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礼仪/礼仪的原则
文/肖旭
在职业服务及日常生活之中,学习、应用礼仪,有必要在宏观上掌握一些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指导性的礼仪规律,礼仪原则。现列举四条:
(一)平等尊重的原则
平等,是指以礼待人,礼尚往来,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卑躬屈膝。平等待人是礼仪的基础。它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一视同仁,无论对方在年龄、性别、种族、身份、地位、财富等与自己有何不同,也不论与自己的关系是亲疏远近,都不能厚此薄彼、区别对待。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人都有渴望平等,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的心理需求,任何抬高或贬低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及和谐的社会。
1、什么是尊重?尊重是指在礼仪行为实施的过程中,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而不能藐视别人。交往艺术要以尊重为本。“礼”作为做人的一种道德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尊重是礼仪的实质。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尊重的需要分为两类,即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尊重自己就是维护人格的尊严。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的愿望。尊重别人就是尊重别人的选择。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赏识等。尊重,要在自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人格、劳动、爱好、感情等,以平等的身份同他人交往,不强求别人按自己的爱好、习惯去生活、行事。在交往中,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更不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尊重是交往双方的互动行为。古人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俗话说得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2、自尊。一要尊重自身,严于律己,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衣着整齐,言谈和蔼。一个人不懂得自尊,别人也不会尊重你。二要尊重自己的职业,知识能改变命运。要别人尊重你,你就要有一技之长。不论什么工作只要能做好,就是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别人就会尊重你。三要尊重你所在的单位。选定了职业、单位就应好好干。有教养的人不能说单位、本职业的坏话,家丑不可外扬。做人要有个底限,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三要”构成自尊。
3、尊重别人,否则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1、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令行禁止,这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2、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现代社会強调团队精神,合作艺术。一项任务、一件事情的完成,往往靠的是集体的智慧、大家的力量。3、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红花需要绿叶辅佐。4、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服务意识强调的是尊重人,有求必应。有教养的人,是不会得罪客户的。5、尊重所有的人是一种教养。尊重所有人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安全。
(二)真诚守信的原则
真诚守信简称诚信,即诚实、诚恳、信用、信任。礼仪是一种交往艺术,交往必须要真诚。真诚是一个人外在行为与内在道德的有机统一,在社交活动中,必须做到诚心待人,心口如一,而不是虚情假意,口是心非;守信是真诚的外在表现,在社交活动中要讲真话,遵守诺言,实践诺言。诚为体,信为用,以诚为本,才谈得上信用和信誉。
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显著的特色,也是古代政治家的有效实践。孔子的“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孟子的“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善人也,信人也”(《孟子·尽心下》)晋文公的“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传》僖公廿五年)等,他们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诚信才能“成人”,才是“全人”,诚信是完美人格的道德前提;诚信也是治国的重要政治原则;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现代人际交往中,凡是成功的人士,都是讲诚信的。企业家讲质量诚信,服务者讲服务诚信,管理者讲管理诚信,教育者讲教育诚信,求职者讲求职诚信等。在社交活动中,并非每个人都有优美的姿态、潇洒的风度、得体的谈吐,但是,如果你时时以诚信作为做人、做事的原则,如以诚待人,遵守约定的时间,遵守对人的诺言,只说做到的,做到说过的,就能广交朋友,赢得他人的信任。社会上有太多的因为缺少诚信而失败的例子。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无形财富,也是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无形财富。纵观历史,横看世界,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能够长久立足,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也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国家能够兴旺发达。崇尚现代文明礼仪,重塑诚信的伦理规范,构建与世界组织规则相适应的礼仪信用秩序,自觉遵守诚信的规范,我们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遵守自律的原则
在交际应酬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以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际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礼仪,不仅要学习、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了就要用,要将其付诸个人社交实践。任何人,不论身份高低、职位大小、财富多寡,都有自觉遵守、应用礼仪的义务,否则,就会受到公众的指责,交际就难以成功,这就是遵守的原则。没有这一条,就谈不上礼仪的应用、推广。
从总体上来看,礼仪规范由对个人的要求与对待他人的做法这两大部分所构成。独善其身,兼顾他人。对待自己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对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这就是所谓自律的原则。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是没有对自己的首先要求,人前人后不一样,只求诸人,不严于己,不讲慎独与克己,遵守礼仪就无从谈起,就是一种蒙骗他人的大话、假话和空话。
(四)敬人宽容的原则
孔子曾经对礼仪的核心思想有过一次高度的概括,他说:“礼者,敬人也”。所谓敬人的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与交往对象既要互谦互让,互尊互敬,友好相待,和睦共处,更要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以敬人为先。在礼仪的两大构成部分中,有关对待他人的做法部分,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为重要,这一部分实际上是礼仪的重点与核心。交往以尊重为本,交往以对方为中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之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不失敬于人,哪怕具体做法一时不妥,也不能算是失礼。
宽容的原则,是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而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求,咄咄逼人。在人际交往中,要容许其他人有个人行动和独立进行自我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己、不同于众的行为耐心容忍,不必要求其他人处处效法自身,与自己完全保持一致,实际上也是尊重对方的一个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