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吕景会作品 | 母亲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晚上,我坐在卧室温暖的书桌旁,仔细地观察女儿数着手指做加减。小姑娘垂着眸认真地伸着小胖手,伴随着轻盈的口诀,手指不停地伸来缩去。温暖的灯光陪伴着我们娘俩,恍惚间,不知今夕是何年,让我回到了儿时母亲陪伴的时光。

我的老家在山东鲁西北的“江北水城”,因京杭大运河从城中穿过且有东昌湖,故而得名。我的童年在华北大平原的乡下度过。我的乡村是个远近闻名的“文明村”。这个“文明村”,放在以前是尊重,但是放在我们小时候就成了“死脑筋”的代名词。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到了黄河南北,周围小村庄的人们思维也活跃起来了,借着“要想富,先修路”的政府好政策,一批批的小作坊临街而立,一家三个、四个、五个的娃儿们,十三、四便在作坊里挣了钱,唯独我们这朴实的乡亲们依旧秉承老祖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祖训,依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咬牙坚持。而我的父母毫不夸张地说,是其中的“佼佼者”。

父亲子承父业,17岁接了爷爷的班,成了一名教师。母亲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围着锅台,围着五个娃,围着十亩薄田,转了一辈子。父母立志省吃俭用,供我们兄弟姐妹五人上大学,他们深信只有读书能让我们脱离“坷垃地”,能让我们免受风吹日晒、雨打雪淋。

母亲是我们家的灵魂人物,不管是家里的牛、羊、猪、狗、鸡,还是地里的一棵庄稼、一棵树苗,母亲都竭尽所能的呵护。家里的各种牲畜都不能渴着饿着,不然她就不能安心坐下来休息。记得那年是麦收时期,热火朝天的打麦场,我们兄妹五个一大早就跑去地里往打麦场拉麦子,爸爸为了让我们这些小崽子有趁手的“兵器”,每年头过麦前,量身打造各自的麦叉,还会为运送麦子发明制造“叉车”。爸爸妈妈在打麦场铺场,为用石磙压麦子做准备,等一亩半地的大场压上麦子,时间就到了中午一点,这个时候父亲在打麦场压麦子,母亲就赶紧带着我们回家吃饭。母亲回到家,首先做的就是喂牲口,妈妈总是说:“这大热的天,渴着饿着的多难受啊!”汗如雨下的母亲,一桶桶水给两头牛、四头猪、两只大羊、四只小羊准备齐全了,从车上把草扔给它们,再说洗刷的事儿。母亲啊,就是这么个爱操心的人,用她的话说“进了咱家的门都不能渴着热着,身子舒坦了,心就舒坦了”。

母亲还是个心细的人,日子总是斤斤计较着。虽然父亲是教师,但收入远不够我们兄弟姐妹五个的学费。日常生计全靠母亲打理,为了多种蔬菜保障营养,母亲在十多亩地里找苗稀的地方点菜苗,在棉花地里行间距大的地方种蔬菜;每到冬天母亲都会腌制一小缸咸菜,而且尽可量的把味道腌足;为了减少买衣服的开支,母亲学缝纫,大改小,常常熬夜做衣服、鞋子,让我们兄弟姐妹穿暖穿干净。等我们上了高中,因为生活费学费剧增,母亲就种西瓜、喂猪增加收入,从来都不舍得闲下来站街拉家常。母亲总说:“你们都还在路上,是正吃劲儿的时候,我们学习上帮不上啥忙,但尽可量地提供条件让你们学习”。如今回头想想,有多少同龄人因为家庭困难、父母不支持而辍学,而我们兄妹都能大学毕业,母亲啊,我们是站在您的肩膀上攀爬,没有您是万万不能的啊!

母亲还是我们成长的指路明灯,让我们养成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品格。母亲总是说:“方法总比困难多”。记得上大学那年,我们哥儿姐儿三个一块上大学,头一年还不好申请助学金,亲戚朋友送钱接济,但依旧是杯水车薪。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村里的大伯叔叔们当着我的面就说:“让俩儿子上学去,闺女可以不去,不上学也不影响她嫁人”。天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忐忑熬过那个漫长的暑假。母亲总说,哪个孩子走到这一步都不容易,怎么着也得让孩子进学校。每到傍晚,母亲就在村里挨家挨户的借,五十也不嫌少,就这样母亲拼凑了一个暑假,终于把我们的学费凑够了。如果不是母亲的坚持,又怎么会有今日的我啊!

母亲啊,所有的苦与累,您都尽力替我们担了。也正是您那无私的付出,让我们脱离了最基本的体力劳动,像蒲公英一样飞扑各地,成为教师、工程师、办公室职员。我们成为了您的骄傲,而您始终是我们的骄傲!

灯光下,女儿还在写着拼音,希望我能像我的母亲一样,有一天成为你的骄傲……


作者简介:吕景会,笔名碧晴,唐山市曹妃甸行政单位职员,喜好读书、写作。曾在《唐山劳动日报》《曹妃甸报》发表《结婚四部曲》《诗情画意》《享受生活》等,《失望的日子》《阅读*写作*实践*反思》《思友人》《父母》等十余篇作品发表于微信微博平台。


(0)

相关推荐

  • 新书预订|高海平:我的高原 我的山(上款签名)

    一曲北方农村传统文明的最后挽歌     我的高原 我的山/高海平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 该书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尤其是对乡村的民俗风情描写具有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作者笔力雄健,目光老辣 ...

  • 文学原创•《割麦的母亲》(散文)作者 萍 聚

    割麦的母亲(散文) 作者 萍聚 豌豆巴果  割麦插禾--         每到麦子黄熟季节,催割鸟的嘴角恨不得啼出血来,撕心裂肺的叫声让人有种莫名的浮躁与不安.那饱胀欲裂的麦穗也不顾一切的张扬着,似乎 ...

  • 散文||麦 香

    麦    香 赵涛||山东 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用木锨迎着风高高扬起麦子,草屑飞扬.麦子落地的后面,隐约着一张黝黑.汗水.喜悦和劳累的脸. 机械化农作物收割机的广泛使用,庄稼地里劳作的人就少见了.现在 ...

  • 【河南】·【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难忘当年割麦忙》

    [郭进拴原创]难忘当年割麦忙 看她,在田里独自一个, 那个苏格兰高原的少女! 独自在收割,独自在唱歌; 停住吧,或者悄悄走过去! 她独自割麦,又把它捆好, 唱着一只忧郁的曲调; 听啊!整个深邃的谷地 ...

  • 【原创】《打麦场上的故事》 作者:刘润田(网名:让心归零)

    第473期 [原创] 打麦场上的故事 作者:刘润田 (网名:让心归零) 六.七十年代 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 打麦场 麦收前几天 人们开始整理场面 为过麦熟做准备 首先挑水把场面 浇湿 然后用大锄犁铧松土 ...

  • 唐兴爱:​麦子黄了|组诗

    聂延力:云姨|散文 文/唐兴爱 [作者简介]唐兴爱,生于七十年代,甘肃省武威市凉州人,甘肃省作协会员,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教育专著<追寻教育的脚步>和<家长是孩子一生 ...

  • 原创散文: 第一次割麦子

    文/雁南飞 在农村,有句俗话,"麦子不喝夏水",意思是,麦子要在立夏之前收割完.      小麦成熟后,正是夏天,麦壳自然裂开,鸟儿吃,风吹雨打,麦粒掉落多,更为严重的是,不收割, ...

  • 【西散原创】李玉凤作品 | 我那如孩童般的母亲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人老了就如冬日的树,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会 ...

  • 【西散原创】张靖作品丨明月千里 灯火阑珊 ——再忆母亲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又逢元宵佳节,明月千里,万家灯火.读辛 ...

  • 【西散原创】王海燕作品 | 父亲与母亲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父亲靠在椅背上,轻柔的晨风,把他哄得睡 ...

  • 【西散原创】欧锷作品丨菉水依依绕古镇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大山的孩子,望着云卷云舒成人:大江的儿 ...

  • 【西散原创】张莉莉作品 | 印象·台湾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一趟长途旅行,意味着奇遇, ...

  • 【西散原创】李慧兰作品丨我的仰望高过那尊雕像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我抬头望天的时候,望到了你的雕像:我抬 ...

  • 【西散原创】许建军作品 | 走出泉州看潮州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火红的五一,难得休息的医务工作者终于盼 ...

  • 【西散原创】秦艳作品 | 徽杭古道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对于风景的经验,我一向是从文章中得来的 ...

  • 【西散原创】李新红作品 | 写在没了娘的母亲节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娘病情急剧恶化后,我们心有不甘地想尽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