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附近遭“牛粪”围攻!发生了什么?【外媒深一度】
毫无疑问,抗议人士试图向拜登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的环保承诺是“胡说八道”,在气候问题上你做得还远远不够。
1
拜登在气候峰会的承诺,旨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然而,除非得到美国国会批准,否则该承诺无异于“一纸空文”。
而对于拜登来说,做出这样的承诺,不仅是为了展示自身“风范”那么简单;他还希望以此倒逼其他国家也向联合国做出更(颇)具(为)雄(苛)心(刻)的承诺或计划,来作为《巴黎协定》的一部分。
《华尔街日报》一副“心领神会”的样子,顺势将矛头对准中国,阴阳怪气地说:中国、印度会让拜登的气候雄心大受困扰。
《华尔街日报》话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美国能够“呼风唤雨”。拜登一个看似“正义”的承诺,能够在国际上得到多方呼应,并让其他国家按其计划行事。
第二,顺便甩甩锅,把减缓气候变暖的责任转移到中国与印度(尤其是中国)身上。
△ 中国是美国的“工厂”吧,基本上美国人买的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的,从尿不湿到皮包,再到苹果手机。美国才应该对煤炭使用(温室气体)负责。
△ 密歇根州立大学网站《现代美国的形成》栏目中一副描述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绘画:当时美国随处可见高耸入云、大肆排放工业废气的烟囱。
△ 全球发展中心在2015年也曾得出类似的结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应该对79%的碳排放负责。
△ 根据其绘制的图表(点开放大,看得更清楚哦),美国和欧盟国家在1850年之后的160多年里碳排放总量占到全球的62%以上,而中国占比不足10%。
相较之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面对事关全人类生存的问题,迎难而上,积极探索节能减排方法、寻求国际合作来实现自身、拉动全球的经济绿色转型。
2
一个是意图“领导世界”的发达国家,一个是对全球气候问题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那么,中美还能在气候问题上实现合作么?
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援引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的观点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其实是中美目前为数不多能找到共同利益的领域;中国的参会(气候峰会)其实已经为两国关系注入了稳定性。
而根据德国《每日镜报》的说法,拜登此次的做法也相对温和——邀请中国和欧美共同承担责任。
同时,拜登也传递了另一个信息,那就是特朗普时代之后的美国想要“以身作则”了,或者说想要重新确认自己“世界领导”的位置。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3日在文章中表示,这次气候峰会标志着美国在削减碳排放问题上重新成为“世界领导”。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么?
法国路透社刊登一篇来自香港《明报》的评论称,如果拜登以为大张旗鼓来一场峰会就可“号令天下”,带领美国重当全球气候治理“盟主”,那未免也想得太美了。
为什么这样说?
文章指出,对抗全球变暖,所有国家都需要积极参与,任何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都无法独自抗衡这场气候危机。中国能够主动承担国际社会责任,一定是好事。
但美国,就算了吧。
因为,过去20多年,全球抗暖化行动的最大不明朗因素就是美国——美国“人设”已塌,难在世界再博取信任。
德国DW新闻也引述类似观点,告诫美国不要朝令夕改。
许多国家领导人已然对美国不信任了。
《华尔街日报》23日的一篇报道称,几十年来,美国的政策变来变去,致使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对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承诺持怀疑态度。
2001年,乔治·布什政府退出了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
2015年,奥巴马政府在《巴黎协定》的谈判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2019年,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出任美国总统以来,国会在推动美国实现50%减排目标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任何立法进展,而美国政府也没有正式提出新的重大气候法规。
这样的结果当然可以归因为美国内部阻力重重。
曾任特朗普气候问题最高顾问的班克斯说,“任何在50%区间的目标降幅都会很难实现。如果美国提出一个真正雄心勃勃的目标,而中国什么都不做,共和党人会说,你的对华态度太软,你正在给这个糟糕的交易雪上加霜。”
英国《每日电讯报》23日评论表示,22日举行的这场视频会议是对拜登政府的一次重大考验。
应对气候变化是拜登政府的一项基石政策。拜登宣布到2030年将美国碳排放削减一半,保证“美国不会等待”,并“决心采取行动”。问题在于,这位新总统能否扭转由特朗普推动的长达四年的气候怀疑主义,或者让世界领导人相信美国的承诺?
我们只知道,良好的信誉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可崩塌也只是在旦夕之间。
在这样一个亟需全球携手的关头,美国能不能拿出来真东西,付诸行动,展示其国家担当,重建国家信誉?
(部分资料来源于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撰文 | 文思
编辑 | 张晶
图片 | 网络
美编 | 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