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仁有志花应碧——四战四平的历史意义及精神内涵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3年东北解放战争中,四平作为扼守东、北、西满地区要冲,成为国共两党两军反复争夺之地,双方展开了4次浴血鏖战,总作战时间长达63天,史称“四战四平”。国共双方投入大量精兵良将,全力争夺,攻守进退,互有胜负。这场几经曲折的战役,历史性地成为国共双方在东北乃至全国的决战关键。东北民主联军将士在整个四战四平战役中,秉持“听党指挥、植根人民、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精神,以总计伤亡4万余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6.8万余人,最终赢得胜利。1948年3月13日,四平永远回到人民手中,并获得“东方马德里,开国英雄城”之美誉。
四战四平是决定国共双方命运、影响东北前途、关系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一次重大战役。为此,中、苏、美、国共三国四方极为关注。美国总统派特使马歇尔斡旋,蒋介石一再声称“不打下四平,不拿下长春,决不停战”,毛泽东则提出“化四平街为马德里”的口号,充分体现出四战四平的重要战略地位。
纵观整个东北解放战争,四战四平集合了多元的决定因素、多个不同的战略阶段、多种相异的战术思想、多样变化的战斗态势,国共双方投入兵力之多,作战时间之长,战斗程度之惨烈,成为东北战场上无可比拟的重要战役。
惊心动魄的四战四平,以其残酷壮烈,在人们心中激起久久回响;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以其特殊意义,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不朽篇章。四战四平的重大胜利,开创了我军夺取敌人坚固设防和重兵据守大城市的先例,从根本上动摇了其据守大城市进行顽抗的信心。四战四平,作为东北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的关键环节,奏响了三大战役的序曲,对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抛砖引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四平战役作为近代中国极为精彩的一幕,虽已悄然远去,其历史价值,又引发了我们思考。国民党何以失败,共产党何以全胜?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战争性质决定的——这是一场人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坚决站在大多数受压迫的人民一边,为人民的利益而战,得到人民的全力支持。国共双方的士气悬殊,也由此而来。四战四平的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艰苦探索、不懈奋斗、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植根人民、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四平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可贵精神品质。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四战四平已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为我们如何选择道路、如何走向未来指明了方向。
悠悠岁月从指尖滑过,今日四平日新月异,不变的是“听党指挥、植根人民、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四战四平精神,它似这座城市的胎记,提醒人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牢记历史功勋,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全力建设红色地标城市,不断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文明、和谐。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四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隽成军
编辑:马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