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武夷山篇)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茶季的雨,有人欢喜有人忧。雨夜的晚上,一行人意犹未尽,围坐在一起品茶,镜头记录下来的都是诗情画意。而这连绵不绝的雨水,有多少制茶人辗转难眠,盼望着能有个好天气,这一年的生计全在于春天的收获。
晨起后,雨水洗刷过的空气,随风带来潮湿的气息。在这高高的大厦上,临窗而坐,一顿美味的早餐,能够给人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驱车前往武夷山,从九曲下高速,左转前往兴田镇仙店村。痴迷于水仙茶的杨廷生先生约好了朋友,在此等候我们的到来。预定的目的地是前往洋墩岩寻访老枞水仙。
杨廷生先生与朋友一起开车头前带路,我们两辆车紧随其后。听闻杨廷生先生讲:“仙店位于建阳与武夷山的交界处,水仙茶树是从小湖引种到洋墩岩,然后才传播到吴三地。”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于是一道前往探寻究竟。按照杨廷生先生的说法:“从仙店村骑摩托车15分钟就到洋墩岩了。”在传播水仙茶文化的过程中,杨廷生先生向以擅长诱导大家寻源问茶而令人铭记于心。驱车绕行公路,穿越前兰村直奔山上而去。过了前兰村后,道路愈发变得狭窄,正值茶季,上下山的车辆极多,行驶速度又快,每多惊险错车的时候。转眼间将近一个小时了,车辆仍然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直到过了一个水坝,路边上竖着一块牌子:洋墩岩欢迎您,这才算是进入了目的地的地界。继继盘山而上,两山夹一路,恰如一道天然的山门,穿越而过,眼前豁然开朗,宛如一个山间的小盆地。周遭的山峦上层林叠翠,林下的山坡上遍布着茶园,低矮的茶树大都釆用机械开釆,釆茶机轰鸣作响,翠绿的嫩梢被整齐的割下,留下的茶丛呈现墨绿的颜色。路边间或有高枞或者老枞,釆茶人或立于树下,或攀梯而上,细心的釆摘鲜叶。
总算是扺达了目的地,这个山中的村落,除却近年来因茶而兴修建的厂房,继往的民居大多已经荒废。将车辆停放好,步行抵达洋墩岩连片面积最大的一块老枞水仙茶园。竹林掩映之下,旧时的民居旁边,树干虬枝上布满了苔藓的老枞水仙茶树映入眼帘。
来的正是时候,恰逢这片老枞水仙正值釆摘。登梯架树,为的是尽可能保护年迈衰弱的茶树。据茶农介绍:“这片老枞水仙分属于不同人家,平均每人有两三棵茶树,最多的一户不超过十棵。”仔细观察,釆摘的是茶地中一半的茶树,另外一半则一叶未动,在外人看来很难区分,而茶农的心里则有清晰的界限。老枞水仙极受追捧,一位大姐沿着梯子爬上树,边釆边说:“我爬树很厉害的!”釆工尽可能将鲜叶釆摘干净,茶树的主人也在一旁盯釆,间或捡边伸手釆摘下遗漏的一把鲜叶。树老枝脆,饶是人们多加小心,亦难免会踩断枝条,被人宝贝般捡了去,打算拿去装点茶室。釆好的鲜叶拿去称重,盛装茶青的编织袋也要刨去一两半的重量。忙活了一上午,一群釆茶工人拢共就只有419元的工钱,一位釆茶的大姐说:“主家说釆一斤给5块钱,我说不给釆,最后是釆一斤8块钱。”这釆下的鲜叶,早就有了买家,听闻鲜叶都合到了一千多元一斤,真可谓是摇钱树。
茶地的旁边有一个茶叶初制厂,一位吴姓茶农大哥向我们介绍洋墩岩老枞水仙的渊源,说是祖辈引种自建阳,尔后又被同属吴姓的亲戚引种到了吴三地。另一位茶农大哥的说法十分有趣:“凡是没有主干,自根部重生的茶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有主干的茶树树龄都不足百年。”这片茶园的附近,过往残垣断壁的民居后面,遗存有几棵主干粗壮的老枞水仙茶树,其中一株树干已经中空,青苔将枝干几至全部覆盖,更有寄生植物与其共生。茶农大哥说:“去掉苔藓寄生物,茶树会养护的更好,但却会失掉苔藓味,少了特殊的风味,也是两难的选择。留下寄生植物,短期看起来影响不大。”言罢,兀自叹了一口气。
闽北乌龙茶三大主产区,武夷山远比建瓯、建阳的知名度高的多,世人所知晓的闽闽北乌龙茶,大扺都是武夷岩茶。从早年的崇安县更名为武夷山市以后,当地更是成了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更以红茶、岩茶双绝成了爱茶人朝拜的圣地。优美的自然环境,众多的人文景观,完善的配套设施,好客的武夷山人,这是一个你来了之后就会不由自主的放慢节奏,想要在此勾留不忍去的地方。
中午午休过后,下午相约友人茶叙,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不觉间已至傍晚时分。相识多年的李海兵先生打来电话,安排我们一行聚餐,体贴入微的李先生待人处事得到众人的交口相赞,早知我的生活习惯,周到细致的安排让人心生温暖,直把他乡做故乡。
晚饭过后,特意安排我们一行去实地探访武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来武夷山访茶这十多年间,见到的多是机械制茶,偶尔间或会见到在做青的工序使用人工,似今晩这般全手工的技艺却绝少见到,这让人丛生期待之意。
车辆行驶在深沉的夜色中,途经正在改建的道路,路面坑洼不平,饶是我们驱乘的越野车,也难免颠簸之苦。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来到了一个村庄。农家看护院落的狗狗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见有生人前来,仰起头汪汪叫了几声,摇着尾巴注视着我们穿巷而过。来到一所宅院的门前,刹那间就被这座古朴的建筑吸引住了。即使在武夷山,像这样传统的院落也日渐稀少。主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将房屋进行了修缮,并进行了二次改造,整个院落古朴雅致,既不失传统的风格,又融入了少许现代的元素,赋予了老宅以勃勃的生机。
院中的竹躺椅上,主人阿兵盖了衣服躺着休息。茶季的夜晚,做茶的人们十分的辛苦,总要熬夜,甚至有时会通宵达旦的忙于制茶,都是忙里偷闲,小憩片刻,以便恢复元气,继续投身于工作之中。来者还是惊动了主人,起身同大家打招呼,然后引领大家参观。经引荐得知,大家都亲昵的称呼主人叫阿兵,在业界向以手工制茶而闻名遐迩。主人对待自己的茶青十分小心谨慎,经由主人同意后,同来的方姗与我一道换上工作服、帽子、鞋子后,方才被准许进入了做青间。木地板、土坯墙、木板吊顶,整个做青间经过改造后,干净卫生又清爽,地上放置的炭盆在加热,整个做青间内热气扑面而来。恰好遇到了再次摇青的工序,三位师傅鱼贯而入,抵近观察后,伸手从晾青架上取下水筛,双手把边用力摇晃,青叶如波浪般在水筛上翻滚,摇青过后,双手轻抚,将青叶在水筛上轻轻聚拢,眉眼间都是专深的神情。茶中寄托了人的情感,籍由茶将这份温暖交付到品茶人的手中,惺惺相惜的制茶人与品茶人,通过这茶领受彼此的情谊。
经由主人阿兵先生介绍得知,在武夷山目前就只有七家从头到尾都釆用手工制作岩茶的作坊,每年春茶季,全部加起来制成的手工茶不到一千五百斤,能够喝到这样的茶,都是万里挑一的概率。见识了手工摇青的工序之后,阿兵先生又带领大家领受下一道工序。与做青间一墙之隔,还有一个做青间,里面是纯竹木材质制成的摇青机。做茶师傅完全靠手动控制来完成摇青的工作。其中有一个极为小巧的摇青机,恰似一个精巧的大玩具,不仔细观察都不会注意到他的存在。据阿兵先生说是专门用来单株加工岩茶的器具。阿兵先生引导大家俯身嗅闻摇青机中青叶散发出的气息,正是经由这道工序,青叶从青草气逐步形成花香与花果香。做青工序中的晾青、摇青需要交替进行,制茶师傅对此不敢稍微掉以轻心,这是一场体力与耐力的消耗,考验着制茶人的经验与水平。
等待的当口,阿兵先生邀请大家上楼去喝茶。临着老屋的土坯墙,加盖了两层纯木结构,青瓦覆顶的茶室。所用的材料,都是收购而来的老木料。一张大长板桌,大家团团围坐,阿兵先生边讲解,边为大家泡茶。一泡紫龙袍、一泡老枞水仙。正如阿兵先生所说:“手工茶不一定就会比机制茶更好,但是做的好的手工茶,有着机制茶所无法替代的细腻感。”大家边聆听阿兵先生的讲述,边细心的品鉴这难得一遇的手工茶,不是觉间已是夜深人静时分了。
到了做青完成的节点,即将进入杀青的工序。身体力行的阿兵先生,亲自上手为大家示范手工杀青的工序。做茶师傅早就引燃柴火,将火候烧到位。青叶投入杀青锅中噼啪作响,阿兵先生快速用双手翻炒,不时将青叶抖散。短短几分钟后青叶岀锅,盛装在竹盘上的杀青叶被转送到揉捻台上,分作两份由两人手工揉捻成条,再度抖散后合并在一起,继续回锅复炒。二次炒青的时间更短,青叶蒸腾起热气,显示出极高的温度。即使如此之烫,炒茶时仍然坚持不戴手套手工制作。用阿兵先生的话说:“防止带着手套,对温度的感知不敏感,导致形成过多的爆点。”一分钟之后,复炒后的青叶出锅,二次手工揉捻做形。然后将揉捻叶解块抖散在竹席上,稍加摊晾后,即刻送入焙间炭火烘焙。做茶的师傅非常细致,揉捻叶洒在焙笼上,上焙之前,用竹扫帚将灶台上的灰尘轻轻的打扫干净。手工制茶极为不易,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加倍的小心呵护。
岩茶初制工序至此告一段落,做青间里另外的茶青仍然在等待着制茶师傅们的妙手巧制,这注定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此际,阴沉了一整天后,雨终究又落了下来。

马哲峰老师著作《普洱六山记》书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马哲峰,洛阳人,久居郑州。师从茶文化名家李伟先生习茶多年,已故书画大家王九朝先生私淑弟子。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兼任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受聘担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安阳工学院、平顶山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创办有郑州马哲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致力于茶教育、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2014年荣膺河南十大文化先锋人物,2017年荣膺《普洱》杂志创刊十周年优秀撰稿人。所著《普洱寻茶记》荣登2018年茶媒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2019年出版《读懂中国茶》,2020年出版《普洱六山记》。

马哲峰老师茶书选购,敬请联系艾老师微信814917310


【相关推荐】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建瓯篇)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建阳篇)

马哲峰:易武寻茶日记(一)

马哲峰:易武寻茶日记(二)

马哲峰:莽枝山寻茶日记

马哲峰:革登山寻茶日记

马哲峰:景迈山寻茶日记(一)

马哲峰:景迈山寻茶日记(二)

马哲峰:景迈山寻茶日记(三)

(0)

相关推荐

  • 极丛 | 背后的秘密

    "0",洪荒混沌: "1",万物开泰: "4",四象之数: "9",谓阳至极: --  每个数字都是一个密码. 世间万物 ...

  •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建阳篇)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年复一年,寻茶福建,弹指之间,已历经年.尤以闽北乌龙茶最为令人着迷,武夷山水间孕育出了众多极具特色的乌龙茶, ...

  •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建瓯篇)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凌晨五点钟,闹钟将人从深沉的睡梦中唤醒,收拾好行囊下楼,预定好的别克GL8商务车已经在酒店门口等候,载着我们 ...

  •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三)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从云际山回到城里,午餐过后,给大家一点午休的时间,这个是外出寻茶过程中最大的奢侈了.连续的奔波,让人觉得十分 ...

  •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二)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早上九点钟出门,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整,重又恢复了体力.茶季的晚上,正是做茶人一年中最辛苦的时节.为了不过多打扰 ...

  • 马哲峰:闽北乌龙茶寻访日记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凌晨五点钟,闹钟将人从深沉的睡梦中唤醒,收拾好行囊下楼,预定好的别克GL8商务车已经在酒店门口等候,载着我们 ...

  • 马哲峰:景迈山寻茶日记(二)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车辆到达芒洪停车场,旁边一座传统干栏式结构.茅草覆底的布朗族建筑.一群上了年纪的布朗族老人家们,身着民族服装 ...

  • 马哲峰:革登山寻茶日记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云上寻茶的日子,每一天都值得认真对得.入山品味过的古茶,每一款都会铭记于心. 十多年来访茶云南,已经记不清有 ...

  • 马哲峰:莽枝山寻茶日记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赴云南入六山寻茶十多年来,印象中从未在春茶季遭逢连续的阴雨天气,今年则在清明时节连续下了三四天的雨,这在正处 ...

  • 马哲峰:易武寻茶日记(一)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这个春茶季,比之往年,显得格外忙碌.东南寻访白茶,江南访绿茶,淮南访毛尖,云南访普洱. 乘机抵达西双版纳,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