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掌握这三个法则你也可以创造潮流
流行三法则
无论是暇步士的时尚潮,还是流行病的传播,都是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它们是如何引爆的呢?
个别人物法则给出的回答是这样的:在这些特别人物中,有人意识到了时尚趋势,通过自己的社交能力、活力、热情和魅力把“暇步士”传染给大家,就像盖藤.杜加斯和纳山.威廉斯之把艾滋病毒传播出去一样。
附着力因素法则告诉我们,有一些特别的方式,能够使一条具有传播性的信息被人记住。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在影响力上收到显著的效果。
人们是否能关注身边的不幸者,有时取决于人们身边细微的环境因素。环境威力法则认为,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比他们所想的更为强烈。
个别人物法则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规律,一个事务的快速传播需要一个“联系员”,也就是传播的“爆点”,这个“爆点”就是链接传播的那个人,而那个人在哪里呢?从社会传播学的研究得出结论,这样的人具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在一个人的人际关系链中在不超过6个链接节点的范围内,我们会发现“人”链接的线是其他人的数十倍;第二、这样的人具有一个特点,他们跨多领域交际,但是其中又有围绕一个中心,有一个共同的属性标签;第三、这样的人具有敏锐的观察性,能够快速的从信息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转化提炼应用,这是一种天赋;第四、这样的人非常善于社交,能够积极主动的链接各种人际关系,能迅速的突破陌生社交环境;第五、这样的人往往是很多事物发展的中心,他们善于组织,积极主动,能成为各种圈子的焦点;第六、这样的人是一个内行,是发起口头信息传播浪潮所涉及的三类人中的第二类,内行与众不同的关键之处在于,他们并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更不是仅仅关注尽可能少花钱买咖啡的办法;而是一旦发现了这种办法,他们就会把它散步出去;第七、这样的人有着近乎病态的助人行为,内行总是通过解决自己的问题达到解决别人问题的目的,他们涉足市场完全出于不由自主和条件反射,这不属于一种刻意行为;第八、这样的人的另外一个特殊群体—推销员,他们身上似乎有一种难以描述的特征,一种强大的、有感染力的、不可抗拒的东西,这种东西的力量超越了他语言的力量,能让见到他的人们乐意赞成他的观点;第九、这样的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说服工作往往是通过大家不喜欢的方式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关注那些微妙、隐蔽以及没有付诸语言的东西(表情、动作);第十、最后我们想说的是这样的人具有“超感染力”,这是一种人们几乎没有意识到的基本生理能力。就像所有专业人员应该具备某些特点一样,有些对超感染力的掌握比别人要强的多。
附着力法则
在流行潮中,信息传播者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特殊的信息传播者才能让消息传播开来,但同时,信息的内容本身也非常重要。一则信息成功的具体因素就在于其“附着力”,一则信息—或饭菜、电影、产品—是否令人难忘?它本身是否能促成变化,激发人们采取行动?在商业广告片里最重要的形式特征不是展示某样产品,而是在销售一个理念。个别人物法则认为,社会中存在个别能够发起流行浪潮的特殊人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些特殊人物。附着力给我们的教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个包装方法。
环境威力法则I
精神病学家把犯罪者称作为心理发育有障碍的人,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是病态的,他们因而缺乏行为榜样。心理发育有障碍的人不懂得如何与太热保持健康关系,正常人可以保持冷静的时候,基因中含有暴力倾向的人则有可能失去理智。不会分辨是非的人对于那些行为适宜、那些行为不适宜茫然无知。那些生于贫困家庭,无父无母或在遭受种族歧视折磨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人,不会像健康的中产阶级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那样懂得遵守社会规范。
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下,我们内心的癖性会屈服于强大的环境,这里的关键词是“情境”。在特定的某些时候、某些地方、某种条件下,一个人的天性会消失的荡然无存。如果我们只从内在的特征去考虑,忽略具体情境所起的作用,我们对人们行为的真实原因的认识是自欺欺人的。人们总是爱犯一种错误:高估性格因素,而低估具体情形和环境因素。我们总是倾向于从人的性情一面而不是而不是从环境的一面寻找答案。性格其实更像是在某个时刻、某种情况和环境下流漏出来的习惯、倾向和兴趣的集合体,这些东西相互联系,却不是密不可分。
当我们试图使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个产品为别人接受,我们实际上是在改变我们的受众,是从虽然小但却是很重要的方面在改变他们:我们在感染他们,用我们的气势席卷他们,使他们渐渐放弃敌意,慢慢接受。这个目的可以通过特殊人群—即那些有着非凡人际关系的人—的影响力来实现,这就是个别人物法则;这个目的可以通过改变交际的内容,通过使传递的信息浅显易记,从而使之牢牢地扎根于人们的头脑,直至最后促成他们行动来实现,这就叫附着力法则。一旦你理解了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了环境中那些具体、相对细小的因素可能成为人们的行为引爆点,那么你原来的失败情绪就不复存在了。
环境威力法则II
150法则:如果你的圈子有5个人,你需要应对10个单独的关系(你和圈子里另外四个人,加上其余四个人相互之间的6个双边关系,这才算你了解圈子里的每个人。)如果你所处群体的人数是20人,那你要应对的是190个双边关系(19个和你直接有关系,再加上其他之间的171个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圈子人数稍微多一些,就意味着社交和智力负担明显增加。军事组织凭借多年的经验粗略的摸索到了规律:能够实施战斗设想的组织单位不能超过两百人。对人类学文献进行了梳理之后,发现21个不同的原始狩猎族群每个村落的平均人数为148.4。150这个数字似乎代表了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你能够知道他们是谁,和你是什么程度的关系,或者说你和这些人交往的程度达到了如果你未被邀请却恰巧碰上了他们在一起喝酒,但你不会因此而感到难堪的程度)的人数最大值。要发起大规模的流行潮,首先要发起许多小规模的流行潮。无论是畅销书的朗诵会,还是企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发起小规模流行的团队最有效的人数不能超过150个。
“引爆点”要找到“先期采纳者”
任何改革创新都不会毫不费力地从一群人传播到另一群人,他们中间有距离、有空隙。高科技产品常常只能抵达先期采纳者手中,因为没有什么方法使先期采纳者理解和接纳的那些观念也能够为“早期大多数”理解和接纳。而“先期采纳者”他们是“中专员”:把高度专业化的概念和信息转化成普通大众能够明白的语言。他们的角色相当于内行、中间人或推销员,我得说他们都是相当有能耐的人,他们社交广泛。他们背后的动机应该是金钱或经济因素,但是他们身上确实又存在着乐于助人的品格。他们可以掀起流行浪潮,让自己在其中扮演中专员的角色,即做革新者和其他人的中间人。在那些喜欢开创新潮的人当中有更多的实战主义者,他们更富有激情。我们就是要寻找一个完全独立的人,一个把自己和众人区别开来的人,一个与同龄人看上去不一样的人。
理论上我们可以引爆一切
引爆点理论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对于以抽象方式表达出来的问题,我们束手无策,但如果它被表述成形象的社会问题,我们解决起来将毫无困难。成功发起流行潮流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具备一个基本的信念,即:制造变化是可能的,人们是能够在一些特定力量的驱使下,骤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的。如果说在引爆点世界里存在困难和多变性,也可以说这个世界里同时存在很大希望。仅仅通过控制一个小组的规模,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通过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微小调整,就有可能大幅的降低其传播难度;仅仅找到和接触那些有着极强社交能力的人,就可能掀起一股社会流行潮。引爆点最终再次证实了我们存在改变一切的能力,和采取明智行动的力量。看看周围的世界吧,它看上去似乎雷打不动、无法改变,但只要你找准位置,轻轻一触,他就可能倾斜。
我们要试图找到那些藏在网络中的内行,联系员和推销员
加入网络的个体越多,网络(包括网络中的个体)价值越高。这有点类似于梅特卡夫定律,该定律称:一个网络的价值随着其用户数量的平方数增加而增加。当我们收到的信息越多,我们的回复就越短,越有选择性,而且也越滞后,这是免疫力的表现。当人们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淹没,他们就对这些形式的交流产生了免疫力。作为代替手段,他们向生活中自己尊敬的人、仰慕的人和信任的人征询意见,从他们那里获取信息。人们尊敬这些人,并不出于羡慕,而是出于爱戴。对于信息交流免疫症的治疗方法是—找到内行,联系员和推销员。
有没有在所有市场中找到内行的方法?我不知道,尽管我很确信,会有读者把《引爆点》作为灵感来源进而自己去发现一种方法。在一个受控于隔绝现象和免疫现象的世界中,理解口头信息传播这些原理的重要性也是空前的。
《引爆点》这本书中涉及了社会学、行为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全面的剖析,教我们如何掌握“引爆点”三法则,欲透彻的理解,请购买图书,认真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