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之系辞(五)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列贵贱”就是分贵贱,“存乎位”即在六爻的位。在六爻中,初、二是贱,四、五是贵。

齐小大者存乎卦。

“齐”,是分别、辨别的意思。在《易经》中,阳爻叫大,阴爻叫小。分辨这个在乎卦,即看卦是什么卦。

辨吉凶者存乎辞。

“辞”,是指《易经》的卦辞、爻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辞讲吉凶。

忧悔吝者存乎介。

“介”,韩康伯解释为“纤介”。我看不见得对。介是中介。这句话意思是说,“悔吝”介乎吉凶之间。悔是由凶变吉,吝是由吉变凶,都是中间状态,没有发展到吉凶两端。

震无咎者存乎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悔就无咎,不悔就不会无咎。以上为第二节。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险”,是“难”的意思。“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就是说所以卦有小卦、大卦,解释卦的辞也就有难有易。

“其所之”,是卦的所往。“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就是说卦有小大的不同,辞也就跟着不同,因为辞是解释卦的。以上为第三节。

第四章【原文】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详解】

本章主要是讲《易》与天地准。共分四节,从几个方面来谈《易》与天地准的问题。

“《易》与天地准”,从文字表面上来看,是很容易懂的,但落到实处,就不易懂了。我认为,《易》与天地准,对于学《易》来说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懂不懂“《易》与天地准”,是懂不懂《周易》的决定性关键。当然,韩康伯解释说的“作《易》以准天地”的话是对的,但从落到实处来看,他就不见得对。

为什么乾、坤两卦有“用九”、“用六”而别的卦没有?为什么乾、坤两卦有《文言》而别的卦没有?为什么讲筮法但说“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而没有说别的卦?对于这些地方他都置而不谈,说明他还没有能够真正了解“《易》与天地准”的意义。

我认为,要真正了解“《易》与天地准”,就应当将它与下文《系辞传上》第十三章所说的“乾坤其《易》之缊邪”联系起来看。“乾坤其《易》之缊邪”,意思是说整个《易经》就是讲乾坤,也就是讲天地。《易经》头两卦是乾、坤,其他六十二卦都是乾、坤的发展。正因为这样,所以讲了乾、坤“用九”、“用六”就够了,作乾、坤《文言》就行了,其他的卦就用不着再讲了。

而且,“《易》与天地准”,不光是指卦与天地准,还指蓍与天地准。蓍与卦是对应的。卦重视乾、坤,蓍也有这个意思。乾、坤是春、夏、秋、冬四时,也就是一年三百六十天,所以,讲筮法时才说“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上述这些思想意识和涵义,光看“《易》与天地准”是不会了解的,必须结合“乾坤其《易》之缊邪”才能看得清楚。也只有与“乾坤其《易》之缊邪”联系起来看,才能将“《易》与天地准”落到实处。孤立地看“《易》与天地准”,是看不明白的。下面按四节逐一加以说明。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易》与天地相准,所以天地的规律都包括在里面了。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仰以观于天文”,是说抬头看天,即《易》中有天文。“天文”是什么?是三辰,即日月星。

“俯以察于地理”,是说低头看地,即《易》中有地理。“地理”是什么?是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有日、月,就是光明;没有日、月,就变黑暗。“幽明之故”指的就是这个。“幽明”没有更深的意思,并不是指阴曹地府、玉皇大帝。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原始”即看它的开始,讲的是生,是产生,即事物由无变有;“反终”讲的是死,是消亡,即事物由有返回无。这句话实际上是讲:由无变成有,由有变成无。

有、无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有、无。山海都在变,由有变成无;反过来,物质不灭,又由无变成有。这样,有变无,无变有,世界时刻都在变。

老子讲“有无相生”,是对的。又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先天地生,把“无”看成是绝对的,这就不对了。所谓“生”、“死”,不过是由无变有,由有变无。佛教有轮回之说,认为人死后变人,牛死后变牛,固然不对。道教说人可以不死,长久存在,变成神仙,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孔子说:“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该是多么深刻的见解啊!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朱熹说:“阴精阳气,聚而成物,神之伸也;魂游魄降,散而为变,鬼之归也。”讲得不错。“物”是由精气聚在一起,魂魄散了就成为“变”。“鬼”就是“变”,“神”就是“物”。孔子认为“变”、“物”即是鬼神,这实际上是不相信有上帝,有小鬼与阎王爷,也就是不认为有鬼神。由此可见,孔子是个无神论者。以上为第一节。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0)

相关推荐

  • 淳安文献:余国祯《点易支言》中

    秉烛斋点易支言卷之中 厚载惟谦 天下,凡厚皆有象,而德之厚无象.凡厚皆可测,而地之厚不可测.至哉,地德乎!五材之变移,百物之代谢,皆地生之,地藏之.盖其厚不可得而涯涘也.变盈而流谦,持载所以无垠乎?大 ...

  • 周易入门篇

    周易入门篇02 国学曲径通幽处 学习<周易>,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本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01 <周易>是群经之首 这里的"经",指的是儒家十三经.& ...

  • 《周易全解》之系辞(十五)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讲的是占筮时用数的变化.这段话意思是说,按照这个方法运算,就能 ...

  • 《周易全解》之系辞(一)

    第一章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 ...

  • 《周易全解》之系辞(二九)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噫与抑通,字或作意,又作噫",是对的.<易经>的卦有了初与上,又有中爻,这就完备了,吉凶存亡的问题也就居 ...

  • 《周易全解》之系辞(二)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知"字有两种解释:有人训作"主",有人解作"知觉"."知见".我研究这个问题,认为"知 ...

  • 《周易全解》之系辞(三)

    第二章 [原文]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 ...

  • 《周易全解》之系辞(四)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易>之序是什么?韩康伯讲是"<易>象之次序".说得倒是不错,但不很清楚.我看说的是卦的次 ...

  • 《周易全解》之系辞(六)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 "与天地相似",是说<易>与天地准. "知周乎万物",讲的是天."知&qu ...

  • 《周易全解》之系辞(八)

    第五章[原文]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 ...

  • 《周易全解》之系辞(九)

    第六章[原文]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