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周年纪念日
一年了。去年的今天,我一边百度一边摸索着申请了微信订阅号。兴致勃勃地编辑刚写好的一篇读后感,发出。是关于我很喜欢的一本书,《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那时候,断断续续看完了《外婆的道歉信》——估计从看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得花了两年左右,以至于常常忘记了童话世界的各种设定;而且,大半部分是在偶尔逛书店时,蹭着看一会儿;从没想过买回来或者图书馆借阅。
我不怎么买书,“书非借不能读”嘛。除了教材类,差不多都是图书馆借阅;除非我觉得哪本书我一定会看第二遍,或者没信心以借阅的方式看完。前者比如《人类简史》、《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后者比如《资本论》、《圣经》——至今距离看完都还远。
像我这样习惯于随便翻翻、不求甚解的读者,能够进了书店就想起《外婆的道歉信》,可见外婆的童话世界魅力之大。然后顺着作者,找到了他的另一本书,据说还是处女作《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这本好像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更得我喜欢。向来看了就忘的我,经常记不住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尤其是外国小说、外国人名;而这本书,除了能记住欧维这个名字,有时候甚至还记得他深爱的汽车品牌是萨博,当然也有时候偏偏想不起这两个字。若我有一天感觉人生如死水、难以有微澜时,说不定还会去看作者的另一本书《清单人生》呢。
我那么喜欢的书,仔仔细细地看了、认认真真地写了读后感,发在新开的公众号里,可惜阅读量惨淡,到现在也只有三十多。好吧,必须承认我不会写标题,吸引不来读者点击进去看内容。
一年来很多朋友给过建议,关于标题、关于排版、关于图片、关于内容、关于推广,很感谢你们。很抱歉并没有明显进展,辜负了某些很好的建议;是我自己的问题,有点力所不能及,也有点心存懈怠,提不起精神去“做到更好”。
去年的8月真是太不理智了,居然每天更新。想想如果能节省下来留到现在,我就有了半个月的余粮……多么美妙啊!然而现实就是从去年9月至今,隔天发一篇文章,甚至有时候搞摘抄、节选、编辑顶上,也依然常常处在断粮的状态。哎,过惯了穷日子,果然是会梦想着“一夜暴富”或者“如果当初”啊!
近来总是发现同一个问题,或者说总是发出同一个感慨:好久没有好好写东西了。
并不是没有码字,只是写不出满意的东西。或者说,信念有所动摇。
以前,我坚信表达本身具有意义,有表达的意愿就一定有相应的心理需求。这几个星期,我却总是不确定:我写的东西,就是我真心想要表达的东西吗?我有没有为了“完成任务”而提笔?如果有,那么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因为需要表达吗?有没有变成写出东西的成就感?所思所想,落在纸面上、电子文档里,有没有落差、误差、误解、偏差?
想法乱七八糟,问题一大堆,还好并不急,待我慢慢琢磨吧。
【顺便推荐一下我的第一篇公众号文章:《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却总也死不成】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