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学经典』:沈尹默 《澹静庐诗剩、景宁杂诗》卷

沈尹默 《澹静庐诗剩、景宁杂诗》卷,17cmx262cm。沈尹默先生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行书,此卷行书深得二王和米芾之神韵,用笔强调起、收,加强转折处的提按使转,笔势沉着痛快,饶有逸趣。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县人,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化修养的官宦家庭里。童年时代,由于家学渊源,自幼便深受熏陶,在众多兄弟姐妺中,沈尹默灵芽独秀,从小便显示了他的艺术气质。

沈尹默毕生立足于二王帖学,他高举“回归传统”、“帖学经典”的大旗,加之自身影响力不断扩大,潘伯鹰、邓散木、白蕉等一批具有共同追求的书家相继聚集其下,构成了一个雄厚实力的二王派沈尹默作为复兴二王帖学的倡导者。在创作实践和理论著作方面都作出重要贡献,他的著作大多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而来,特别重视笔法的学习,如1943年发表的《执笔五字法》,核心思想是:掌握正确的执笔法和运腕法是获得笔法的重要前提,之后也陆续发表了许多关于笔法的文章,如《书法论》《二王法书管窥》等。

沈尹默还认为,尽管王著编著的《淳化阁帖》为后代学习二王书法提供了范本,但是这种刻本不能完全反映二王笔意,要在用笔上更加靠近二王笔法,可以从唐宋诸家入手进而上追王。沈尹默自已就是这样做的,他曾回忆:“当年用功学禇、唐太宗,以及陆柬之、徐浩、李邕诸家,我所以主张要学魏晋人术书,想得到真正的法则,只能千方百计地向唐宋诸名家寻找通往的道路,因为他们真正见过前人手迹,又花了毕生精力学习过的。”又说:“二王墨迹,世无传者,不得不在此处讨消息”沈尹默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和书学思想的传播为民国时期二王帖学的复兴与发展作岀了重要贡献。

沈尹默 《澹静庐诗剩、景宁杂诗》卷‍

(0)

相关推荐

  • 当代行书,取法哪四大流派?

    纵观书法史,行书一体传承至今主要体现为三支重要的流派:王羲之和王献之行书流派(二王流派).颜真卿行书流派.魏碑行书流派.其中二王流派是最重要的行书流派,米芾.赵孟頫.王铎.董其昌等都归结于这一脉. 二 ...

  • 沈尹默|《澹静庐诗剩》《春蚕词》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浙江湖州人,1883年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 沈尹默1949年后历任中 ...

  • 沈尹默《澹静庐诗剩》力到大成

    "镇海金磷叟先生著有<澹静庐诗集>四卷,乱后散佚.兹其哲嗣雪塍湘岫昆玉从旧箧中检得遗稿若干首.手录属书一过,景宁杂诗,以纸无余幅,未全录."-尹默. 此诗作者镇海金磷叟 ...

  • 沈尹默行草书《澹静庐诗剩》

    这位宗师,就是大家熟悉的沈尹默. 沈尹默先生在民国初年,就已经在书坛之上名声大噪,那个时候,他与当代草圣于右任合称为"南沈北于",又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与吴玉如先生,合称为" ...

  • 沈尹默行书《澹静庐诗剩》

    沈尹默,近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50岁时才开始专攻行草,由宋入唐,上溯二王.这卷<澹静庐诗剩>是他年近70岁时所书. 陈独秀曾当面指出"你写的诗,诗做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q ...

  • 沈尹默《澹静庐诗剩》力到大成 | 书法易

    106次 "镇海金磷叟先生著有<澹静庐诗集>四卷,乱后散佚.兹其哲嗣雪塍湘岫昆玉从旧箧中检得遗稿若干首.手录属书一过,景宁杂诗,以纸无余幅,未全录."-尹默. 此诗作者 ...

  • 沈尹默《澹静庐诗剩》

    在书法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今人的书法超越不了古人",这主要是因为当代人缺乏一种"书卷气",并且古代那些书法精髓,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失传,这就是为什么常说&q ...

  • 沈尹默《澹静庐诗剩》及《景宁杂诗》卷

    沈尹默,原名君默,祖籍浙江湖州人,1883年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 ...

  • 沈尹默66岁行书《澹静庐诗剩》高清赏析!

    沈尹默,近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50岁时才开始专攻行草,由宋入唐,上溯二王,行草风格渐趋成熟.这卷<澹静庐诗剩>便是他66岁时所书,精气弥漫,尽显风华.

  • 沈尹默行书《澹静庐诗剩》及《景宁杂诗》

    沈尹默<澹静庐诗賸>        沈尹默工正,行,草书,尤以行书擅名.崇尚晋代二王,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后追习晋.唐,智永.虞世南,颜真卿诸名家,融贯而成自己风貌.用笔清圆劲健,倡导以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