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刘同福‖乌木的前世今生(主播:苡子)

乌木的前世今生

文图/刘同福

主播/苡   子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知道了乌木是沉积于地下千万年的宝贝,它的前世历经磨难;写下这个题目,更是因为看过了乌木在乐山乌木艺术博览苑的精品展示,它的今生璀璨亮眼。去四川乐山,本是奔着乐山大佛去的,坐游船从江上拜谒了乐山大佛后,出租车司机,一个性情爽朗的中年师傅,再三推荐我们去看看乌木文化博览苑。他的热情劲儿和他对乌木的生动描绘,顿时引起了我们的兴致,便欣然允邀。

乐山乌木文化博览苑是一座集乌木收藏、研究和雕刻艺术品展览为一体的专题性博览苑,位于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处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乐山大佛至峨眉山绿色旅游通道上,距乐山市中心18公里,距峨眉山19公里。博览苑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21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多平方米。馆内收藏的乌木原材料达5000多立方米,数量居全国第一;乌木艺术作品数量和质量、个体木雕艺术作品的体量均为全国之最。

时值正午,博览苑里参观者不多。讲解员是一个年轻姑娘,看上去还是学生模样,讲解起来却轻松自如。她如数家珍、深入浅出的讲解,看得出对乌木颇有研究。她告诉我们,乌木是川人对阴沉木的俗称,两千年至万年前,古四川地域天体发生自然变异,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乌木是一些埋入淤泥中的树木,在缺氧、高压以及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的,所以乌木又称为“炭化木”。乌木本质坚硬,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如镜面般光亮。乌木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材料。博览苑里专门设置了乌木遗址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乌木的形成环境。那埋藏地下千万年的乌木,是自然环境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远古原始森林的自然遗存,是古代四川最重要的生态文化遗产。站在那些历经千万年自然演变的乌木前,我们放佛穿越时光隧道,看到了远古时代巴蜀茂密的森林、峻美的山川、奔涌的河流;看到了大地断裂、山洪暴发,泥石流轰然而下的惨烈;看到了参天的大树和奔跑的动物被无情掩埋......。这让我由衷地感叹,大自然的伟力永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它常常是破坏力与创造力共生并行,被它埋于地下的树木,终结了一段生命,却也开始孕育着一种新的生命,自然法则就是这样的无情而又多情。

重见天日的乌木,得以华丽转身,应当归功于祖国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乌木的坚硬本质,凝重色泽,是绝佳的雕刻材料,乌木在巴蜀大地的不断发现和采掘,为雕刻艺术家大显身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乐山乌木文化博览苑内展示的每一件乌木艺术品,都是经过选材、创意、设计、精雕、细磨等十几道程序以及传统、现代工艺的综合运用而成的。走进展厅,犹如进入了一座神圣的艺术殿堂。进得门来,两尊巨大的乌木雄狮静卧大厅两侧,双目圆睁,四爪抓地,高昂的头颅,健硕的身躯,褐红油润的光泽,把中华雄狮的风采刻画得活灵活现,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观赏这两尊雄狮,都会让你心中腾起一股雄风,提振起你的精气神。

馆内陈列的雕刻艺术品,最让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的,是以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为题材的大型乌木雕刻作品。以《三国演义》为例,这幅作品是80位福建莆田的雕刻艺术家历经三年零七个月时间,用一株树龄为850年,形成年代8700年,直径为2.5米的完整的红椿乌木精心雕刻而成。作品塑造了近500个人物形象,配上宏大的历史场景,立体地展现了三英战吕布、大战长坂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作品借助乌木独有的色彩、质感、光泽及乌木兼备石的神韵和木的古雅,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传神地表现了三国古战场的刀光剑影,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堪称“天之灵绝、地之珍绝、人之意绝”。同样,用麻柳乌木雕刻的《水浒传》、用黄莲乌木雕刻的《红楼梦》、用金丝楠乌木雕刻的《西游记》,也都精美绝伦。成就这些艺术精品,不仅需要雕刻大师们的超凡技艺,而且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把握,对四大名著精髓要义的深刻理解,还要能够艺术地选取体现四大名著文学价值的主要故事、场景和人物。从设计到实际雕刻,哪一个环节都必须非常精到精细。看着这些绝世佳作,我的心中不由地升腾起一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崇之情和对雕刻艺术家深厚功力的由衷敬佩。

乌木文化博览苑里近300件精雕艺术品,无论是“四大名著”的恢弘场面,还是“五百罗汉”的神情各异,抑或是梅兰竹菊、花鸟鱼虫的惟妙惟肖,可以说,每一件作品都构思绝妙,雕琢精巧。这些艺术品,既保持了乌木的天姿神韵,又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工艺技术和民间文化内涵,值得细细品味。讲解员看出我们的喜爱,越发讲解得详细生动。作为讲解员,她希望通过她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乌木,喜爱乌木艺术品。她的这个愿望,应该也是所有看过乐山乌木文化博览苑的人的共同愿望吧。

这一次的参观,让我们了解了乌木富有传奇色彩的前世今生,也让我们记住了乐山有一个馆藏丰富的乌木文化博览苑。

 【作者简介】

刘同福(北风轻轻吹),年少从军至退休,曾任某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某部政委。山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喜爱摄影、写作,作品常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和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岛旅游摄影协会理事、青岛图片库签约摄影师。

苡子,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朗诵协会、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杭州图书馆朗诵团团员。学业职业都浸润着文学,希望诵读的声音能带着文字飞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