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与五行

从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之学术观点推断,可将其父子归入阴阳家学派。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其早期代表人物为齐国之邹衍。阴阳家乃先秦诸学派中唯一专精于天文历算之学派,其将自古以来之术数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试图建构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之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阴阳之概念,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五行之概念,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

到战国时代,阴阳与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模式,即以“阴阳消长,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之宇宙观。

《汉书·艺文志》引用刘歆《七略》所开列之书目,共近六百部(多已失传),其中阴阳家有二十一部,刘歆评价曰: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此外,司马谈亦认为,阴阳家之特长乃“序四时之大顺”。

阴阳是中国古人对宇宙万物所具有的两种相反相成性质之高度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之演化法则。古代先哲认为,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符合阴阳之对立统一。阴阳学说建立于“气”之基础上,《老子·三十九章》曰: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即万物秉阴阳二气,且合则为和气,分则为阴阳。故古人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晦、水火、温凉、正反等运动变化皆为阴阳相分离之结果。

阴阳是抽象概念而非具体事物,更不是真的空气,故《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曰:

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

正由于其无形无质,故可任意幻化。《庄子·大宗师》曰: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

阴阳,既是杀生者(毁灭生命者),亦是生生者(生养生命者)。

古人认为阴静阳动,阴退阳进,即阴代表安静、消极、退守、柔弱等特性以及具有该类特性之事物或现象,阳代表躁动、积极、进取、刚强之特性以及具有该类特性之事物或现象。阴阳学说之基本内容可用“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八字来概括,在数学上对应于线性空间变换与对偶空间理论。古人还认为,五行幻化之本质是阴阳交变,而从代数学来说,阴阳交变之本质就是二进制中0与1互相生化、代替、叠加、消长之结果。关于“阴阳”与“五行”之代数结构,请参阅拙著《易与道:代数意象》第五卷,此不赘述。

五行之“行”,除具有分类之意义外,更有“运行”之意,故五行内蕴含着非常重要之循环变化观念,即“相生”与“相克”。《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曰: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更贵更贱,以知生死,以决成败。

“更”即变化。五行之间满足生克关系:

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形象如下图所示。

五行生克图,其中虚线为克,实线为生

木性温暖,火隐其中,钻木取火,故木生火;火性灼热,能焚林烧木,焚后则为灰烬,归于土,故火生土;土石藏金,故土生金;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销锻金以成水,故金生水;水温润而养木,故水生木。而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克火;精胜坚,故火克金;柔胜刚,故金克木;专胜散,故木克土;实胜虚,故土克水。先人们利用五行生克之哲学创造出很多规则、潜规则或学问,如:中医脉理学,饮食禁忌,命相学,命名学,八字预测学等。

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之五方、时间结构之五季、人体结构之五脏为基本内容,将自然界之万事万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凡具有生发、倔强、外柔内刚等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脾气暴躁等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温和而无主见等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肃杀、圆滑、外刚内柔等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自我保护等特性者统属于水。其将人体之生命活动与自然事物、现象联系起来,用以说明人与自然环境之统一性。如下表所示,为五行之具体体现。

五行及其具体体现

五行

五季

长夏

五方

西

五辰

平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夜半

五气

湿

五音

五色

五脏

六腑

心包、小肠

大肠

膀胱

五官

五味

形体

皮毛

情志

五声

变动

五化

虚实

在上表中,长夏指春夏秋冬换季之最后十八天,共计七十二天。《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曰: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

即四个十八日构成长夏。中医认为,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尚书·洪范》曰:

五行:……,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

润下者为水,由上表可知,五脏中肾属水,故肾喜咸味,冬天应养肾。劳动(特别是农忙)时,因出汗多,有些人会带盐水以补充体力。同理,心喜苦味,夏天应养心;肝喜酸味,春天养肝;肺喜辛味,秋天应养肺。脾喜甘味,长夏应养脾。

因五行幻化名目繁多,在此仅对五化“生、长、化、收、藏”与虚实“魂、神、炁、魄、精”之对应稍作说明。如下图所示,两者对应为:生魂、长神、化炁、收魄、藏精,结合五脏则为:魂生于肝、神长于心、炁化于脾、魄收于肺、精藏于肾。

五行之五方、五化、 五脏与虚实

不难看出,不少常用词汇或典故皆出于此,如脾气、魄力、金秋、金风、青木、心神、心头怒火、怒从心头起等;此外,甚至可以看出,令人神魂颠倒的乃是心肝宝贝,而令人神魄不宁者则没心没肺、狼心狗肺。

道教将“精、炁、神”称为三宝,修仙得道必须要做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如《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封神演义·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矶),都有相关的演说。可见,孙悟空也好,哪吒也好,但凡神仙(哪吒当时为三坛海会大神,孙悟空当时为散仙),都需要精、炁、神。

中医与道教学说认为,精属阴,附着于肺部之右七魄;炁属阳,应离于肝部之左三魂。而神兼有阴阳两性,其阳则司昼,化为魂;其阴则司夜,化为魄。从上述生魂、长神、化炁、收魄、藏精之过程可看出,魂、炁为阳性,应以动为主,外在表现为灵动、气派;精、魄属阴性,应以静为主,外在表现为安宁、深沉。有些人看起来或灵活或有气质,或气血足或有魄力,其原因大致如此。灵魂是内在的,必须灵动在外才能相得益彰;魄力是外显的,必须内敛才能喜怒不形于色。

古人认为,精是先天的,后天无法培养,且先天精决定着后天炁与神之培养。如《封神演义·第八十九回》(纣王敲骨剖孕妇)曰:

纣王同妲己凭栏看朝歌积雪。……只见有一老人,跣足渡水,不甚惧冷,而行步且快。又有一少年人,亦跣足渡水,惧冷行缓,有惊怯之状。纣王在高处观之,尽得其态,问於妲己曰:“怪哉!怪哉!有这等异事?……”妲己曰:“陛下不知,老者不甚怕冷,乃是少年父母精血正旺之时,交成胎,所秉甚厚,故精血充满,骨髓皆盈;虽至末年遇寒气,独不甚畏怯也。至若少年怕冷,乃是末年父母气血已衰,偶尔精成孕,所秉甚薄,精血既亏,髓皆不满,虽是少年,形同老迈,故过寒冷而先畏怯也。”纣王笑曰:“此惑朕之言也,人秉父精母血而生,自然少壮老衰,岂有反其事之理?”妲己又曰:“陛下何不差官去拿来,便知端的。”纣王传旨:“命当驾官至西门,将渡水老者少者俱拿来。”……左右把老者少者腿俱砍断,拿上台看,果然老者髓满,少者髓浅,纣王大喜,命左右把尸拖出。可怜无辜百姓,受此惨刑。

“纣王敲骨”之故事,除诉说了纣王与妲己之残忍外,还向大众传递了一种医学信息,即优生优育。

先天精并非单指精血,更不是指男子之精液,笼统来说,应该包括精、津、汗、血等液态分泌物,这些都属于阴性,不能随便扰动。古人有早起吞津之养生方法,如(东晋)葛洪之《抱朴子》记载,起床后先不说活,闭目、静心、凝神,摒弃杂念,放松全身,微闭口唇,使心神合一,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地互相叩击三十六次,铿锵有声;再用舌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柔和自然地搅动,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又三十六次;等唾液渐渐增多后,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如此,牙齿便坚固健康,终生无蛀虫。中医认为,齿健则肾好身健,肾好身健则长寿。(南北朝)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养生第十五》中道:

神仙之事,未可全诬。……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

颜之推当时一把年纪了,牙齿摇摇欲落,用此方法后,不久牙齿竟然重新坚固。这显然是个好例证。

精炁神与魂魄互相离附、转化,形成了人体、甚至神仙躯体之重要机能。《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子牙魂游昆仑山)曰:

姚天君……设一香案,台上扎一草人,草人身上写姜尚的名字;草人头上点叁盏灯,足下点七盏灯,上叁盏名为催魂灯,下点七盏名为捉魄灯,姚天君……连拜了叁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叁倒四,坐卧不安……杨戬在恻,见姜丞相或惊或怪,无策无谋……又过七八日,姚天君在阵中,把子牙拜去了一魂二魄。子牙在相府,心烦意燥,进退不宁,十分不爽利……又过了十四五日,姚天君将子牙精魂气魄,又拜去了一魂二魄。子牙在府,不时憨睡,鼻息如雷……又过了十四五日,姚天君将子牙精魂气魄,又拜去了一魂二魄。子牙在府,不时憨睡,鼻息如雷。……不觉又过了二十日;姚天君把子牙二魂六魄,俱已拜去了;止剩得一魂一魄。其日竟拜出泥丸宫,子牙已死在相府……一魂一魄,飘飘荡荡,杳杳冥冥,竟往封神台来。时有清福神迎迓,见子牙的魂魄,清福神柏鉴知道天意,忙将子牙的魂魄,轻轻的推出封神台来。但子牙原是有根行的人,一心不忘昆仑,那魂魄出了封神台,随风飘飘荡荡,如絮飞腾,迳至昆仑山来。

可见,就算是姜子牙,也不能没有魂魄。

有了阴阳消长与五行幻化,中国古代道教之神话体系便得以完备。阴阳就相当于复数空间之虚实。如下图所示,虚数轴即纯阴,实数轴为纯阳,坐标原点为阴阳交汇处,道家谓之水火相济(抓坎填离)。按下图-左之箭头方向,谓之阳极阴生;按下图-右之箭头方向,谓之阴极阳生。

阴、阳与虚、实轴

继续复数域之探讨。如下图所示,将球面置于平面之上,交点定义为南极,最高点为北极,以点为坐标原点,在平面上(任意方向)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并以为正向纵轴。任取球面上一点,则线段之延长线与平面有唯一交点,该点称为球面点在平面之测地投影。不难看出,球面南极之测地投影就是平面之坐标原点,而球面北极之测地投影会趋向于无穷远处。由于虚部不为0之复数无法与0比较大小,因此在扩充复平面上无穷大没有正负之分,而是唯一的(这是与实数域之显著性差异之一),且无穷大在复平面之无穷远处构成一个半径为正无穷大之圆周。这正好可以显示出太极圆转如意之象。

球面与复平面一一对应

将阴性空间(纯虚数)乘以阴性单位,则可得阳性空间(纯实数);反之,将阳性空间(纯实数)乘以阴性单位,则可得阴性空间(纯虚数)。可见,在空间变换之过程中,阴性单位是占主导地位的。从辨证哲学之角度而言,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阴性相当于内因、阳性相当于外因,而(相比较而言)内因是占主导地位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阴性单位是通过阳性单位1来表示的。这说明,内因与外因不但可互相转化,亦可互相牵制。这一点,与辨证唯物主义相吻合。

(0)

相关推荐

  • 10天干的秘密:河图主阴,因为阴性能量大...

    10天干的秘密: 河图主阴,因为阴性能量大于阳性能量,五行左旋顺生,依次为:水生木生火生土生金生水,洛书主阳,因为阳性能量大于阴性能量,五行右旋逆克,依次为:水克火克金克木克土克水. 这样在河图洛书里 ...

  • 奇门遁甲 | 详说阴阳和五行

    奇门遁甲依托于博大的中国文化而生,其中最为根本的有阴阳学说.五行理论.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历法节气等.只有了解这些最根本的理论才能真正了解奇门遁甲.今天我们先聊聊阴阳学说. 1.何为阴阳学说? 阴阳学 ...

  • 雨凡说易学以先进易经理论为根本出发点,遵循阴阳协调五行顺畅

    1082-雨凡说易学 以先进的<易经>理论为根本出发点,遵循阴阳协调五行顺畅,实现天人合一.mp4

  • 阴阳与五行(建议收藏)

    一.何为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源于<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古人通过对宇宙的观察,而建立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理论之根.阴阳最初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 ...

  • 十干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一.十干的来源 十干由五行所生,五行是阴阳在人道的具体落实和细化.五行是阴阳二气作用到人道,分化成金木水火土,它为阴阳的载体,是阴阳的细化.五行再细化就生出了万物,即为十干. 因此十干就是人道的万事万 ...

  • 《易学命理》详说阴阳和五行(二)

    五行理论是万物变化的总规则,与阴阳学说相关.五行蕴涵着阴阳关系,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元素构成,五种各具特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宇宙间万物生长与消亡的规律和原因. 五行学说最早 ...

  • 阴阳与五行生克

    浩瀚宇宙,渺渺冥冥,不生不灭,无始无终.宇宙因廻转有常而有不易,因不易之易而有变易.变易不易本是一易,一易双分而论却终归一论,简中论繁则繁中出简,故归一而谓简易! 廻转之易之"中心" ...

  • 阴阳与五行的运行(法则)规律!!!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 ...

  • 深入理解:气的运行、阴阳、五行五气!

    气.阴阳.五行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气在与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成厂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系统,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特点. (一)气与阴阳 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体以及天地万物 ...

  • 十 天干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一.十干的来源 十干由五行所生,五行是阴阳在人道的具体落实和细化.五行是阴阳二气作用到人道,分化成金木水火土,它为阴阳的载体,是阴阳的细化.五行再细化就生出了万物,即为十干. 因此十干就是人道的万事万 ...

  • 深入理解:气的运行、阴阳、五行五气

    气.阴阳.五行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气在与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成厂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系统,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特点. (一)气与阴阳 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体以及天地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