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的钱三七分账,战友的钱死活要保!英国的契约签署的才有效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字数:1414,阅读时间:约12分钟

英国人是战争契约非常丰富的国家,从维京时代开始,他们就不断地受到各种战争契约,(这种契约一直被迫支付到金雀花王朝时期还要遵守),到了近代他们更是成了逼迫别人签订不平等条约最多的民族。英国人契约的执行情况非常看签字工具,简单来说就是用刀剑签署的效率第一,只会用笔签字的契约统统无效。

维京人当年在西方最能砍人,最能抢劫,以至于撒克逊佬都要和他们学习砍人的技术,所以阿尔弗雷德大帝才和维京人签订合约,撒克逊国王的老爹埃德雷德二世撕毁条约才被英国历史学家们一直评定为是蠢货。维京人的风暴平息了数百年,但这种打仗就要签合同的作风也影响了英国人,在百年战争时期各种军事合同在英国泛滥成灾。

百年战争是英国人的全民军事事业,“很少有妇女不拥有一两件从对岸的卡昂、加莱或其他城镇流传过来的东西,例如衣服、皮毛或靠垫……英国妇女们用从法国主妇那里夺来的东西装饰自己……”。为了调动全民军事资源,英国王室在封建义务之外签订了各种军事合同。在当时的英国年收入在20镑以上的土豪就要提供重骑兵装备,自耕农要自带弓箭 进行长弓手海选,从伯爵到普通长弓手人人都按照合同拿工资,英国的战争参与者们还以小队的名义和王室分享战争中最重要的收益——抢劫。按照合同,小队士兵要把自己抢劫收入的三分之一上缴王室,三分之一上缴给替自己垫付工资的军事合同提供者(所有指挥官、骑士、扈从、步兵、弓箭手都必须向上级诚实地上交战争所得的三分之一,不得有丝毫隐瞒,否则会失去所有战利品,”因为战场上还有不少幸运儿,爱德华三世还规定这也适用于随军出征的“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剃头匠、商人等”),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自己的,到法国去是当时法国平民逆袭的最好手段。

出门在外打仗,难免有风险,为了分担战争风险,英国军人们私下也签订了各种协议。比如1421年,两位扈从(扈从在当时叫做半贵族,他们随后变成了乡绅阶层)约翰·温特和尼古拉斯·莫利努就签订了一份执行良好的战争合作协定。协定有以下条款:如果其中一人被俘,另一人就必须砸锅卖铁为其支付赎金,其赎金上限是不超过6000金萨律(也就是1000英镑,是同时期自耕农200多年的年收入,普通骑士40年左右的收入);如果法国人高看他们一眼,赎金超过这个数目,另一人也必须讲义气主动投降充作人质,让被俘者回到英国老家筹集剩余资金;两任的战利品在“在上帝保佑下(于战争中)收获的所有利润”,将所得送回伦敦,保管在齐普赛街教堂的一个保险柜里;他们退役后,所有财物在两人中平分;如果其中一人阵亡,另一人可继承所有财物,但须支付六分之一给阵亡者的妻子,并支付其子女的教育花费,每年还要给未亡人子女20英镑生活费(骑士的底线是年收入24英镑)。

英国君主、英国民众自己签订合约时总是很客气,因为他们明白对方手中有足够的制约资本,王室就算毁约也要面临着长弓手们的报复(这群家伙已经在法国证明了这一点)。而倒霉的意大利银行家就惨了,他们一共给爱德华三世提供了140万弗罗林的战争借款,条件就是把持英国海关到1912年。爱德华三世却一点都遵守诺言,他把债权人扔进了伦敦塔,宝贝儿子从法国运回几十万英镑后,他每年都大肆装修温莎城堡,举报盛大骑士比武大会,一点还款的意愿都没有,生生弄垮了大半个佛罗伦萨的金融业。

英国人包括一脉相承的英语民族国家都是这种做派,后世的美利坚也赖掉了法国的革命借款,他们只遵守用刀剑和枪炮保证的契约,指望他们的觉悟才是很傻很天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