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等进入高发期,“一喷多防”效果好还省时省力

目前,对于我国大部分小麦主产区而言,已陆续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但从各地反馈的信息来看,今年条锈病发病严重,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条锈病与小麦白粉病、赤霉病以及蚜虫等病虫害叠加发生,直接影响到了小麦的稳产和高产,因此,小麦的病虫害防控已进入关键时期。本文从今年大流行的主要病害出发,结合后期干热风的预防,综合提出“一喷多防”方案,希望对小麦种植户能有所帮助。

小麦今年大流行的主要病害

总体来看,今年高发的病害主要有条锈病、白粉病及赤霉病等。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

1.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典型的气传高等真菌病害,病菌可随气流长距离进行传播,因此,只要一发生,就涉及范围广,危害大。

小麦条锈病主要为害植株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在感病初期,在发病部位出现绿色的斑点,随后在叶片的正面形成鲜黄色的粉疮—夏孢子堆,并排列成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常几条结合成片着生。在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会长出黑色狭长,埋伏于表皮下面的条状疮斑—冬孢子。

在春季,小麦条锈病病菌在遇到春雨或结露时,会迅速流行病蔓延。如长时间出现无雨、无露的干旱情况,病害扩展会中断。只有春季低温持续时间长,同时春雨多的条件下发病较重。

小麦条锈病表现症状

2.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能染病,发病较轻减产不明显,但发病较严重时减产可达一半以上。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发病初期在发病部位产生黄色小点,随着病情加重,病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并在病斑的表面生成一层白粉状霉层,霉层有白粉状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成为浅褐色,并在霉层上面生出许多黑色的小点。

白粉病发病时,先是在植株下部水平方向扩散,随后向上蔓延。发病初期,能明显看到发病中心,并由发病中心向周围扩散流行。一般在拔节期开始发病,抽穗灌浆期达到发病高峰,乳熟期后停止扩散。

小麦白粉病表现症状

3.小麦赤霉病

赤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形成枯苗,成株期发病会引起茎基部腐烂和穗枯。被害小穗最初为水渍状,然后逐渐失绿褪色而呈褐色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和穗子,发病较重时会引起整个小穗或穗子枯死。

在发病后期,出现紫黑色粗糙颗粒,籽粒发病后皱缩干瘪,变为苍白色或者是紫红色,有时会在籽粒表面生成粉红色霉层。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病菌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4℃~28℃,流行的关键因素是阴雨天气。在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条件差的田块,以及玉米秸秆大量还田的地块赤霉病容易出现大流行。

小麦赤霉病表现症状

小麦病害“一喷多防”方案

随着近几年秸秆还田的推广,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同时,也使得土壤中积累了更多的病原菌,导致小麦的病虫害趋于多样化。另外,为了追求产量,大量使用氮、磷、钾肥料而忽视中微量元素肥料,以及农药的施用,都使得小麦的抗性降低,为病虫害的侵染提供了条件。

与此同时,人工成本逐年提高,20多年前提出的小麦“一喷三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一喷多防”逐渐成为小麦种植者的普遍需求。

“一喷多防”方案在具体用药时,要结合往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当年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选择用药。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用药方案:

1.拔节期用药方案

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50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硼)/一桶水,可防治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以及蚜虫、麦蜘蛛。

2.孕穗期用药方案

苯甲丙环唑+咪鲜胺·戊唑醇+(50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硼)/一桶水,在促进小麦孕穗健壮的同时,预防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等。

3.小麦穗期至灌浆期

小麦穗期至灌浆期,既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还要预防干热风的危害。

  • 方案一(主推):丙环·嘧菌酯+噻虫嗪·高氯氟+磷酸二氢钾100克/亩,主防白粉病和蚜虫,兼防锈病、赤霉病、叶枯病、吸浆虫及干热风。
  • 方案二: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戊唑醇·咪鲜胺+(磷酸二氢钾100克+芸苔素内酯8毫升)/亩,主防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的同时,兼防锈病、叶枯病、吸浆虫及干热风的危害。
  • 方案三: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多菌灵+(磷酸二氢钾100克+芸苔素内酯8毫升)/亩,主防赤霉病和蚜虫的同时,兼防白粉病、锈病、叶枯病、吸浆虫及干热风。
  • 方案四:联苯菊酯+氰烯菌酯+磷酸二氢钾100克/亩,主防赤霉病及蚜虫,兼防锈病、白粉病、叶枯病、吸浆虫及干热风。
  • 方案五:三唑酮+噻虫嗪·高氯氟+磷酸二氢钾100克/亩,主防白粉病、蚜虫,兼防赤霉病、锈病、叶枯病、吸浆虫及干热风。

需要注意的是,所使用的药剂除了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外,在进行农药混配时,要根据不同的剂型,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混配。一般混配的顺序是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助剂—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剂—乳油,如果混配时颠倒顺序,容易形成絮状物而降低药效。如果是固体或半固体,在使用前先进行二次稀释再进行混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