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水利厅 经验介绍 构建三大体系 打造两大平台 纵深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兴国县人民政府
(2021 年 4 月 12 日)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上级安排,兴国县作为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第四批整体推进县,一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精心谋划,通过构建“三大体系”,打造“两大平台”,纵深推进我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力求取得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成效。
在构建“三大体系”上:
1. 以“一体化”推进为抓手,全面落实责任体系。我县始终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农业改革的重点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全面落实各级责任,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体化” 推进。一是落实主体责任。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 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水利、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及各乡镇政府、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实行周调度、月调度工作机制。同时,还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列为今年全县 46 件民生实事之一,安排专项资金 2200 万元。二是落实属地责任。明确要求各乡镇长为各乡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辖区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并与县政府签订《兴国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责任书》, 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到岗,明确各项工作完成时限。三是落实行业责任。进一步明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分片包乡、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并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形成一体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强大工作合力。
2. 以“专业化”公司为主体,全力构建管护体系。在落实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管护成效上,我们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 的工作思路。一是组建专业化公司。成立了县国资办下属,具备三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资质的益民水利工程有限公司,进一步盘活水利资产,将全县所有水库、万方以上山塘、水闸、泵站、机井、河道资源、水面资源全部划归益民公司,并由益民公司在乡镇设立服务中心,村级设立水利公益岗,实行统一管理。二是实行分级管护。进一步厘清管护责任界限,实行骨干工程、田间工程分级管护机制,明确水库、万方以上山塘、大型水陂、跨村输水主干渠道等骨干工程由益民公司负责维修养护,行政村内的田间渠道、小微型水陂水圳等田间工程由村组负责维修养护,有效解决“跨村工程无人管护”和政府“大包大揽”的问题。三是制定管护标准。按照水利工程类别,分别制定水库、水闸、山塘、灌排渠系、堤防等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技术标准,明确规范要求,让管护主体知道管什么、怎么管。 四是完善考核制度。制定出台《兴国县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考核办法》,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村干部、用水户评价机制, 设立水利应急抢修热线,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奖补资金挂钩,形成高效有序的管护体系。
3. 以“常态化”管理为重点,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为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具有长久生命力,在改革工作中,我们始终注重常态化管理,不断完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制度体系。一是建立水价形成机制。根据全县水利设施分布、灌区面积等情况, 聘请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精准测算全县农田水利设施骨干工程、田间工程运行维养成本,合理兼顾用水户的承载能力,按程序组织开展农业供水成本监审,根据监审结果适时调整农业水价,实现全县农业统一水价。二是建立精准补贴机制。坚持水利工程维护与县级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原则,既体现量力而行、 又体现尽力而为,对骨干工程、田间工程从日常维护、应急抢修、岁末冬修等方面按一定比例实行精准补贴,确保水利工程常态化正常运行,切实提高农业用水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制定出台节水奖励相关政策,对推行节水技术的用水户,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按照节水设施投入的 20%
—30%给予奖补,有力推动农民、农业用水方式的转变。
在打造“两大平台”上:
一是 以“信息化”支撑为引领,着力搭建智慧平台。在推进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中,我们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利 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全县所有水利工程全面进行调查摸底,搭建智慧平台。一是绘制一张“水利工程分布图”。详细掌握水库、山塘、灌排渠系、堤防等水利设施涉及的经纬度坐标、库容、渠系长度、灌溉面积等相关参数,精心绘制一张全县水利工程分布图,使全县水利设施基础信息数据一目了然,底数明晰。二是建立一套“水利工程台账”。将全县水利工程划分为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分级建立台账。其中,骨干工程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台账,田间工程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台账。三是搭建一个“水价改革智慧平台”。将全县所有水利工程、渠系及其灌溉面积,集成 CIS 基础信息数据、供水计量信息、工程管护管理、维养信息推送、水费计收和绩效考核评价系统等功能模块, 搭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智慧平台,力求实现水利工程状况实时更新、工程维修养护自动派单、水费计收线上操作等智慧管理目标。
2. 以“资源化”利用为根本,探索打造交易平台。在做好水利设施运行维护工作的同时,我们牢固树立节水优先,资源化利用的理念,创新打造水权交易平台。
一是实行总量控制, 科学核定水权。以县级行政区域“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编制《兴国县农业灌溉用水水权确权登记分配方案》, 按照灌溉用水定额,逐步把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用水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明确水权, 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并颁发水权证。二是推广节水技术, 完善计量设施。鼓励用水户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利用肥水一体、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措施,在设施农业基地和灌区规模以上的干支渠重要引水口、分水口安装取水计量、控制设施,监测设施农业和灌区用水总量。三是建设交易平台,探 索水权交易。聘请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 心建立涵盖水权证书申领、初始水权数据、需求信息发布、水 权在线交易、水权流转审核、业务咨询等综合服务的水权交易平台,并出台《兴国县农业水权交易实施办法》,鼓励企业或个 人将水权限额内结余的水量通过水权交易平台交易。
虽然我县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各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高,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等。下一步,我们将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 勇于攻坚的拼劲,敢为人先的闯劲,认真按照此次现场推进会的精神,特别是等下小云副省长的讲话要求,纵深推进全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努力为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兴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