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留连春意晚花稠,云疏雨未收
文/ 大圣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扬州。
临时皇宫内,宋高宗赵构正与新招入宫的扬州美女在床上翻云覆雨。
扬州,号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历代都是繁华富庶之地,特别是休闲娱乐业极为发达,唐代杜牧有诗云:“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勾栏瓦舍、青楼妓馆鳞次栉比,每到夜晚,灯红酒绿,歌舞升平。
不光硬件设施好,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怎么说呢,与皇宫里那些中规中矩的嫔妃们相比,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享誉业内的扬州三十六式,有些项目,高宗皇帝听都没听说过,招法之新奇,之大胆,之刺激,令22岁的赵构如醉如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那天,赵构与美人正进行到关键时刻,突然,远处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响,紧接着,房门啪一下被推开,贴身太监慌里慌张地跑进来大喊:“不好了不好了,皇上,金兵要打进来了!”
事发突然,把赵构吓了一跳,当时就惊出一身冷汗,不由恼羞成怒:“谁特么让你进来的,没看见老子正忙着吗,滚出去!”
太监唯唯诺诺,小心退出。美女安慰赵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皇上不必担心。要不然,我们把下面的流程走完?”
还走个锤子流程,遭到这番突然惊吓,赵构完全没有了性趣,起身穿好衣服,带着亲信匆忙逃离扬州,继续南下。
这是“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路上发生的一件事,正史中当然不会记录,毕竟影响朝廷形象,且涉及个人隐私。故事源自南宋时期的笔记体野史《朝野遗记》,据记载,由于在行房时受到意外惊吓,宋高宗从此患了“熏腐之疾”,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阳痿,彻底失去了生育能力。
更糟糕的是,赵构此前生有一子五女,仅有的一个儿子在三岁时夭亡了。也就是说,宋高宗没有子嗣,那么,百年之后,该由谁来继承皇位?1
突袭扬州得手后,金兵一路追杀,赵构一路南逃,惶惶不可终日,直到第二年,大将韩世忠在黄天荡大破金兀术,打退了金兵,赵构才算稳住脚跟。
公元1132年,宋高宗定都临安(杭州),一面起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加强军事防御,一面任用秦桧为宰相争取和谈,这期间,南宋迎来了一段时期的和平。
赵构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有一件事,让他非常苦恼,对,就是那方面。自从扬州那次之后,一蹶不振,几年来,高宗皇帝遍访名医,各种祖传秘方灵丹妙药伟哥肾宝大腰子天天吃,各地美女轮番上阵,赵构却始终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毫无起色。
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选定接班人的工作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
对于这件事,赵构一开始从内心是拒绝的。
首先,我还年轻,才25岁,立太子这事儿并不急。
其次,就算要立,也该立自己的亲身儿子,虽然我现在身体出了点儿状况,但是,我一直在积极配合治疗,万一哪天病情好转重振雄风了呢,再给我一点时间好不好?
但是,太后和大臣们一致反对:“你这样做考没考虑过别人的感受?我们觉得,这件事应该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皇上不要气馁,继续坚持治疗,希望能够出现奇迹;另一方面,在宗室子弟中先定几个候选人,留在宫中慢慢培养,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太后和群臣据理力争,赵构无奈,只得答应:“那好吧,你们告诉我,太子该从哪儿选?”
众所周知,北宋初年的“烛光斧影”谜案后,宋太祖赵匡胤暴亡,皇位并没有按惯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由弟弟赵光义继位了,也就是说,宋朝自太祖皇帝之后,皇位一直在宋太宗赵光义这一脉上传承。(详见《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斧头》)
赵构的父亲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著名的生育大王,一共生了38个儿子,42个女儿,赵构排行老九。
按理说,挑选接班人,应该从赵构这些兄弟们的后代中挑选,但可惜的是,上百个侄儿中的绝大部分,都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掠走了,幸免于难的,大都是出了五服的远亲。
怎么办?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高宗赵构决定,既然是这样,索性做件好事,还政于太祖系,在赵匡胤的后代中挑选接班人。
此举一出,朝野震动,上下无不称颂皇帝陛下的高风亮节和大局意识,感天动地,堪比尧舜。
赵构谦虚地摆摆手说:“应该的,应该的,与大宋朝的江山社稷相比,我个人的利益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表面风轻云淡,内心痛苦不堪:妈蛋,我要是自己有儿子,怎么可能把江山拱手让给别人。
据野史记载,促使高宗做出这个艰难决定的,还有一个原因,据说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曾托梦给他说:“汝祖自摄谋,据我位久,至於天下寥落,是当还我位。”你祖先用计谋占据皇位很久了,以至于天下破败,是时候把帝位还给我了。
甚至还有人说,金太宗完颜晟长相酷似赵匡胤,其实就是宋太祖转世,人家要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所以才一直欺负大宋,把皇位还给太祖系,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不管传言是真是假,总之,公元1132年,寻找接班人计划正式启动。
经查,当时南宋境内,太祖后裔众多,七世孙辈多达1645人,其中,各方面都符合条件的10岁以下男孩有10人,又经过一番遴选,优中选优,最终选定了一胖一瘦两个男孩,胖的叫赵伯玖,瘦的叫赵伯琮,由赵构收为义子,入宫抚养。2
为啥要选两个?
为了将来有个比较挑选的余地。你如果早早就定下一个太子,万一熊孩子长大了不听话咋整?或者在成长过程中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啥事儿都得有个备份。
在宫中,两个孩子由国内顶级名师任教,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一对一教学,各项学业突飞猛进。
光阴荏苒,转眼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出落得一表人才,知书达理,文武兼备。
于是,又一个难题摆在了高宗皇帝面前,立谁为太子好呢?
平心而论,在学识才能上,二人难分伯仲,但太后和皇后更偏爱胖孩子,赵构则喜欢瘦孩子多一些,所以,一时难以决断。
作为未来的一国之君,学历高低,能力强弱固然重要,但做人的德行修养如何,面对外界的各种诱惑,能否保持自己的定力,或许更能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执政水平。
高宗决定做一个测试,他让人给两个养子府中各送去10名江南美女,用来照顾二人的生活起居。
一个月后,将20名美女召回,经检查,胖孩子府中的美女全部破了处子之身,而瘦孩子府中的10名美女身体完好如初。
赵构深感欣慰:“面对美色,不为所动,可比春秋柳下惠,我没看错人,此子堪当大任。”当即决定,瘦孩子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赵玮、赵眘)为自己的接班人。
瘦孩子事后在心里暗自庆幸:好险!幸亏听了老师的话,当时也想那啥来着,美女如云,谁能顶得住?
老师严肃地说:“不可,这是皇上在考验你,这些女子原本是伺候皇上的,你应该以庶母之礼相待,切不可轻举妄动,等你将来当了皇帝,这样的女人你要多少有多少。”
一番话,让瘦孩子如梦方醒,一咬牙,硬是忍下了。
公元1162年五月,35岁的赵昚(shèn)被立为皇太子。仅仅一个月后,宋高宗赵构便提出禅位。
所有人都劝,包括赵昚:“您看您今年才55岁,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时候,咋能说退就退呢?也不到退休年龄啊,眼下正值乱世,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错综复杂,这么大个国家,没有您掌舵怎么行,绝对不行,我们不同意,广大群众也不会答应。”
没想到,赵构去意已决:“我们老了,无所谓了,收复失地,振兴大宋这样的宏图伟业,还是交给年轻人吧。昚好,我就好。”
最终,赵构以“老且病,久欲闲退”为由,力排众议,下诏退位,将皇位传给了养子赵昚,自己做了太上皇,全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
禅位仪式上,赵构百感交集,发自肺腑地对满朝文武说:“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我执政时干的那些不好的事,你们费点儿心帮我掩盖挽回一下吧。
公元1162年六月,赵昚继位登基,史称宋孝宗。
至此,大宋王朝的皇位在历经百年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太祖赵匡胤一脉手中,一直延续到南宋灭亡。
太上皇宫内,赵构一边按照从民间搜集来的壮阳秘方配药,一边叹息道:“天道轮回,因果报应,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此后,赵构以太上皇的身份在宫中颐养天年,直到81岁才寿终正寝,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之一。3
换人如换刀,宋孝宗上任后,勤于政事,日理万机,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改革军制,其施政方针和治国理念与前任截然不同,重用朝中主战派,锐意收复中原。
赵昚曾亲口说过:“我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朕不及身图之,将谁任其责?”国仇家恨集于一身,收复失地,义不容辞,我不干谁干?
为此,上任不到两个月,宋孝宗就干了一件大事,为抗金名将岳飞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落实相关待遇。
这并不容易,毕竟将岳飞置于死地的养父赵构还健在,为了照顾太上皇的面子,孝宗诏书中的措辞十分委婉:“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把平反的功劳仍记在赵构名下。
而在接见岳飞家属时,宋孝宗拉着岳飞三子岳霖的手,痛惜地说:“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你们受委屈了!
第二年,也就是隆兴元年,宋孝宗命枢密使张浚挂帅,领兵北伐。
宋军首战告捷,先后收复灵璧、虹县、宿州等地,士气大振。
可惜好景不长,金国大军很快反扑回来,宋军不敌,节节败退,孝宗皇帝因为满朝无可用之将,南宋北伐以失败告终。
后人感叹:“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倘若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名将在世,何至于此。
为了阻止金兵渡江南下,隆兴二年,南宋被迫与金国再次谈判,签订了停战协议,史称“隆兴议和”,宋金两国由此又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打仗打不过你,我们就发展经济。在那段时间里,宋孝宗抢抓机遇,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使南宋出现了久违的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四海升平景象,史称“乾淳之治”。
唯一遗憾的是,孝宗之后,南宋再也没能积蓄起力量收复中原,从此偏安一隅,无所作为。
公元1189年,宋孝宗效仿先帝,禅位于太子赵惇,也就是宋光宗。五年后,赵昚以太上皇的身份病逝于重华殿,享年67岁。
宋孝宗在位27年,政绩斐然,口碑极佳,后世史学家称其“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是公认南宋最杰出的皇帝,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孝宗赵昚倡导百家争鸣,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对王安石新学及程朱理学兼容并蓄,曾亲自为苏轼文集作序,并追谥苏轼“文忠”,极大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赵昚在位期间,“正国家一昌明之会,诸儒彬彬辈出”。朱熹、陆游、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都是那一时期的佼佼者。
赵昚本人也是个文艺青年,善书法,工诗词,有《阮郎归》一首收录在《全宋词》中:
留连春意晚花稠。云疏雨未收。新荷池面叶齐抽。凉天醉碧楼。
能达理,有何愁。心宽万事休。人生还似水中沤。金樽尽更酬。
- End -
│编 辑:小 丽
│图 片:阿 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