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辉组织架构再生变:林祝波、周长亮分别领衔华西与西北区域事业部
【左图为林祝波,右图为周长亮】
艳姐说
我们先从此次任命的两位区域事业部总经理来看。
41岁的周长亮是一位典型的业内职业经理人,2004年入职中海地产集团后,他六年内先后担任了广州分公司策划专员、销售主管,西安万科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
2010年,周长亮来到万科,担任万科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兼东莞公司总经理。
五年后,周长亮又加盟了金辉,从西安区域总经理做起,一路做到金辉集团总裁助理、西北区域总裁。
正是在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区域的长年深耕,让旭辉向周长亮伸出了橄榄枝。
两个月后,周长亮就成为了旭辉的西北“节度使”,足以说明旭辉已经准备开足马力。
同刚刚上任的周长亮不同,林祝波已经是旭辉的七年“老臣”了,自2014年加入旭辉后,林祝波先后在重庆和苏南等地区工作。
2017年,林祝波担任成都事业部总经理,彼时成都旭辉刚刚落地,根据林祝波的回忆,那年四月,只有集团内部调动的三个人在一个茶楼里工作,公司正式成立时也只有12个员工。
作为一名“拓荒者”,林祝波为旭辉在成都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年后,旭辉在第13届金盘奖的评选上,一举夺得最佳预售楼盘、最佳综合楼盘、最佳售楼空间等总计68项大奖,成为年度获奖最多的开发商。
2019年第五届中国地产设计大奖上,旭辉获取双金奖,同时斩获27项年度优秀奖,位列行业第一。产品力声震业内,服务力有口皆碑。
尽快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林祝波依然十分低调务实,他常备着两个笔记本,一个记录工作,一个记录日常总结和业务反思。
这次将旭辉将新疆业务划入华西区域事业部,想必也是看中了林祝波曾经光鲜的拓荒成绩和务实精神。
此次区域调整背后又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我们可以根据部分线索来尝试分析。
①首先,这是旭辉管理架构变革的补充和延续。
旭辉2019年开始把管理架构由二级改成三级体系,确立“大平台+小集团+项目集群”的模式。
在这种“三级管控”组织架构下:
集团总部主要负责投资、财务、人力、风控等战略管控;
业务放权到区域,设立东南、江苏、皖赣、上海、山东、华北等区域集团,区域集团承接总部授权,向下延申管辖多个项目集群,承担一线基本经营单元的角色。
在长沙、广州、深圳等城市设事业部或城市公司。
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中,集团由原来的教练员变成规则制定者,区域成为俱乐部,项目就是俱乐部运营的球队,大家在规则里面踢球。
旭辉过往组织架构参考
然后,通过“横向做宽、纵向做深”建立动态的组织管控机制有利于适配企业的组织和业务发展。
其中,“横向做宽”是指企业进行外扩式发展,以原所处区域为核心向周边区域发展;
“纵向做深”是指在企业原所处区域内通过成立片区或事业部的形式,最小化业务单元,实现区域的精耕细作,持续增强在本地区域市场的竞争力。
按照旭辉的说法,自推进组织转型以来,先后设立的7个区域小集团,在规模体量和市场占有率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仅以2019年财报数据为例,旭辉7大区域集团中的佼佼者江苏、浙江区域集团,销售更突破300亿元,其余几个区域集团贡献均超过了百亿元。
从这个角度来看,做大区域成效显著,未来旭辉增加区域集团的动作料将继续延续。
②其次,深耕型战略能力的一种锤炼。
这几年,规模房企都有把区域集团做大的迹象,典型代表如龙湖打出的“5、3、2、1、5”战略。在行业逻辑深刻变革的当下,深耕区域对房企来说,越来越成为应对风险、掌握先发优势的战略能力。
房企实现区域深耕的优势集中在几点:
其一,节省管控成本,扩张盈利空间。在房企深耕区域,一个团队或管理多项目,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消耗,提高人均效能,从而扩张利润空间。
其二,集聚资源,培育超级区域。房企在深耕区域能够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建立深入牢固关系,为后续发展提供指数级利好,培育超级区域,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其三,培养客户忠诚度,并快速形成品牌效应。房企在区域深耕有利于加深客户理解,令自身品牌深入人心,不仅企业的知名度会显著提升,在区域构筑竞争壁垒。
因此,旭辉在公告中也特别提到,“通过上述组织优化,旭辉集团将更好地在区域市场形成平台效应和品牌合力。”
③最后,西部区域大有可为。
旭辉此次区域变革的重点集中在西部区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房企越过西安,向更西北地区进发,前有碧桂园、中海等落子,后有万科新成立西北区域事业集团。
旭辉也是其中之一。
这背后,是一线及沿海区域调控重压下,二三线城市集中的西北区域,正在成为大牌房企角逐的新战场。
这其中除了常规的住宅项目,一些房企开始将商业综合体、写字楼、长租公寓等“移植”到西部区域,这些模式在东部区域已经获得了验证,在西部仍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在区域调整方面旭辉接下来还将有哪些大动作,我们将保持追踪。
参考资料:
赛普咨询、安信证券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