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为什么只出了一个少将而兴国出了个将军县?

井冈山为什么只出了一个少将而兴国出了个将军县?跟错杀袁文才与王佐有极大关系!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

井冈山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成为了一种精神,可以说,没有井冈山精神,就没有新中国;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江西兴国有一个将军县,而在井冈山本地,却几乎没有成批量地出现过将军,按理说,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应该是最普遍最深入的,当地民众,应该是几乎全民该踊跃参加红军,那么在建国以后,理所当然应该批量出现将军才对。

然而在实际上,50年代授衔时,来自于井冈山的将军极少。从井冈山走出了56位开国将帅,而井冈山籍的将军仅只有一位,而且仅仅是少将,他叫赖春风,现在井冈山有一座学校叫春风学校,就是赖春风捐建的。

赖春风是一位孤儿,当时毛委员刚上井冈山不久,袁文才正在招兵,赖春风当时正在给地主放牛,结果牛摔下山崖摔死了,于是赖春风就参加了工农革命军;

毛委员当时要考察井冈山,赖春风就成了毛委员的向导。他跟着毛委员打了所有反围剿战,进行了长征;解放战争时参加了淮海战役;建国后,1955年授衔为少将,是唯一井冈山籍的将军。

那么,当年那些井冈山籍的红军战士难道都没有成长为将军吗?

不是的,井冈山没有批量出现将军,跟一次当年的错杀事件有直接关系,而被错杀的主角就是井冈山籍的袁文才与王佐。

当时的湖南省特委,下了一个文件,叫《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里面有内容:

“暴动前可以同他们联盟,暴动后则应解除其武装并消灭其领袖,这是保持地方秩序的先决前提。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即令他们帮助暴动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土匪而浸入革命军队或政府中,便危险异常。这些分子必须从革命军队和政府机关中驱逐出去,即其最可靠的一部分,亦只能利用他们在敌人后方工作,绝不能置他们于苏维埃政府范围之内。”

而当时毛委员、朱总司令与陈毅等领导都反对这个文件,并且做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以避免发生悲剧,可惜的是,这个文件却意外被袁文才看到,于是他偷偷地擅自脱离了部队,回到了井冈山,对王佐说:“我们再怎么忠心,他们还是信不过。”

毛委员早料到会出意外,事先就提前留下宛希先在井冈山,以协调处理袁王(客籍人)与朱昌偕(土籍人)之间的矛盾,只是没想到又出了意外:

一是宛希先居然被朱昌偕以畏罪潜逃罪杀死;

二是袁王两人擅自将白军团总罗克绍释放(其真实目的本来是想通过罗克绍缴获白军的一家兵工厂),而朱昌偕却错误地以为袁王两人想与罗克绍勾结反水;

朱昌偕于是以特委的名义直接找到了彭德怀,要求彭德怀出兵平叛,彭德怀当时也没有完全弄清楚情况,加上红五军就受特委节制的,就派了兵,要求先弄清情况,稳住局面,再处置。

然而朱昌偕却独断专行,居然伪造了毛委员的信将袁文才与王佐诱至永新县城,住进了特委安排的住所。

1930年2月23日凌晨5时左右,朱昌偕率领十向个警卫敲开了袁文才的住房,开枪打死了尚躺在床上的袁文才(朱昌偕以为是王佐,因王佐与袁文才调换了房间);王佐听到枪声,马上骑马去了东门,结果东门浮桥早被朱昌偕安排拆除,结果连人带马掉入河中,也被早在河边守候的红五军战士开枪打死。

王佐

袁文才

这就是”袁王事件“,它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后果,袁文才与王佐部队的骨干(基本上是宁冈籍)也基本上被抓住枪杀了,只逃出极少部分的人,袁、王两支部队从此消亡了。后来,袁文才的妻叔、袁部的骨干谢角铭与王佐的哥哥王云龙即收拢残部,“电省反赤”,直接导致井冈山第二次丢失,后来红军数次想恢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均未奏效,反遭到重大损失,因为井冈山当地百姓根本就不相信工农红军了。井冈山上的土匪直到解放后才肃清。

井冈山这个屏障的丢失,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结果就是:使得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成功合围,这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另一个客观原因。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谈到袁文才与王佐事件时说:

袁文才、王佐是杀错了,但问题的本质,不是杀错几个人,追究几个人。当时党内有一条“左”倾盲动路线,在一些重大事情上不讲政策,使下面的干部头脑不冷静。问题的本质,是路线正确与否,是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正确与否。政治路线决定之后,才是组织路线。路线对了,下面同志干劲大,才会胜利。路线错了,很多工作都会走到邪路上去。这是很关键的。

毛主席接见了当时还在世的袁文才与王佐的夫人谢梅香与罗夏娥,对她俩说:”袁文才、王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谢梅香和罗夏斌热泪盈眶:”想不到您老人家还记挂着我们。“

袁文才与王佐地下有知,心里应该得到了安慰。

这就是井冈山原籍将军少的根源,当年因为路线错误,错杀了多少革命同志,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老兵读史--专注收集党史、军史,弘扬红色文化,践行革命初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