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尹桂芳《宝玉与黛玉-小小香袋》

从贾宝玉这个人物讲起

尹桂芳

贾宝玉这个有魔力的小说人物,过去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很深沉的。那时候,我们有意识或下意识地会以贾宝玉自居,而到今天某些人还多少存在着这种心理。这种心理仔细分析起来,都是由于对贾宝玉这个人物有了错误的见解而来的,所以一提到贾宝玉给人的印象,总一定是个整日在众香国里厮混的花花公子了。可是我们曾深入地去了解他,就迥然不同了。谁都知道《红楼梦》书中的时代背景,作者以荣国府、宁国府所代表的宗法家庭典型,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症结。恰巧书中的主人公一一贾宝玉生逢其时,因此造成了悲剧。
宝玉的逃亡和黛玉之死本是构成悲剧主题的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如果分别开来看,黛玉之死是纯为恋爱之失败,宝玉之逃亡是出于整个人生之幻灭,黛玉之死说明了她对现世人生之执著,贾宝玉出家还为了不堪其对人间之悲剧:一个被迫无奈而死,一个有意去寻求解脱。宝玉一直本着自己的直感去反抗剪封建传统的礼教与婚姻,但时代就不容纳他,他也不屈从于时代。他对于自己身边的那些既复杂得可怕,又空灵得可怜的家庭与社会,看得十分透彻,他并不是一个潦倒不通世故的傻公子。
当然,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贾宝玉这个人物,我们是应该批判他的。但是按当时的社会思想情况来分析,宝玉有他肯定的一面,因为他至少不是一个整日沉醉于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封建思想中的某一些俗物。另一方面,作者通过贾宝玉这个人物,说明了在旧社会里一个本质善良、心地纯洁、不甘随污逐流的年轻人,如果对现实不敢正视与反抗,而只求解脱、逃避现实,必然趋于溺没。这种对封建势力消极反抗的失败,给后人以前车之鉴。
《红楼梦》解答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更进一步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不过这种“指针"也很难安排在书中的。试问在那个社会环境里,尤其像贾宝玉这种含有统治阶级血脉的人物,作者又如何藉他来指示方向呢?即便牵强附会地解决这进一步的问题,结果会减轻了封建势力对人残害的力量。
祖先的遗产——旧的小说《红楼梦》,有它艺术上的最高评价,在思想性上也有它相当的价值。趁敝剧团上演《贾宝玉》之际,特撰文与各位亲爱的观众共同研讨,并请赐予指正。
1951
尹桂芳一生四演《红楼梦》,对于宝玉这个人物算是沉浸到骨子里去了。这四次的时间大抵是(不排除有微小错误),1945年首演《红楼梦》,竺水招饰林黛玉,当时有一段“宝玉哭灵”甚为风靡,传说中的王盘声“志超读信”,可能就是根据这段唱腔得到的灵感(咿,也可能是因为《叹钟点》,望资深戏迷告知,小编记性每况愈下:)
1951年上演由陈曼编剧的《贾宝玉》,1953年上演由冯允庄(苏青)编剧的《宝玉与黛玉》,1962年上演由徐进编剧的《红楼梦》,均由李金凤扮演林黛玉。这期间《宝黛》获得巨大成功,据说是日夜两场连续上演半年或者十个月,无论哪个说法为准,事实上都不是一次性演完就完了,而是之后不断重复上演。苏青入狱后释放,也因为《宝黛》和《屈原》两大力作反复上演,光是版权费就能保证她月入四百之薪(当时大概上海的平均工资是五十元左右,这还是个远远高于全国水准的数字)。但在1958年以后左风日盛,尹桂芳的这个戏遭遇封杀,此后不能再上演了。
从剧本看,确实这个戏不如徐进的《红楼梦》,后者也反FJ,但比起《宝黛》,我始终认为要含蓄一些。尤其是加入蕙香这个角色,即金钏和晴雯合体,意图更为强烈(有意思的是,张爱玲认为一开始没有晴雯,晴雯是从金钏等人分体而出的)。
同时这个本子表达感情也太强烈太直白了,我看到有苏青研究者的一篇文,评价宝黛的感情犹如小二黑结婚一样的直白,忍不住笑了。
这当然和时代背景分不开的,冯做此剧时《红楼梦》处于前所未有的争议之中,后来也因为这个的间接缘故而入狱了。所以不能不使其充满了战斗性。
尹桂芳的这篇人物谈也大致不离这个范畴,我觉得看黛玉之死和宝玉之走的这段评价就非常好了。

参考阅读:资料 | 竺水招:贾宝玉角色创造的体会

【感谢:粗心的小编已经找不到尹桂芳这篇感言了,感谢朋友传过来。】
(0)

相关推荐

  • 红楼梦:越善吃醋的女人越好命

    是女人,总免不了吃醋.红楼梦是女孩子们的天下,女生们表现出的这么一道美丽的风景,自然也会在红楼梦里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人们钟情于那一个个颇具魅力女子. 不用讨论,在这一方面,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是林黛玉了 ...

  • 资料 | 尹桂芳《武则天》

    尹桂芳之<武则天>,简单介绍一下,资料非常少,可能有错,共同参详.首先,可以确认的是,该剧有全本室内录音,为中央电台所有,但现今是否依然存在,不得而知.我曾经有一个多小时的磁带录音,不过早 ...

  • 资料 | 尹桂芳《武则天》录音选场 首次全放送

    第一.三.五.六场 其他的场次我没能得到 但武则天主要唱段 也就集中在这几场 所以我可是倾囊而出了呀 作曲连波,原著郭沫若,改编未知 演员表下面视频大致有,不重复了 最近精神有限,有的没的那所谓的&q ...

  • 日近长安远:尹桂芳《西厢记》(下)

    <西厢记>张生出场时一大篇旅游心得,告一段落时唱道"日近长安远". 此典故出于<世说新语>,说的是晋明帝小时候,元帝逗他:长安远还是天上的太阳远?明帝回答: ...

  • 思往事,惜流光,易成伤:尹桂芳《西厢记》(上)

    [只能上传10个音频,所以必须分两期了] 尹桂芳 饰 张生 许金彩 饰 崔莺莺 戴忠桂 饰 红娘 徐天红 饰 崔夫人 尹瑞芳 饰 琴僮 高菊英 饰 法聪(疑) 袁少珊 饰 法本(疑) 尹桂芳没有录像, ...

  • 尹桂芳·竺水招·戚雅仙【作者:秦瘦鸥】

    尹桂芳·竺水招·戚雅仙 秦瘦鸥 [选自<戏迷自传>] 实是由于一种浅薄可笑的成见,我直至1942年才第一次看到越剧,地点在旧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上的九星大戏院,剧目是<秋海棠> ...

  • 尹桂芳和苏青(二)

    点此阅读:尹桂芳和苏青(一) 01 失败 苏青前半生,不在本文范围,不以赘述. 1951年. 当时,风气大异,从民国走出来的女作家苏青,已经是到了找不到工作从而生活无寄的状态. 但这个时候,她毫无疑问 ...

  • 尹桂芳和苏青(一)

    九十年代末,当苏青有些似火非火起来的时候,我跑到书店去看苏青的传记. 全部翻过来,提到"尹桂芳"的次数,大约不是0次,是1次. 我觉得十分迷惑,但这明明白白就是九十到世纪初戏曲现象 ...

  • 追忆——与尹桂芳阿姨二三事

    (编者按:这篇文章,在纪念尹桂芳的书里有,但是被人改动过,改动的地方我不大喜欢,太煽情了,这篇才是她的底稿.她对尹桂芳的感情,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词藻,满满都溢在字里行间.) 追悼会前一天,我到上海,送一 ...

  • 清明节芳华人开展纪念尹桂芳先生活动

    为铭记先辈.弘扬传统.慎终追远,时刻践行尹桂芳先生"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的积极价值观导向,清明前夕,芳华人在芳华剧院一楼尹桂芳先生的塑像前,一起深深地缅怀这位尹派艺术奠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