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pdf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混合而成的药物。
背景技术:已有治疗中风(血栓型)的药物很多,特别是中药制剂,为广大的中风患者带来了福音,为中风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但这些药物组方普遍比较庞杂,虽然按中医君臣佐使面面俱到,却使得生产工艺变得复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增加了中风病患者及家属的负担,而疗效也不尽人意。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它具有组方合理、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本发明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混合而成的:水蛭850g-1200g、丹参140g-320g;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混合而成的:水蛭930g-1100g、丹参180g-270g;本发明的最佳方案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混合而成的:水蛭1000g、丹参220g。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是:取水蛭1000g、丹参220g,将丹参粉碎成细粉,备用;将水蛭碎断,加水(90℃)提取三次,第一次加水蛭14倍量的水,第二、三次分别加水蛭12倍量的水,各提取两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的浸膏,喷雾干燥,得浸膏粉,将水蛭的浸膏粉和丹参的细粉混合均匀,过筛,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每粒0.35克的蛭丹络活胶囊)。本发明的性状为黄棕色粉末;气腥,味咸。主要功能为活血通络,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之肢体麻木,语言不利等症的辅助治疗。本发明只用了两味中药,其中水蛭含有抗血栓素,水蛭素也是一种很好的抗凝血物质,破血逐瘀的作用较强;丹参则含有丹参酮甲、丹参酮乙、丹参酮丙、丹参醇I、丹参醇II、维生素E等成份,具有活血去瘀、消症散结之功效,对于改善外周循环,加快微循环血液流速、增加毛细血管网、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抑制凝血、激活纤溶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本发明用于中风病(脑血栓形成)的康复作用135例临床试验总结:
一、一般资料
(一)病例来源:
根据临床试验要求,选择住院和门诊病人计135例,其中住院病人87例,门诊病人48例,住院人数占总病例数64.4%。
(二)性别:
135例中,男性76例,女性59例,男∶女=1∶0.78。两组性别构成比如表1所示。
                     表1两组病人性别情况
组别               例数         男              女
治疗组             103          58(56.3)        45(43.7)
对照组             32           19(59.4)        13(40.6)
两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
(三)年龄: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区平均年龄如表2所示。
                  表2两组病人年龄比较
                           年龄分布                  平均年龄
组别
               小于40    41…        51…        大于60岁X±SD
治疗组(103)       3      10      28         62       59.04±7.81
对照组(32)        1      3       9          19       58.45±8.46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及平均年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
(四)两组患者病程比较如表3所示:
表3
组别              例数      病程分布(月)    (12个月以内)
                               0.5-6           1-12
治疗组            103           47              56
对照组            32            15              17
两组病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五)两组中医症状及分级程度比较如表4所示:
表4
                      治疗组(103)                       对照组(32)
                        分级                             分级                 P
中医症状
            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半身不遂    10       64      22      7       3       20      8       1      >0.05
口眼歪斜    20       60      22      1       6       18      7       1      >0.05
言蹇不语    68       19      13      3       19      6       4       3      >0.05
头晕目眩             94      7       2               26      2       1      >0.05
脉弦滑      18               85              4               28             >0.05
白腻苔      22       70      10      1       6       22      3       1      >0.05
两组治疗前主要中医证症及分级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从以上一般资料分析看出,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主证分级程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故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1)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神志昏迷,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
(2)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
(4)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有主证2项以上,急性起病,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2、中医辩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二)西医诊断标准:
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4、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5、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6、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液。
7、CT检查可发现脑梗塞部位。
(三)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凡诊断为脑血栓形成,意识清楚,发病在一年以内,中医辩证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者可做为观察病例。
2、排除标准: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风痰上扰;阴虚动风证及神志昏迷者不做观察病例。
(2)暂短性脑缺血发作。
(3)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心病、冠心病和其它疾病所致房颤引起脑栓塞者。
(4)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对本药过敏者。
(5)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
(6)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三、试验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原则(3∶1对照),单盲对照试验。
(一)治疗组103例,用6%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续2周。同时服用本发明的药,每次3粒(每粒0.35g),一日3次口服。低分子右旋糖酐停用后,继续服本发明的药至疗程结束。
(二)对照组32例,用6%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续2周。同时服用脑血康口服液,每次1支,日服3次,在低分子右旋糖酐停用后。继续服脑血康至疗程结束。
(三)4周为一疗程。
四、观测指标:
1、安全性观测:
(1)一般体检项目;
(2)血、尿、便常规化验;
(3)肝、肾功能检查。
2、疗效性观测:
(1)患者地语言、运动及综合功能。
(2)神经系统体征。
(3)头部CT扫描。
(4)血液流变学检查。
以上(1)(2)(3)项必做,(4)或部分病例选做(一定要治疗前后对比)。
五、疗效判断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记分法,主要评定语言、运动及综合功能恢复程度。
1、中风病计分方法
(1)语言表达:正常0分;一般表示,命名不能1分;说话成句而表达不全2分;不能说单词、词组3分;语言不能或基本不能4分。
(2)上肢肩关节:正常0分;上举正常但肌力差1分;上举平肩或略过肩2分;上举不到肩3分;不能动或前后略摆动4分。
(3)上肢指关节:正常0分;手指分别动作有效而肌力差1分;握拳伸指2分;屈指、握不成拳,不会伸3分;不会动4分。
(4)下肢髋关节:正常0分;抬45°以上1分;不足45°者2分;摆动能平移3分;不能动4分。
(5)下肢趾关节:正常0分;伸屈自如但力弱1分;伸屈不全2分;略动3分;不会动4分。
(6)综合功能:生活能自理,自由交谈0分;独立生活,简单劳动而有部分功能不全1分;可行走,部分自理,尚需人辅助2分;可站立迈步,需随时照料3分;卧床4分。
2、疗效评定标准:
疗前满分24分,起点分最高不超过16分,其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
(1)基本全愈:≥85%;
(2)显效:≥50%;
(3)有效:≥20%;
(4)无效:<20%。
六、观察结果:
(一)两组总疗效比较如表5所示
                                表5两组总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03       33(32)        30(29.1)    30(29.1)    10(9.7)         90.2
对照组    32        3(9.3)        4(12.5)     17(53.1)    8(25)           74.9
从表5可见,治疗组基本治愈率32%,显效率27.1%,显效以上率61.1%,总有效率9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二)治疗组症状疗效与对照组比较
1、语言表达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见表6。
表6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6       5(13.9)        12(33.3)    18(50.0)    1(2.8)          97.2
对照组    11       1(9.0)         2(18)       5(45.5)     3(27.3)         72.5
治疗前,治疗组有语言障碍者36例,对照11例。从表6可见治疗组语言表达能力恢复情况,显效以上率47.2%,总有效率97.2%,优于对照组(P<0.05)。
2、上肢肩关节恢复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93      32(34.4)        28(30.1)    24(25.8)    11(11.8)       90.3
对照组    28      4(14.3)         8(28.6)     10(35.7)    6(21.4)        78.6
X2=9.25  P<0.05
从上表可见,上肢肩关节恢复情况,基本治愈率34.4%,显效以上率64.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3、上肢指关节恢复情况如表8所示:
表8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93      30(32.3)        29(31.2)    23(24.7)    11(11.8)        88.1
对照组    28      4(14.3)         7(25)       10(35.7)    7(25)           75
X2=11.85  P<0.05
从表8中得知,治疗组上肢指关节基本治愈率为32.3%,显效率31.2%,显效以上率为63.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效果较好(P<0.05)。
4、下肢髋关节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见表9:
表9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93       31(33.3)       28(30.1)    23(24.7)    11(11.8)       88.1
对照组    28       4(14.3)        8(28.6)     10(35.7)    6(21.4)        78.6
X2=9.825  P<0.05
从表9得知,治疗组下肢髋关节基本治愈率为333%,显效率30.1%,有效率88.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效果较好(P<0.05)。
5、双下肢趾关节恢复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如表10所示。
表10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93      31(33.3)        29(31.2)    22(23.6)    11(11.8)       88.1
对照组    28      6(21.4)         7(25)       10(35.7)    5(17.8)        82.1
X2=8.24  P<0.05
从表10看出,治疗组下肢趾关节基本治愈率为33.3%,显效率31.2%,有效率88.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较优(P<0.05)。
6、两组综合功能恢复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03     33(32.0)        30(29.1)    29(28.1)    11(10.7)       89.2
对照组    32      6(18.7)         8(25)       11(34.4)    7(21.8)        78.1
X2=9.16  P<0.05
从表11可以看出,治疗组的综合功能基本治愈率32%,显效率29.1%,总有效率8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综合能力的恢复治疗组较优。
7、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103例)。
表12
          全血粘度(比)    血浆粘度(比)    全血还原粘度(比)         K值
用药前     7.22±1.58      2.02±0.18       14.02±2.04       162.25±50.8
用药后     6.72±0.26      1.96±0.14       10.13±0.79       130.23±44.8
P          <0.05          <0.05           <0.05            <0.05
从表12可以看出治疗组在用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
七、安全性检测
治疗组在用药前后对50例病人做血、尿及肝、痛功能检查,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未发现异常。在治疗期间,未发现其毒副作用。
结论:
一、本发明的药配合6%低分子右旋糖酐用于脑血栓形成(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基本治愈率32%,显效以上率61.1%,总有效率89.2%,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二、本发明的药对语言表达、上肢肩关节、上肢指关节、下肢髋关节、下肢趾关节、综合功能分别显效以上率为47.2%、64.5%、63.5%、63.4%、64.5%、61.1%。上述各项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用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
三、治疗中未发现副作用,治疗后未发现肝、肾、血液有异常,此药较为安全。
本发明具有组方合理、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混合而成的:水蛭850g-1200g、丹参140g-320g。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混合而成的:水蛭985g、丹参235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