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地质作用的形成过程(图 文 题)

(1)常见内力作用(为主)地貌的形成过程

①花岗岩(山体)露出地表过程: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花岗岩露出地表。如:花岗岩风化球的形成过程、黄山花岗岩体的形成等。

②火山(玄武岩山体)的形成过程:(是否位于板块交界线附近)地壳断裂,岩浆喷出,火山灰堆积形成山体。如:日本的富士山、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

③断块山或断层高原:先是看是否位于板块交界线附近,地壳断裂抬升形成地垒或高原,后是外力作用形成现有地貌,以内力为主。如:华山、庐山、泰山、贺兰山、阴山、鄂尔多斯高原等。

④断层平原和谷地:地壳断裂下陷形成谷地,流水堆积形成平原。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

⑤断层湖的形成过程: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如:贝加尔湖、非洲东非大裂谷附近的湖泊(马拉维湖、坦葛尼喀湖、维多利亚湖)、云南洱海等

⑥褶皱山的形成过程:地壳运动(挤压),岩层向上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山。如: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阿尔卑山、海岸山脉等均处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受板块挤压形成。

典型例题:

[例1](2012年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图1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12分)

[答案与解析]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B处于断层陡坡范围内,A处于其外的点苍山山上。不难看出,洱海在内的范围应该属于断裂下陷构造,即地堑。A处的点苍山则属于地垒山(断块山)。B处为耕地,周边河流较多,双处于断块山脚,可以推测为冲击平原。再按照相关地貌类型成因作答即可。

答案: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巩固提升:

1. 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2

(4)说明海岸山脉的内力作用成因,简述该地应对地质灾害的共同措施。(8分)

参考答案:

成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岩层褶皱、断裂而形成;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2)常见外力侵蚀地貌形成过程

外力作用地貌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即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常见侵蚀地貌主要有:

①戈壁滩:即有大片砾石堆积的荒漠。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内,山洪暴发时,河流携带大量岩石块和细沙,自山口向下洲砾石和细沙依次堆积,然后经过长期的外力风化侵蚀、剥蚀,岩石块逐渐形成砾石,细沙被大风吹走,砾石堆积在地表形成戈壁滩。

②雅丹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土层开开裂,风没裂隙吹蚀,裂隙变大,加之雨水的冲蚀,使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沟槽垄脊,这种起伏的地面称为雅丹地貌。

③风蚀蘑菇:岩石上部和下部岩性存在差别,下面的岩石较松软,下部的风速较快,风裹携着沙不断吹蚀下方岩石,下方的岩石被侵蚀,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地貌,即风蚀蘑菇。

④峡湾地貌:(第四纪冰川时期)纬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冰川侵蚀形成沟谷,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冰川融化,海水侵入谷底,形成峡湾地貌。如,挪威大峡湾(松恩大峡湾)、新西兰大峡湾、南美洲南端的峡湾地貌、美国阿拉斯加沿海的峡湾地貌等。

图3 常见外力侵蚀作用类型及分布

典型例题:

[例2](2018年昆明一中第二次全国大联考)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三面环海,面积171万平方千米,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西部海岸有美丽的峡湾风光。州内石油、黄金、森林、渔业等自然资源丰富,20世纪70年代,阿拉斯加建造了全长1200公里的“穿越阿拉斯加输油管”,输油管道多采取架空修建,管道外裹塑料泡沫,阿拉斯加的石油通过这条输油管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美国本土和世界其他地区。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仅60多万,但其私人飞机拥有量却是全美第一。

图4

(1)简述阿拉斯加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与解析]

解析: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冰川侵蚀的角度来考虑,表述过程应该有明确的先后顺序。

答案: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2分),后气候变暖,冰川消融(2分),谷地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2分),形成峡湾。

巩固提升:

2.(2014年福建厦门市五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图5

(1)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参考答案:

冰川侵蚀形成(0型)谷地(2分),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2分),下端被海水入侵滝没(2分),形成峡湾。

(3)常见外力堆积地貌形成过程

风积地貌:被风搬运的物质,由于某种原因(影响因素)风力减弱而堆积下来形成的地貌。被搬运的物质来源:现代河床冲积物或堆积物、湖泊沉积物、洪积冲积物、基岩风化物和坡积物、海岸海流堆积的泥沙。影响因素:沙丘(风积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受风力、地面形态、水分、粗糙度、植被及沙源供应等条件的影响。如,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是,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地表碎屑物多,强劲的西北携带西北地表碎屑物,由于受到太行山的阻挡,沙子和尘土堆积于山前,日积月累,形成黄土高原。

冲积扇: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河流携带碎石泥沙,冲出山口,由于地势变缓,河道变宽,流速减缓,泥沙堆积于山前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该地貌主要分布于高大山脉的山麓地带,如我国西北的祁连山、昆仑山、天山等。黄淮海平原即是黄河出太行山形成的冲积扇(见图3和图4)。

河漫滩:在地形较平坦的河段,水流速度较缓,侧蚀作用和堆积作用较强,洪水期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枯水期河流堆积体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因此,有河漫滩出现的地方(一般中下游多见),水位季节变化一般较大,地形也较平坦(见图3和图4)。

河口三角洲: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较缓,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堆积于河口,形成三角洲。(见图3和图4)

图7 不同河流堆积地貌出现的位置

图8 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条件及过程

河曲地貌:指的是河流在河道内的流动会伴随两岸岩性的差异而对河道两侧河床的侵蚀作用差异,由于河流水流对凹岸的不断侵蚀,凸岸不断的淤积,使河流的整体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形成河流独有的一种平面展布的弯曲形态的特征称为河曲地貌。河曲地貌进一步发展,最终会自然裁弯取直,废弃的弯曲河道成为河成湖(牛轭湖)。

图9

(4)堆积地貌形成条件

堆积地貌的形成必须表述清楚两个条件,其一,被搬运的物质来源,其二,外力因何而减弱。具体实例见冲击扇等成因。

图10 常见外力堆积作用及地貌

典型例题:

[例3] (2013年 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下图左 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下图右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11

(1)指出图11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答案与解析]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位于贺兰山山麓,河流出山口的位置,形状像扇,因此为冲积山地貌。该堆积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外力减弱后,泥沙堆积于山前形成的。造成外力减弱的因素主要是因为,山前河道变宽,地形平坦,所以流速减缓,才造成泥沙堆积。

答案: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形变平,河道变宽,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巩固提升:

4.(2008年 全国卷)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12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参考答案:流域地形高差大,河流流速快,入海口泥沙沉积少,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小。(入海口附近大陆架窄小,泥沙较难沉积成陆)

5.(2012年 福建卷)图 13 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送、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2)分析R 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分)

参考答案:

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