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3章》孔子因何事斥责子路粗野?

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3章》孔子因何事斥责子路粗野?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本章中的卫君:指卫出公,辄。“奚先”的“奚”字,是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什么。“奚先”,就是以何事为先。“迂”字,指迂阔,不切合实际。“阙”字,读一声,与空缺的“缺”字通用,指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也就是存疑的意思。“错”字,与措施的“措”字通用,指安置,放置。“苟”字,指,随便,马虎。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路说:“如果卫君有意等待老师去治理政事,老师打算先从何处着手呢?”孔子说:“那一定要先从正名着手罢!”子路说:“有这个必要吗?老师也太不切实际了!正什么名分呢!”孔子说:“仲由呀,你真粗野!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大概要采取保留、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当,言语就不可能顺情合理;言语不顺情合理,事情就不可能做成;事情做不成,礼乐制度就不可能顺利实行;礼乐制度不实行,刑罚就不可能运用得当;刑罚运用不当,民众连手脚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对了。因此君子打出的名分一定要说得出道理,所说的道理一定要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谈,要没有一点马虎才对呀!”

怎样理解孔子关于“正名”的主张呢?正名,是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从本章中可以看出,孔子提出“正名”,就是要“正名分”。其实质,是针对春秋末期礼坏乐崩,社会秩序混乱的现状,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恢复周礼的权威,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在回答齐景公问政时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就是“正名”的具体内容。

当时,周礼已经名存实亡,孔子想借此以“正名分”,整顿乱象,这显然是难以做到的。但是,孔子指出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则是符合常理的。后人从这句话中概括出“名正言顺”这个成语,就是说只有名义正当,道理才能讲得通,做事才会顺人心、合民意,理直气壮。

附:

【原文】

13·3  子路曰:“卫君①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②?”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③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④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⑤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⑥而已矣。”

【注释】

①卫君:指卫出公辄。②奚(音xī希)先:以何事为先。奚,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什么。 ③迂:迂阔,不切合实际。④阙(音quē却):通“缺”,存疑的意思。⑤错:通“措”,安置,放置。⑥苟:随便。

【译文】

子路说:“如果卫君有意等待老师去治理政事,老师打算先从何处着手呢?”孔子说:“那一定要先从正名着手罢!”子路说:“有这个必要吗?老师也太不切实际了!正什么名分呢!”孔子说:“仲由呀,你真粗野!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大概要采取保留态度。名分不正当,言语就不可能顺情合理;言语不顺情合理,事情就不可能做成;事情做不成,礼乐制度就不可能顺利实行;礼乐制度不实行,刑罚就不可能运用得当;刑罚运用不当,民众连手脚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对了。因此君子打出的名分一定要说得出道理,所说的道理一定要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谈,要没有一点马虎才对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