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帝贴告示寻好友
明洪武初年的一天,大江南北各城镇的要道口,张贴出一份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寻友公开信《与田兴书》。这“告示”的大意是,朱元璋渴望能见到昔日有恩于他的朋友田兴,请田兴见了信后速来京城与他会见。朱元璋的一腔真情,溢于言表。军民们读了此信议论纷纷,议论的中心便是这个隐居的田兴。 田兴是泗州地区出名的勇士,他自小随一位武僧练武,剑术高超,又善射箭。他嫉恶如仇,乐于扶助贫弱。常头戴一顶竹笠,在洪泽湖上操一叶小舟,出没烟波中,捕鱼捞虾,或是到湖边山区狩猎。田兴30岁那年,听说盱眙龙山、老子山一带闹虎患豹患,特地赶到那儿为乡民除害。一天,田兴在龙山上的树林中与那头猛虎相遇。他奋力搏斗,杀死了猛虎。又一鼓作气杀死了两只金钱豹。当地乡民奔走相告,对田兴敬若神明。官府也打算召见他,给予奖励,田兴却不屑理会。他早对元朝的苛酷统治极为痛恨,他恨不能把那些专事鱼肉乡民的贪官污吏都杀光才解气。实际上,田兴常在洪泽湖四周地区暗行侠义之举,不止一次在暗中刺杀贪官和走狗。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反元起义后,经几年转战,升为大将。在盱眙附近的一次战斗中,朱元璋的部队中了元军埋仗,死伤惨重。朱元璋也负了伤,躲进山林中。元将秃鲁不花率领蒙古骑兵紧迫不舍,亏得田兴闻讯,设计引走了元军。他给朱元璋残部送来粮草,还找来郎中为朱元璋治伤。田兴懂点儿医药知识,又亲采药草熬药给朱元璋服用。两人结拜为义兄弟。田兴长朱元璋10岁,为老哥,朱元璋为老弟。朱元璋养好伤后,田兴送他上路,还动员一批青年后生参加了义军。分手时,两人依依难舍。 朱元璋的《与田兴书》在全国造成了很大影响。然而就是不见田兴露面,似乎已从尘世间消失了。朱元璋非常失望,他不顾马娘娘的劝阻,又私下派出亲信去盱眙、泗州、淮阴、汊涧等地访寻。在一个夜晚,田兴老人头戴竹笠,身穿土布衣裤,乘一叶小舟横渡洪泽湖,取道嘉山、五河,去了北方,隐居在苏鲁两省交界处的微山湖畔,依旧过着“渔歌桨声相伴,啸傲芦荡深处”的清贫孤单的生活。
田兴深知,朱元璋一心想见他是出于念旧,有时他真想见一见这个结拜兄弟当上皇帝以后是什么模样。但转念一想,还是不该见。为什么?因为早在前几年,田兴就耳闻过:朱元璋为了永保大明江山,让朱氏子孙后代稳坐天子龙椅,有计划有预谋地杀害了一大批开国功臣。他早忘了自己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也忘了自己的寒苦身世,一心只想巩固自己一家一姓的无上权威。田某绝不愿去为朱元璋装点门面。 直到朱元璋病逝以后,田兴才从微山湖回到家乡泗州,在洪泽湖边过着清贫自守的生活,85岁寿终。
附:与田兴书原文: 元璋见弃于兄长,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云游之处,何尝暂时忘也。近闻打虎留江北,为之喜不可仰。两次诏请,而执意不我肯顾,如何见罪至此。兄长独无故人之情,更不得以勉强相屈。文臣好弄笔墨,所拟词意不能尽人心中所欲言,特自作书,略表一二,愿兄长听之。昔者龙风之僭,兄长劝我自为计。又复辛苦跋涉,参谋行军,一旦金陵下,告遇春曰;“大业已定,天下有主,从此浪游四方,安享太平之福,不复再来多事矣!”我故以为戏言,不意真绝迹也。皇天厌乱,使我灭南盗,驱北贼。无德无才,岂敢妄自尊大?天下遽推之。陈友谅有知,徒为所笑耳!三年在此,访求山林贤人,日不暇给。兄长移家南来,离京甚近,非但避我,且又拒我。昨由去使传言,令人闻之汗下。虽然人之相知,莫如兄弟。我二人者,不同父母,甚于手足。昔之忧患,与今之安乐,所处各当其时,而平生交谊,不为时势变也。世未有兄因弟贵,惟是闭门逾垣,以为得计者也。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过偶然做皇帝,并非一做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元璋也。本来我有兄弟,并非做皇帝,便视兄长如臣民也。愿念弟兄之情,莫问君臣之礼。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其自便,只叙弟兄之情,不谈国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再不过江,不是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