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 学好象数必须掌握的中医知识
什么是阴阳?现代人对阴阳理论研究很深,以至于和普通百姓越走越远。如果你是古人,你就会发现天上有“日”和“月”。日有白天、明亮、温暖的属性,月有晚上(不要用现代知识和我较劲,记住上面假释)、黯淡、寒冷的属性。那么地上的、世上的、人间的、自然的事物又怎样呢?需要分分类。
让我们做个游戏。一个人手拿一面写有“日”字的旗,另一个人手拿一面写有“月”字的旗,中间一个元帅。元帅出一个题,然后问下面的士兵,谁认为有“月”属性的就走到月旗下,谁认为有“日”属性的就走到日旗下。久而久之,人们就创造了阴阳两字。现在大家看到了吧,原来“阴”是一块写有“月”字的旗,“阳”是写有“日”字的旗。这样的字在汉字中很多,例如:“隊”就是前面一个举旗的后面跟了一些人。
原来阴阳只是两个定义,就是:
凡是具有“月”及扩展属性的为“阴”。凡是具有“日”及扩展属性的为“阳”。
仅有定义不够,关键要看它能否推出正确的结论。
让我们作些推理,白天气温升高,清晨你在田野可以看到水汽蒸腾向上;夜晚气温降低,水珠在叶子上结露。于是我们有上为阳下为阴;水汽为阳、水珠为阴。再引申就有轻为阳重为阴。通过这样的扩展就能分析每个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于是就有了“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出入”、“男女”、“君臣”、“父子”、“父母”、“儿女”、“夫妻”、“好坏”、“痛痒”、“动静”等等。(几乎所有这些我们习惯的对字都是阳在前阴在后,可能和男尊女卑有关。)
这些推理出来的属性是否正确就需要验证。古人通过长年累月的生产实践去验证,继承了正确的,放弃了不正确的,当然也有受条件限制未能证明出错误的。例如“南北”,古人只知南方热,北方冷。但如果放在现在,我们知道南半球的情况正好向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南北”阴阳属性的使用,只是要注意限制条件,到了南半球记得把它倒过来。
不仅生产实践可以验证阴阳,现代科学同样可以验证。拿水汽与水珠来说,热力学证明同样温度的水汽比水珠含有更多的热。该热被称为潜热,当水汽变成水珠时该热会释放给外界,而水珠变成水汽时要向外界吸收同等量的热。
看看中医常用的阴阳有:说人体的上下、表里、腹背、气血;说环境的燥湿、暑寒、风雨;说情志的喜怒、哀乐。当然还有很多,要写一页纸都不够,就不列了。
推理:上为阳下为阴。
证明:人的头部重量不到人体的2%却消耗了20%的氧气(数据记得不是很精确,因为是随意写作就不核对了,下面一样,大家不要引用)。化学知识告诉我们消耗氧气会产生热,热是阳的基本属性,所以上为阳符合基本定义。
推理:表为阳里为阴。
证明:人体表面集中了80%的毛细血管,我们知道毛细血管是向细胞提供养分的,毛细血管越多,这个地方的代谢(氧化)越强。
有人说现代医学证明肝脏是代谢最活跃的地方。我说没错,但是肝脏的代谢主要是还原,是吸热。这个热量可以用现代化学知识计算获得。因为这是一篇科普文章所以就不深入了。
也有人说人体表面温度低,体内温度高,所以应该里为阳表为阴。我在这里举个例,冬天,在北方有烧火墙的习惯。火墙的温度要高于室内,所以表为阳,里为阴;可是有人测量了室内温度,又到室外测量了墙的温度,说墙的温度比室内低,于是得到里为阳,表为阴。这里的错误是因为把一个事物的阴阳属性同两个事物的阴阳属性混在一起。
同样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推出其他事物的阴阳属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气血”。气在现代科学中被说成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是对古人认识自然的无知。古人把所有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的东西称为“气”。用现代知识可以知道,当时有两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1是空气,2是能量。“气血”就是有能量的血,用现代话就是运动的血。也就是运动的血为阳,静止的血为阴。当你读《内经》时遇到“气”用空气解释不了时用能量能很好地解释。身边没有《内经》,否则摘录几段。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医研究的是有气的人——活人,而西医认为活人和死人没有区别,人死后不会少一个分子。中医看到了活人的阴阳属性,躯干为阴,神明为阳。这里用了“神明”两字是因为人们对这两字的误解太深需要说明以阻止那些极端科学主义者的胡说。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明,阴阳的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