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乡间龙舟赛——没有龙头的龙船

按:快到端午节了,应应景,发一组三年前拍的惠东乡间龙舟赛照片。这里的“龙舟”与我们常见的龙舟不同,它们没有龙头、龙尾,而更像一艘普通的小艇。但它们又是实实在在的龙舟。这种龙舟因为少见,所以更有特色。就像有的地方舞龙,原先舞的是草龙,但后来改成舞布龙了,反而失去了原来的特色。也听说有的村原来是划这种没龙头龙船的,后来改成划那种有龙头的龙船了。我希望这种没有龙头的特色龙舟能够继续得以传承下去。

端午节当天,下午约2点从惠州出发,前往惠东,目的地是稔山镇老坑村,因为从惠东的狼大哥那里得到的信息,每年五月初五的下午老坑村会划一种特别的、没有龙头的龙舟。我以前没有看过这种龙舟,因此这次特意跑去看。谁知下午3点到了老坑村,村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下车问了村里人,说今年水少划不了,取消了!只好沿着村道往里面走,看看其他村的情况如何。

走没多远,在一条小桥边看到一群人在抬着一艘艇上手扶拖拉机,还有另外一艘艇已经绑在另一辆拖拉机上面了。我一看,正是从狼大哥以前拍的照片里看到的那种没有龙头的龙舟。急忙下去问,原来并不是在这里划,他们是另外一条村——石头岭的,来这个村(水心围)借龙舟回去划。他们说自己村也有龙舟,但旧了,跟水心围借两艘新的来。还得到一个信息,明天下午,水心围村就在那小桥旁的河道上划龙舟。

有句老话:“择日不如撞日,相请不如偶遇”。于是我就开车跟着两辆拉龙舟的拖拉机,走一条田间小路去到石头岭村的河道边。他们把两艘龙舟卸下来,看看时间:下午3点40分。现场并没有什么人,我问他们什么时候开始?他们说现在太热了,要过大概一个小时才开始。于是进村里转转。村子不大,有姓林、姓钟等,讲福佬话。

转了没多久,村里的人已三三两两往村外的河道那边走去,我也返回到刚才的河道边,这里已经来了不少人,有划龙舟的小伙子,也有在岸上看的观众。每艘龙舟各有14位划手,都是小伙子,另外各有一位敲锣的,一位掌舵的,共16人。选手们先划一下,热一下身。下午4时45分左右,比赛正式开始。比赛的河道大约300米长,两头各插一根绑着红布球的带梢竹子旗标,作为起点和折返点,中间则插着一根竹子作为最后夺标的旗标。

由于河道比较窄,所以两艘龙舟并不像其他地方那样齐头并进,而是分别在两头同时开始,相对着划,这样就减少齐头划相阻挡的时间,只有“会船”的时候靠边划就行了。两艘龙舟各自折返划了若干次(没有数多少次),到最后一次,就各自把两头的旗标拔下来,去抢中间的那根旗标,先抢到者为胜。看看时间,夺标时已是下午5时35分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种没有龙头的龙舟。事实上它们看上去并不像“龙”,样子更像是普通的木艇,就是比一般的木艇要长一些。但是它们确实是龙舟,因为平时是没有作其他用途的,就是放在祠堂里,只有端午节的时候才扛出来划,所以与那些有龙头、龙尾的龙舟用途是一样的。虽然它们缺少了龙的样子,但是它们更特别,更有自己的特色,因为它们是与众不同的。我更希望他们能够把这种款式的龙舟保留下来,不要被其他那些地方大众化的龙舟所同化了。

五月初六,再去惠东稔山镇水心围看一场乡间龙舟赛。它是前一天去看石头岭村龙舟赛时得到的信息——水心围村初六下午划龙舟。

石头岭村初五下午划的两艘龙舟就是从水心围借来的,他们说两个村是友好村。不过石头岭讲福佬话,水心围讲客家话。水心围划的龙舟同样是那种没有龙头的龙舟,我觉得更有乡土气息。

水心围划龙舟的是中心村小组,姓胡。划龙舟的地点是在村子旁边的一条小河,他们也叫中心河。水心围的龙舟与石头岭的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都是同一种没有龙头的龙舟(其实就到那两艘),划龙舟的人数也一样,另外划的方式也是一样的,从两头开始相对方向划,最后夺取中间点的旗标。

但也有不同之处:1、水心围有拜神仪式(可惜我没有看到),其中一艘龙舟船头插着10支左右的竹签,上面写着各路神仙的大名,问了村里人没说是请了各路神仙一起来看划龙舟;2、石头岭的队员没有统一着装,水心围的统一着装;3、水心围的比赛赛道较短,大致只有100米。村里人说以前不止那么短的,因为河面上长满了水浮莲,他们好不容易才清理出了这段河道。4、水心围的比较简单,石头岭的龙舟来回估计不下10次,而水心围只划了3个来回。

当然,不管怎样,能保存下这种传统,就是值得赞赏的。我听说附近几个村本来也是有划龙舟的,但因为今年的水少,所以取消了。希望他们不要因此而中断了,以后还是要恢复回去的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