他的思想、行为之么怪诞,我们都会用慈爱、包容的眼光看他。做人不能如此没有原则好吗——我说的是我们这些俗人。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转变?不还是认同吗?

可能你会说,小说里的高更形象是作家杜撰的,不是真实的。我不管真实与否,是不是我一说刚才那个王八蛋是高更,是《月亮与六便士》的摘录,你的气愤之情顿然消解?

认同!被认同才是最重要的!

认同才是硬道理

我们一直在讨论艺术家和疯子的关系。大艺术家都是疯子吗?显然不是。疯子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吗?更不是。其实,“疯子”,特别是“艺术家”,根本就是社会概念。

一块石头呆在那里,不论我们认不认为它是石头,它都是石头。但“疯子”或“艺术家”不是这种概念。不论你有多怪诞、多痛苦,不论你如何认为或不认为自己是疯子或艺术家,都是没意义的。只要社会认为你是“疯子”或“艺术家”,你就是疯子或艺术家;只要社会认为你不是,你就什么都不是。要成为艺术家,必须建立在社会认同的基础;要当疯子也一样。

而认同的基础是:你给多少人带来了多少好处或快感。越多,就越不是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还有一个案例,有个病人总是姿势古怪地站立着,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在“集中意念,控制血小板”。下面是作者和他的对话:

他:“集中自己的思维,慢慢感受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让血小板汇集于伤口……”

我:“伤口?哪有那么现成的伤口?”

他挽起袖子给我看,在胳膊上有很多触目惊心的割伤。

他:“我自己弄的,为了训练。”

我:“……”

他:“其实没事,只是训练方法罢了。”

我:“不疼吗?”

他:“现在还是初期阶段,以后就好了。学会控制后,可以眼看着伤口飞快地愈合。而且那时候基本也就算初步掌握控制方式了,今后会有更多的部位被控制。然后我会做给你看,会让你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

看着他眉飞色舞地渐入佳境,我没再提问。(P83-84)

这哥们够傻够疯的吧。还有一哥们跟他一个德性:

牛痘是牛的一种病,也可以传染给人。有个叫詹纳的人听农民们说,人若传染上牛痘,就再也不会得天花病。他想,如果农民的说法是正确的话,那么给人种牛痘就是使之获得天花免疫的一种安全的方法。

1796年5月,詹纳用从一个奶场女工手上的牛痘脓胞中取出来的物质给一个八岁的男孩詹姆斯·菲普斯注射。于是,这孩子得了牛痘,但很快就得以恢复。詹纳又给他种天花痘,果不出所料,孩子没有出现天花病症。(百度)

↑免疫学之父爱德华·詹纳

啊呀!詹纳可不是疯子,他是大名鼎鼎的免疫学之父,为人类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呵呵,可是,如果詹纳失败了呢?把那小男孩搞死了呢?不就和“意念疗伤”那小子一样成疯子了吗?我们在以成败论疯子却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都不清楚。也许,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式的评论者才是疯子。

疯子和大师的一线之差

其实和疯子只有一线之差的艺术家大有人在。毕加索也是一位。他说过:“我在小的时候已经画得像大师拉斐尔一样,但是我却花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小孩子一样作画。”你看他画的是不是越来越接近小孩?只是他被世人认同了,成了大师。而“高一(2)班的陈志鹏”才是真正的小孩画画,却没被认同,继续被家长逼着考大学。

↑毕加索1897年作品,年仅16岁,很正常

↑然后花一生时间“寻找小孩子的感觉”,就变这样了

↑中国某位“不会画画的”高中生作品,是不是和毕大师的天然神似?可惜他没被我们认同

↑这位叫Kngwarreye的老奶奶,握笔的手势都不正确,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她涂抹的作品被世人认同了,也成了艺术家。下面两张就是她老人家的作品:

Emily Kngwarreye出生于1910年,她在作品成名之前一直住在澳大利亚一个与世隔绝的社区Alhalkere,是社区一个普通的妇人。80岁以后才开始专心画画,旋风式的绘画生涯仅持续了八年。最初的风格是由大小不一和颜色各异的点点组成,后逐渐把点加入到垂直和平行的彩色条纹线中。

1996年,正当她的绘画生涯如日中天的时候,她离开了人世。澳大利亚媒体哀悼说,“我们这里土生土长的莫奈去世了”。

如果不是文明社会的人发现了她,认同了她,认为她是令人惊异的画家,在那个社区普通人眼里,老太太和一个没用的疯子有什么区别呢?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

  • 人类如何战胜疾病

    _ _ _ _ 曾经,人类经历过很多致命的疾病和瘟疫,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疾病已经不再夺人性命,更有一些完全退出了医学舞台,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发现,就能拯救无数人的性命.威廉·奥斯勒是加拿大医学家.教 ...

  • 说说疫苗那些事

    拜登"当选"的第二天,辉瑞制药宣布其与德国生物科技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mRNA,三期实验有效率达90%.时间点这么巧,不排除是要给拜登助阵的意思.辉瑞制药是美国老牌药企,已经有170 ...

  • 【手牵手健康】生物制剂的发展史

    从1999年第一个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上市以来,越来越多的生物药物被应用到了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当中,给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方案选择,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康复希望. 5月24日,在"手 ...

  • 消灭天花!

    1661年正月初七,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逝于禁宫内. <清世祖实录>中只用了11个字进行描述:"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皇帝英年早逝,本来就容易引发各种联想和 ...

  • 艺术大师们の疯魔之路(上)丨AMNUA艺术圈怪谈

    陈衔 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政治.哲学讲师 大师疯子?疯子是大师?也许有病的是我们 文/陈衔 画家都是疯子吗?当然不是.那些专画行画或制造舔菊产品的人,时时关注市场潮流, ...

  • 生活是个策展人,人人都是艺术家(下)丨AMNUA艺术圈怪谈

    放眼朋友圈,每天,各地都上演着不同面孔组成的艺术狂(po)欢(shui)趴(jie),大家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仿佛艺术界的空前繁荣已然通过这些合影.聚会得以提前到来.然而,在这些极尽繁华的背后,&qu ...

  • 要想红,先发疯?丨AMNUA艺术圈怪谈

    按:放眼朋友圈,每天,各地都上演着不同面孔组成的艺术狂(po)欢(shui)趴(jie),大家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仿佛艺术界的空前繁荣已然通过这些合影.聚会得以提前到来.然而,在这些极尽繁华的背后,& ...

  • 生活是个策展人,人人都是艺术家(上)丨AMNUA艺术圈怪谈

    放眼朋友圈,每天,各地都上演着不同面孔组成的艺术狂(po)欢(shui)趴(jie),大家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仿佛艺术界的空前繁荣已然通过这些合影.聚会得以提前到来.然而,在这些极尽繁华的背后,&qu ...

  • 他擦掉的德库宁的画,艺术大师劳森伯格作品丨Robert Rauschenberg

    劳森伯格曾经说过,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像是丑陋的肥皂碟.镜子,或可乐瓶等,对此他觉得很遗憾,他说,这些人肯定很不愉快,因为他们整天被这些东西所包围着. 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 ...

  • 艺术大师|梵高(下):于苦难的生活中,找到最绚丽的景色

    艺术大师|梵高(下):于苦难的生活中,找到最绚丽的景色

  • 大师展怎么展大师?这是一个问题丨AMNUA看展览

    10月13日,一到上海就直奔上海展览中心,因为这里刚开幕了"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展览中心建成于1955年,原名"中苏友好大厦",是50年代上海市建造的首 ...

  • 做艺术不如做猫???丨AMNUA复调专题

    ↑纪录片<复调Ⅲ:中国艺术生态调查之珠三角站>片花 一个展览为什么要开发棒球棍和猫饭盆? 文/林书传 编者按:总策展人林书传说"编者按当然要活泼的南美小白来写呀."于是 ...

  • 向精神病学习绘画才让他成为艺术大师丨让·杜布菲

    让·杜布菲的内在辩证 艺术-反艺术 形象-无形象 彩色-单色 立体-平面 艺术家让·杜布菲在创作 有人形容杜布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最伟大的法国画家.让·杜布菲被称为"原生艺术之父&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