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河,是辽宁省独流入海河流浑河与其支流太子河合流后形成的下游河段的别称,系指浑河干流在盘锦市三岔河与太子河汇合后,由三岔河起始,向西南方向流至营口市永远角的大辽河口注入渤海辽东湾的下游94公里河段。辽河、大辽河从过去的连体婴儿,到如今的互不相干,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与巨变,都是盘锦的母亲河。在历史上,浑河曾是辽河的支流,1958年以前,辽河下游入海河道分为两支,西支旧称双台子河,为今辽河唯一入海河道;南支旧称外辽河,南行至盘锦附近与浑河、太子河汇流,遂成为大辽河。1958年政府实施了外辽河截断工程后,大辽河渐渐成为浑河干流下游的一部分。大辽河全河为感潮河段,大潮可上溯至三岔河以上。整个大辽河的流向是向西南,左岸仅有一级支流劳动河一条,右岸有一级支流南河沿排水总干、新开河等,全域流经鞍山、盘锦、营口三市,由三岔河经下坎子、石佛、赏军台、田庄台、水源、至荣兴农场附近,经鸭岛进入入海口。浑河水系虽属于辽河流域,但不属于辽河水系,而是平行于辽河水系的独立水系,大辽河在1958年外辽河截断工程实施前属于辽河水系,该工程竣工后,大辽河应属于浑河水系浑河干流下游。浑河古称辽水、小辽水,辽代以后称为今名,因水流湍急,水色混浊而得名,是辽宁省的主要河流之一,也是辽宁省的精华地区,流域内有沈阳、抚顺等著名大城市。浑河上源又名纳噜水,或称英额河,沈阳市附近河段又名沈水,下游蒲河汇入后又称蛤蜊河。发源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长白山支脉的滚马岭西侧,流经清原、新宾、抚顺、沈阳、辽中、辽阳、海城、台安、盘锦、营口等市县。在三岔河与太子河汇流,又西流入渤海辽东湾,全长415公里,流域面积1.15 万平方公里。2019年11月21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官网“标准地图服务”栏目披露的《盘锦市地图 1:60万32开》、《营口市地图 1:67万 32开》中,两市交界处的大辽河已正式更名为浑河。此外,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官网“标准地图服务”栏目公开的省级标准地图也显示了上述河流更名后的信息。此一更改引发舆论关注,在原大辽河下游的营口市,质疑声音十分激烈。当年12月30日,《辽宁日报》针对澎湃新闻报道的上述消息刊文《辽宁省新版地图盘营交界浑河改回大辽河》:日前,在刚刚发布的辽宁省标准地图中,盘锦市与营口市的界河河段原标注为浑河,现已改成不标准名称大辽河,其入海口也已由浑河口改成大辽河口。至此,由新版标准地图大辽河及大辽河口改名引发的社会质疑得到了“圆满解决”。2020年11月22日,初雪后,驱车44公里前往上口子村拍摄,现将部分照片予以分享,敬请指正!
盘锦市大洼区西安乡上口子村高跷秧歌以其历史悠久、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远近闻名,素有“辽南一枝花”之称。在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上口子有位从关里来的青年兰小二,在上口子村拉起了“兰家班”。经几代知名艺人口传身授,至民国年间,上口子高跷秧歌受辽河文化影响,成为风格热烈,表演技术精湛深受民间喜爱的艺术。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跷会越来越多,到20世纪80、90年代,这支高跷秧歌队伍更加完善。至今,高跷秧歌又将杂技、现代舞融入其中,艺术水平又上新台阶。秧歌队多次在省内外摘金夺银,2012年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2006年6月,被辽宁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辽河绿水湾风景区位于盘锦、鞍山、营口三市交界的大洼区西安镇上口子村,地处三岔河下的大辽河黄金水道,上可至三江口、通江口,下可达渤海辽东湾。
这里水产丰富,鸟类极多,常年在这里栖息繁殖的鸟类有252种,最著名的丹顶鹤、黑嘴鸥在这里驻足。这里苇海无际,高大、粗壮的芦苇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这里物产丰富,河蟹、河虾、河鱼,随手捕捉,辽河三件宝:蚶子、刀鱼、大蒲笋闻名遐尔。
这里曾是张大帅年轻时打鱼摸虾的地方,这里可追思甲午陆战的硝烟风云,可目睹日俄战争舰船沉沙的历史,可听闻唐王征东、螃蟹架桥的传说;这里上可欣赏到三岔河咆哮的河水,下可以寻觅清代下口子古渡口的踪影,近可欣赏到辽河中最大的岛小林岛秀丽的景象,可领略到全国四大排灌站的雄伟气势,可欣赏盘海营高速公路特大桥的雄姿。一部反映建国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年苍桑巨变,以生态农业、环保农业为主题的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金色农家》曾在这里摄制,2009年在央视一套播出。
这就是上口子村!
特别感谢盘锦市作家协会主席刘长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