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古诗撷趣
古人古诗撷趣
吕传彬
人有仅凭一己之臆度,或片面之考据而浪改古人诗句,久之,相率效尤,一发而不可制者。使古人有知,不当大声疾呼,求为昭雪耶?杜牧之“白云深处有人家”,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即此类也。杜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既云“远上”,必非“近处”;既说明所远上者为“寒山”,则宜乎枫叶流丹,白云笼罩,诗人为此迷人之幽境而流连停车,自是极为自然之事,所谓“白云深处”,其意远,其景真,其词丽,固天成之佳句也,安用为之易'深’而“生”也哉!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论者以为凉州(今武威)古无黄河,于是摭摘片言,创为“黄沙直上”之说,一时学者不察,多有附和之者。殊不知《凉州词》不一定咏凉州,犹《竹枝词》之非必咏竹枝也。若王之涣当日在凉州以外之任何城市,远眺黄河,有是感觉,发而为诗,吾人定执此论以责其非咏凉州,抑亦过矣。矧黄河发源于青海,明以前犹无此说,何况唐人? 至所谓“黄沙直上”云云或系当日传抄之误,初不必据为定论,且究其词,不过状一旋头风耳!自意境之幽远,胸襟之开廓,与夫情韵之协调而言,奚足以与“黄河远上白云间”相提并论?点金成铁,其此之谓乎?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非倒装句
杜诗“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解者多以为系倒装句,谓其实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其说殊觉牵强。大抵诗用倒装句,多为协调平仄,而此句则倒装与否,俱协于律,其非为调平仄甚明。若谓例装之后,于义易晓,则此句一经倒装,反趋晦涩,故其说亦悖。然则,杜老何为而弄此玄虚耶?
余早年于四川乡居,时秋收在即,稻田结实累累,远近麻雀,成群啄食,为祸甚烈。故当麻雀啄食之时,率多食一弃十,驯至稻田被啄之后,穗上既已空空,穗下又纷然杂陈,皆稻粒也。睹之可惜,拾之不能,徒兴嗟叹而已。时适一老农过之,谓曰:“麻雀谷子太多,再不设法,早熟者无余粒矣!”余闻其言,顿悟杜诗所谓“鹉鹦粒”者,与“麻雀谷子”殆相类似,其意乃仅指被鹦鹉啄食而弃地之香稻,若颠倒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则凡未被鹦鹉啄食之千百万亩香稻,岂非皆在“啄余”之内,与诗之原意固大相迳庭,抑宁有诗意可言?其非杜老之本意甚明。而所谓“凤凰枝”者,实即凤凰长期所栖之枝,非泛指以外之碧梧枝也。乃知杜老用词,均千锤百炼,后人不知而臆解之,故往往而谬也。
沈尹默口语入诗
作诗遣词贵雅,然必有分寸,过之则近涩;贯熟,亦宜有节度,过之则近俗,令人不耐矣。二者相较,后者尤难。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田汉“炮声如吼枪如沸,前线今宵又总攻”,皆运用当代口语,熟而不俗,自是上乘。若吴稚晖“登高拉野矢,天地一毛坑”,则究属笑谑,决非诗句。当代学人、名书法家沈尹默氏不以诗传,而深谙其道。诗作亦清新可诵。其运用口语入诗,尤为难得。一九四九年陈毅元帅率军解放上海,秋毫无犯,市井不惊。沈有诗云:“秋毫无犯取名城,大炮昂然未许鸣。晓起居民始惊动,红军街宿到天明。”“秋毫无犯”,口语也,缀以“取名城”则词雅而意深;“大炮昂然”口语也,缀以“未许鸣”则解放军保护名城之襟怀昭然展示于读者之前,不仅非俗,转是佳句。他如“居民”、“凉动”、 “红军”、“街宿”亦皆口语,信手拈来,雅俗共赏,此其所以为好诗也。
诗篇结句贵在含蓄
诗篇好坏,往往取决于结句,此理甚易明了。但何以如此,则论者各殊。沈义父以为“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乐府指迷》)洪迈以为杜甫《缚鸡行》结句“注目寒江倚山阁”一语,其妙“非思议所及”(《容斋随笔》)而未能畅言其理。实则无论以情结景,或以景结情,或以情结情,以景结景,均无不可。要以自然而含蓄蕴藉为佳,若结句一涉生涩、枯拙,或雕琢、堆砌,甚者一语道尽,必致了无情趣。质言之,所结者诗之篇章,非诗意可结也!若诗意可结,定非诗意。故无论以情结、以景结,均须如沈德潜所谓“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说诗睟语》),乃为上品。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以景结景而余意不尽;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以情结景,意境自佳;杜甫《咏蜀相》以抒发感叹之“长使英雄泪满襟”作结固佳,而其《咏佳人》以“日暮倚修竹”写实作结,亦未为不佳也。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以“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侧写作结,固是上品,而其《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迳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明白点题作结,未为不佳也。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望君不见君,连山棋烟雾”以景结情固佳,而《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之,别意与之谁短长”,以情结情亦自是千古名句。他如李义山《夜雨寄北》之“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未来之设想作结;杜牧《江南春日绝句》之“多少楼台烟雨中”,以想象之景作结,亦无不妙绝。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其结句“无人知是荔枝来”似虚而实,其二结句“舞破中原始下来,似实而虚,均无不可。纵是以观,用知诗之结句并无定格,要以含蓄有致为佳,所谓情结、景结、远结、近结、虚结、实结皆无不可也。
吴梅村与白香山
白香山诗以情胜,树帜中唐,卓然大家,而世之论者,或以清人吴梅村诗才过之。当代小说家姚雪垠氏是其说,并举吴之《圆圆曲》与白之《长恨歌》为例证。余意不然。吴擅诗,于清代诚大家矣,第若以方诸香山,且谓能出其右,则过。白香山《长恨歌》通篇以情胜,以白描传神,一气呵成,了无雕琢痕迹,而《圆圆曲》不仅砌堆词藻,且又叙事芜杂,咏络不清;《长恨歌》整篇叙事,而无议论,《圆圆曲》自“鼎湖当日弃人间”至“哭罢君亲再相见”,凡七韵八句,似论非论,似事非事;其章末自“尝闻倾国与倾城”至“汉水东南日夜流”;凡九韵十八句,则几于全是议论,虽云感慨系之,终嫌说教气味太重;又“尝闻”云云,迳以作者口吻大发议论,斧凿之痕毕露,《长恨歌》中有此等笔墨耶?《长恨歌》通篇只小玉双成用典,而《圆圆曲》则用典太多、太涩,如以“鼎湖”喻崇祯自缢煤山,其为不论,前人固以言之矣,而“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云云,尤悖于义,不过说明公瑾之晓音律,曲误而顾,是雅事,非艳事也。唐人李端之“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亦未尝脱离顾曲而节外生枝。梅村一则曰:“尝闻倾国与倾城”,再则曰:“翻使周郎受重名”,不知倾国倾城,何与于东吴乐工,又复与周郎何干也!至其“全家白骨成焦土,一代红妆照汗青”云云,则尤难索解。李隆基马嵬之行,误在于己,与杨妃何与?故香山在《长恨歌》中隐斥玄宗,而寄同情于玉环;梅村《圆圆曲》定欲以三桂“全家白骨成灰土”罪之圆圆,使凄侧身世之红妆女子,更蒙莫须有之罪谴于地下,诗人心肠,不当如是也!然,梅村自是一代大家,曲中诚不乏佳句,如“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若“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若“香径苔生鸟自啼,屦廊人去苔空绿”等句,虽侧诸香山诗中,当无逊色,固不可以厚诬古人也。
作 者 简 介
鲁西诗人编辑部
主 编:弓车
副主编:姜勇
责任编辑:翠薇 王梅芳
微信平台主编:翠薇
执行主编:董学兰 张秀功
责任编辑:毕恩付 张小燕
特约评论:(以姓名笔画为序)刘广涛、宋来莹、张厚刚、阿勇、赵月斌
投稿须知:
1.为展示诗人朋友风采,各位给《鲁西诗人》投稿的作者,如果您喜欢朗诵,擅长朗诵,那么,下次投稿时,除了原创首发的文稿,还可以附上MP3版文稿朗诵的音频(也可以请朋友朗诵)。《鲁西诗人》平台将择优录用。
2.《鲁西诗人》微信平台主办方为聊城市诗人协会,线下有纸媒会刊《鲁西诗人》支撑,是《鲁西诗人》的主要选稿基地。
3.本平台现代诗、古体诗、散文诗均可投稿,每次投3至5首;诗歌评论类每篇千字左右。
4.请作者在文后附个人简介(百字内)、微信号、联系电话和个人清晰照片,以附件加粘贴形式投稿。标题注明:作者姓名(或者笔名)+体裁+题目,正文小4号左对齐。
5.《鲁西诗人》原创平台投稿者请务必关注本公众号,以便联系。平台按投稿先后顺序择优用稿。文责自负。已被其他平台原创保护的作品切勿再投。
6.因业余时间编辑平台,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三周内未被采用可自行处理。同一稿件两月内勿重投,不按要求和多次重投的不予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