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今天的标题,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源自前两天读的数学辅导书序言。人类在时间长河里旅行的时候,需要灯塔的指引。这盏灯,有时候是思想,有时候是故事。
思想不容易被记住,但故事却能永流传。
所以,得学会讲故事,学会写故事,把好的故事记录下来。
春节之前,在读库上买了一套书,名字叫《医学大神》。最近闲在家里,想起来就读一本,也推荐给三宝同学读。他饶有兴趣的读了几本之后,问我:妈妈,你是不是因为疫情时期,所以特地买了这套书啊?
那倒不是,买这套书,只能说纯属巧合了。因为一直不太了解医学界的故事,想知道几千年来,医生这一职业,到底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如果这些故事讲得好,我还要分享给孩子们呢。
我向来推崇跨界阅读。这类具有人文科普性质的读物,很适合理科功底比较弱的文艺青年。
这套丛书的作者是朱石生老师,20世纪60后,上过山下过乡,参加过第一届高考。从医十七年之后,转行成为一名IT工程师,最后在出版界熠熠生辉。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套了解近四百年人类医学小史的宝贵材料。
这个“医学大神”系列是从16世纪的维萨里写起,如果不是读这套书,我也不知道维萨里居然这么牛。
百度图片说这个人是维萨里,姑且信之
在1543年,哥白尼写出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以前人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孜孜不倦的观察计算,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顺带着,也不再狂妄的认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
维同一年,维萨里写出了《人体构造》,通过真实的解剖,维萨里发现心脏有四个腔,肝有两叶,血管是起源于心脏而不是肝。他建立的解剖学为血液循环的发现开辟了道路。
和哥白尼的遭遇一样,维萨里也因为得罪了教会,惨遭迫害。但是他和哥白尼一起,在人类认知宇宙、认知自身的十字路口上,扳动了十字路口的铁轨,让列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阅读这些西医故事的过程中,总是忍不住想了解同时期的中医在做什么,在发生哪些故事。也许是条件所限,能查到的线索和素材很少。可能中医学院的学生们会有专门的中医历史教材吧?
在当当网搜到一套“画说中医药文化”丛书,居然还是中英文双语的。有读者评价说丛书中的配图太小了,看得不真切。不过聊胜于无,我准备下单买一套来看看。只是前两天有新闻报道当当网也有员工确诊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正常买书呢?
相比较而言,中医界似乎缺少这类公开普及的出版物。各类“伪养生”书籍烂大街,但真正为中医正名的、有分量的书籍却很少。如果不是专业人士,问起中医的故事,大家首先脱口而出的,不是《黄帝内经》,就是华佗和张仲景了,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神医喜来乐全靠电视剧刷出了知名度。最近的钟南山先生,是靠敢说真话说实话成为国人心目中的典范。
出版界欠中医一套高质量的出版物。
从疫情开始,每天都能听到关于医生们的故事。钟南山院士八十岁高龄逆行在武汉一线,人们守着电视,等待亲耳听到他的判断与解读,他的建议与忠告,那一句含泪的“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悲怆;张文宏医生原来是个演讲高手,他解读的流感与感冒让人印象深刻,也多了几分科学防护的信心,不再盲目恐慌;已经73岁的李兰娟院士,依旧带领团队奋战在一线;还有那位提醒朋友们注意安全防护的李医生,如果他的故事可以被改写,很多人的命运都会不一样了……
白衣天使们冲锋在一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救治病人,防患疫情。他们令人钦佩,也令人担忧。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唯愿每一个人都平安归来。今天在人民日报公众号上看到一则消息: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21时50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新闻里说,他推迟了原定正月初八的婚期,主动请缨上一线。他办公桌的抽屉里还留着没来得及发下去的婚礼请柬。
彭医生今年29岁。
很难过,以这种方式认识这位曾经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生;也很痛心,这是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个故事。
因为不能出去玩,楼上的小朋友每天在家滑扭扭车,跳绳,有时是在上午,有时是在下午,偶尔会在晚上睡觉前。三宝同学对此表示很感动:这声音让我想起弟弟们,想起在姥姥家的时光。
果然是只有小孩才懂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