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少,活得久,更年轻

过午不食,据朋友说是来自小乘佛教的,与我从小长大的家乡习惯——一日两餐,有异曲同工之处。也许古老的智慧真的可能是伟大的。我们曾经的认为科学的东西,我们曾经贬损甚至批判的习惯,也许更加符合科学。过午不食和一日两餐,可能就是这样,成为重新摆上科学神坛。

2019年12月2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神经学家Mark Mattson博士的综述文章“间歇性禁食对健康、衰老和疾病的影响”,如下图。

前些时候,我们曾经发过间歇性禁食和限时禁食的文章。新的不断更新的科学研究,为间歇性禁食和限时禁食,以及热量限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其实,无论禁食还是热量限制,都涉及到一个科学问题,就是机体的能量代谢模式。机体的能量代谢,包括两个:糖代谢模式,和脂肪代谢模式。

糖代谢模式,就是以葡萄糖作为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一般是通过糖酵解途径。

脂肪代谢模式,则是以脂肪作为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一般是通过β氧化过程。

二者殊途同归于三羧酸循环,最后得以完全氧化而通过呼吸链获得细胞能量的硬通货ATP,即三磷酸腺苷。

脂肪代谢过程中,除了脂肪酸通过β氧化的直接提供能量,还会产生酮体,可以远距离运输提供给脑细胞等作为葡萄糖的替代能量。

进食中,无论是食物中的脂肪还是糖,或者是蛋白质,都会以两种方式储存:糖原,或甘油三酯。当然,也会有一部分葡萄糖以游离方式提供能量,此即为血糖。

在禁食期间,在血糖适度下降到一定水平。糖原会分解,以提供能量,比如肝糖原的肝糖输出。同时,脂肪也会分解,从甘油三酯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以提供能量。

在长时间禁食中,糖原可能已经消耗殆尽,这时脂肪提供能量将成为主要的,而对一些只能够以葡萄糖为能量的细胞,这时酮体就显得非常重要。或者说,酮体替代葡萄糖作为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当然,糖异生也是一种能量来源,但糖异生对机体是相对不利的,因为糖异生会造成肌肉的损失:蛋白质分解以提供足够的糖异生原料。

酮体,在糖尿病患者,医学认为非常有害,其实也是看“剂量”。酮体,除了作为一些细胞尤其是大脑的能量来源,还参与细胞与器官的功能,影响与健康和衰老有关的一些蛋白质和分子的表达、生物活性。

在人体,进食时酮体量很低,酮体一般在禁食8~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后达到较高水平,5mM。因此禁食时间就有了一个时间的划分:禁食时间至少应该达到12小时,而达到24小时以上则更好。

禁食可以增加酮体量,禁食可以增强身体机能、预防慢病、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减少氧化过激造成的损伤,……那么,禁食是通过酮体增加而达到这些的吗?

也不是,至少不全是。比如,禁食可以减肥,就与酮体没有几毛钱的关系。

但是,即使如此,酮体参与的代谢,也许还是有益的。因此,酮体增加,可以作为一个指标?

由此可知,每日的限时禁食,把进食时间限制在10小时甚至8小时内,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以前比较推崇的,就是每日进食时间,限制在8小时内甚至6小时内,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人的生活,很难达到真正的饥饿,甚至两餐之间的能量消耗,尚不足以把因进食而升高的血糖消耗掉,因此储存的脂肪几乎从不动用,结果脂肪积累越来越多。长此以往,一些原本利用脂肪作为能量的细胞,甚至改换门庭,以葡萄糖作为能量,结果带来了机体的危机与困境,甚至灾难。

禁食,长时间的禁食,可以转换能量代谢模式,从以葡萄糖代谢模式为主,转换为以脂肪代谢模式为主。这就是禁食的意义。

2016年11月初,为了这个讨论,我曾经受邀观摩辟谷一周。7天的辟谷,希望能够实现能量代谢模式的转变。不要小看这种代谢模式的转变,也许给心脏带来极大的健康。

除了辟谷,禁食方案还有多种,比如隔日禁食,就是我们曾经介绍过的每48小时内有连续12小时可以进食,其余36小时禁食。比如每周禁食2天,最好是连续的两天禁食。这种禁食,也称作5:2禁食,禁食日是吃基础代谢热量的1/3还是完全不进食,也是有着不同看法的。我自己的主张是完全不进食。另外一种就是我们前不久介绍过多的每日限时禁食,或者叫做每日限时进食,就是每日进食时间限定在10小时或8小时之内,其余时间不进食。我推荐的是每日进食时间限定在6小时之内,其余18小时不进食。

禁食,可以降低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减脂减重。当然,我们还是认为,减重不是一个好指标,减肥还是以减脂肪为主。已经知道脂肪过多,不仅是高血脂的元凶,也是糖尿病的始作俑者。比如前几天的文章就在说:胰岛素抵抗,源于肝脏脂肪的溢出。

禁食,可以延缓衰老,意味着比同龄人更年轻?爽!有魅力!

说到这里,禁食做起来。为了健康,为了年轻,为了长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