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小知识
太庙,天子的祖庙。
诸侯的始祖庙,也叫太庙。《礼记·祭统》:“君致斋於外,夫人致斋於内,然后会于太庙。”郑玄注:“太庙,始祖庙也。”春秋时代,鲁国对周公庙也称太庙。《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此太庙即指周公庙。周公旦鲁国的始封之君,始封之君叫太祖,故太祖之庙便叫太庙。
昭穆,古代庙次及墓次。
其制,始祖居中,左昭历穆。周以后稷为始祖,后稷后的第一代(后稷之子不窋)为昭,第二代(后稷之孙鞠)为穆。以后的第三、第五、第七代,以至下推于任何奇数代,皆为昭;第四、第六、第八代,以至下推于任何偶数代,皆为穆。《礼记·统》:“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在填充建社会区分昭穆是很重要的事,周代设有专官负责,如《周礼·春官》中的小宗伯、小史就是。
大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按周代大夫、士阶层家族的始祖,一般是国君的别子,即国君嫡长子之弟。别子无权继君位,不能与嫡长子同祖,必须分出自立一家,成为这一家支的始祖,即“别子为祖”。继承始祖别子的也只能是其长子、长孙、长曾孙、长玄孙……,这一继承系统叫大宗。大宗始终继承别子,所以说“继别为宗(大宗)。”“百世不宗”,即指大宗。大宗是别子的嫡传,代表始祖正体,可一直下传不变,所以“百世不迁”。
别子除长子外,还会有其他儿子,即庶子。别子的长子、长孙、长曾孙……也都会有庶子。庶子系统属小宗。小宗各继承其第一代庶子,各代继承其父(祢),所以“继祢者为小宗”。“五世则迁之宗,即指小宗。小宗超过五世,即无丧服规定,所以“五世则迁”。故小宗的第一代庶子,传到五世,就不再宗原来的小宗。在由大小宗构成的整个家族当中,大宗的历代传人都居于族长地位,称宗子。卿、大夫的爵位,贵族的身份,一般由宗子承袭。小宗的宗人,共宗其小宗:群小宗各率其宗人以宗大宗;大宗双率群小宗以宗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