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肺部结节「忽大忽小」,为啥 CT 结果会变化?

同个办公室的老张和老王 4 月份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体检,胸部 CT 是个 「重点项目」,结果两人都中招了,老张左肺上长个 8mm 的结节,老王右肺有个 6mm 的结节,医生建议过段时间再来医院检查。

等 6 月份再次复查,老张的结节从 CT 上消失不见了,而老王的结节 「暴涨」 到 14mm。同样都是 CT 上看到的肺结节,为啥会这么 「善变」 呢?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 CT 是怎么找到结节的。

CT 是怎么发现结节的?

一说到影像科检查,X 线、CT、磁共振、超声大家都不陌生,每一种检查方式都有不同的原理。

肺部检查,最常用的肯定是 CT(平扫和增强),CT 检查的原理是发射射线对人体检查部位以固定的厚度层面进行逐层扫描,射线经过不同的组织,会在影像片子上有不同的显现,临床医师由此得知扫描部位是否有异常。

由于小结节和周围正常的肺组织显像不一样,CT 在胸部一层一层扫描后,会出现每一层对应的一张片子,医生就可以从一张张小方格片子中发现小结节,并且还能测量结节的大小,初步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

结节为什么这么善变?

开头提到的老张和老王两个月前后做了两次 CT,一个人的结节消失不见了,另外一个人的结节直径暴涨,其中结节这么善变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

原因之一:CT 是一层一层扫描的,片子上只显示扫到层面的结节大小,并不能看到结节全貌,因此并不是每次胸部 CT 检查都能找到肺部小结节,或者发现了同一个结节,但是由于层面不同,看到的结节直径也会发生变化。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可以延伸的想到,扫描层之间的间隔距离越小,就越容易发现结节。例如薄层扫描(≤1 mm 层厚),可以更准确的发现肺部小结节。

原因之二:虽然都是从 CT 片子上看到了肺部结节,但是结节性质和生长情况却因人而异。很多肺部结节比较懒惰,随访几年可能都不发生变化。有些结节会比较 「坏」,生命力旺盛,短时间内就会迅速增大。当然还有一些结节随着局部刺激因素消除、病情得到控制逐渐变小。因此结节性质不同,生长规律不同,也会导致肺部结节很善变。

薄层 CT 这么「香」,都能怎么用?

低剂量薄层 CT:优点是剂量低,对人体辐射少,扫描厚度通常≤1 毫米(常规胸部 CT 平扫厚度是 5 毫米),推荐用来做肺癌(肺结节)的筛查。缺点是由于辐射剂量少,不能清晰的看到肺结节的内部特征,因此不能用来做鉴别和复查。

高分辨薄层 CT:优点是可以更好的发现肺结节,还能清楚的显示肺结节的更多特征,有利于鉴别良恶性。一般用于发现肺结节后的进一步鉴别和复查。

很多人担心的是,我没有做薄层 CT,检查可能会漏掉肺结节,或者查出来的结节大小可能也不是真实的大小,如果复查发现肺结节发生变化了该怎么办呢?

的确,结节大小以及短时间内是否变化确实是医生判断恶变的重要因素,除了继续按时复查,还可以进一步做高分辨薄层 CT、胸部增强 CT、PET-CT、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等检查,进一步鉴别诊断,查明真凶。

体检时除了关注结节大小,还需要关注这些

检查的时候发现肺结节,很多人就慌了神,担心是可怕的肺癌。其实,除了恶性肿瘤,肺结节也可能是良性肿瘤、炎症、肺间质性疾病或肺内淋巴结等等,说白了肺结节就是一些疾病出现的证据,不一定就是癌症。

因此,医生远不止关注结节的大小,还会看这些方面:

结节形态:形态越不规则癌变的可能性越高。

结节边缘:分叶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常提示恶性可能大。

结节 - 肺交界区:恶性肺结节边缘不光整,结节 ~ 肺交界面毛糙甚至有毛刺。

结节特征:密度不均匀的结节,实性成分超过 50% 常提示恶性可能。

结节结构:支气管被侵犯,且伴有局部管壁的增厚,或者被侵犯的支气管管腔不规则,恶性可能性大。

如果怀疑是肺癌,可根据肺结节部位、大小进一步抽血化验肿瘤标记物,做胸部增强 CT、PET-CT、气管镜、细针穿刺活检或切除术等,进一步明确结节性质,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所以啊,知道自己有肺结节后不要慌,看到两次检查结果变化非常大也不用感觉大难临头或者有侥幸心理。首先结节不都是坏的,有些可能会自行消失。其次这或许是个 「好事」,最起码它提醒我们,身体某个地方出现了问题,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下一步检查和治疗,完全康复也是指日可待的。

为了避免因胸部 CT 检查的误差而错误估计肺结节,或者遇到一些结节暂时无法判断好坏,一定要记住医生的话,定期复查,让善变的肺部结节有迹可循。

参考文献

1. 王群. 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治策略 [J]. 中国肺癌杂志,2018, 21 (3):160~162.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 年版).

3. 姜格宁,陈昶,朱余明. 上海市肺科医院磨玻璃结节早期肺腺癌的诊疗共识(第一版)[J] 中国肺癌杂志,2018, 21 (3):147~159.

4. 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第八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 白人驹,徐克. 医学影像学第七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作者: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韩光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研究生 张学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