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草海保护区芦苇扩张对黑颈鹤越冬的影响
贵州草海原本是没有芦苇的,十年前,有人想在草海发展芦苇来造纸,从外地引种来一些,于是,在草海漫延开来。今天的草海边几乎被芦苇围在了中间,形成了湖滨芦苇带。宽窄不一,宽的能有几百米,窄处也有几十米。于是有人以为正是这长满了芦苇的湖滨,才是草海得名的来历。其实草海的名字与岸边的芦苇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是因为水底长满了各种水生植物,形成了“水下森林”的美丽景观,草美成海,因此才有了草海之称。
草海的岸边原本也长满了草,大多生长的是水葱、香蒲、水莎草之类,错落有致,各取所需。但自从芦苇进到草海,短短几年间,芦苇在草海边肆意疯长,迅速漫延,很快就占领了草海的整个湖滨带,紧紧地挤压着原来的挺水植物的生存空间。
都知道草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黑颈鹤为代表的越冬鸟类。整个黑颈鹤东部种群的一半都选择在草海越冬。但是,芦苇的出现却为黑颈鹤的栖息带来了大麻烦。
黑颈鹤的夜栖地相对固定,是那些水深不超过15厘米的浅水沼泽地,而那种生境也是芦苇最容易漫延的地方。草海的七个黑颈夜栖地中,已经有两个长满了芦苇。这些密密麻麻的高杆植物挺立在那里,黑颈鹤根本不敢进入到芦苇丛中。偶尔去了,也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就曾亲眼见过黑颈鹤的脚被芦苇杆挫伤。
为了让黑颈鹤能顺利越冬,每年冬季来临前,草海保护区的人不得不去为黑颈鹤修整营地,将那些高大的芦苇割掉,平铺在沼泽地里,费时又费力。更为可怕的是,这些高大的多年生苇草在草海周边肆意漫延,密密麻麻地生长在那里,吞蚀着大片土地,让原本黑颈鹤等水鸟的栖息地受到威胁,让那些远方归来的大鸟根本落不了地。
原本黑颈鹤会取食水莎草的块根,但现在长上了芦苇,其它植物逐渐从芦苇丛中淡出,直接影响黑颈鹤的食物来源。黑颈鹤不得不飞到更远的地方去觅食,既增加了能量消耗,又增加了伤害的风险。
草海保护区收储了近六万亩土地,几乎都是近水的沼泽地。原本是希望给黑颈鹤营造一个更适宜越冬的环境,但这些土地却不能逃脱被芦苇霸占的危险。在有放牧、耕种等人为干预时,芦苇似乎还有些忌惮,一旦放荒,芦苇就会肆意疯长。只要生长个两三年,整个地下几乎都是芦苇的根,要想清理,非常困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仿佛在那那烟波浩渺的水岸,芳草萋萋,却已有几分寒意,思念的人儿,好像就在不远处伫立。那份浓浓的思念,那种物物睹成娇容的幻想,似乎在草海都变成了无尽的惆怅。那些迎风摇曳的苇丛,没有让我看出婀娜,反倒觉出几分诡异。想想那些放肆的苇花,那些四处飘散的种子,不知道又要生出多少幺蛾子,要占去多少黑颈鹤的觅食地。
我们后悔引入芦苇,也后悔其它的那些外来物种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破坏是很容易的,有时候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就让生态系统全军覆没。要修复一个生态系统却没那么容易,一些粗暴的方法可能反而会带入新的问题。于是我想,草海收储的土地不能任由放荒,应该有序地经营,以此控制芦苇的扩张。对于已经长上的芦苇,要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搞清楚扩张的方向和生长特性,找到控制的办法。是否可以在芦苇尚嫩时采割来制成牛养饲料?是否可以将长成的芦苇采割来制成纤维或菌材?是否可以将芦苇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并在每年黑颈鹤到来前将它们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