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才知道,我们终将活成鲁迅笔下的人物

喜欢读史书的人或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悟:“翻开书,满纸都是帝王将相,合上书,身边全是柴米油盐。”

年少时,我们总幻想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或者说是名噪一时的大家学者,趾高气昂的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结果却被这个世界深深挫败。

人终将要长大,也终将要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向往风花雪月的纸醉金迷,可生活就是鸡毛蒜皮的狼狈不堪。这个世界上,少有大人物的丰功伟绩,多有平凡人的疲于奔波。

有人说,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

年少时总以为自己是提笔书写春秋事的鲁迅,长大之后才知道终将活成他笔下的那些小人物,所谓成长,大抵就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与不完美,大抵就是顺从于生活的满地狼藉。

多少人活成了闰土?

年少时总是向往着长大,读书时总是向往着工作。可等到走入社会才发现,校园的那段时光是最肆意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没有人情利益往来,你想要活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你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一样,别无二致。

当毕业之后,你突然发现,你曾经不屑一顾的纨绔子弟坐在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中,曾经与你一起玩的同伴成为了你的顶头上司,你曾经瞧不上的学霸成了你孩子的老师,你曾经那么轻而易举能见到的人,如今与你间隔遥远。

你穿过长长的走廊,忐忑不安地走到他们的面前,低着头,恭敬卑谦的站在他们的面前,递上一张简历,一份报表,或者说是领着自己的孩子,叫了一声“老板”、“经理”或者“老师”,那一刻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不是成年闰土的卑谦和无措?是不是想起闰土恭敬的对儿时玩伴叫了那声“老爷”?

闰土曾经也是阳光活泼的少年郎,他在瓜田海边快乐的成长,他守候着他的瓜田,盯着瓜田里那只突然冒出的猹,他的疏狂肆意令少年鲁迅羡慕不已,可是贫困的环境让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懦弱卑贱的成年人,他的勇气和毅力无法打破阶级的局限,只能被生活磨平棱角,成为生活的奴隶。

多少人曾经无谓命运,最终却被命运打败,屈服于命运的残酷与苍凉,肆意的少年闰土曾经也反抗过,他意气风发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后却终究成为了卑躬屈膝的成年人,他被生活和时代的局限压迫的沧桑不堪,家庭的压力已经使他无法再拥有曾经的肆意轻狂。

这是闰土的无奈,又何尝不是成年人的无奈?生活压力面前,还能有多少人依旧还是少年时代意气风发?那个想要潇潇洒洒红尘作伴策马奔腾的少年,最终还困在了那小小的一方天地,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的责任。成年人背负着整个时代,却唯独没有自己。

多少人活成了祥林嫂?

成年人活得没有自己原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充满着不公与委屈,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与正义,法律不过是守护社会底线的一个准则,有太多法律之外的委屈只能默默忍受,有太多命运赋予的痛苦只能独自承受。

当厄运反复打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无力,失措,彷徨,委屈与痛苦全都迎面袭来,你是乐观的面对命运给予的考验,还是从此消沉下去,一蹶不振?你是独自一人承受着苦难的命运,还是想找一个人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

当你遭遇生活的不幸,反复向人诉说自己的悲哀与不幸时,我们和鲁迅笔下那个到处逢人诉说自己命苦的祥林嫂又有什么区别?这个世界没有人能体会你的苦难,没人有义务同情你的不幸,毕竟生活面前,谁都一样。

更何况,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

勤劳、朴实、善良的祥林嫂原本想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然而她最终还是失败了,命运和时代的悲剧接连打在了她的身上,作为一个柔弱女子,她只能被动承受命运给她的所有,她成为了一个见谁跟谁诉苦的乞丐怨妇。

有人同情她,也有人讨厌她,讨厌她的人甚至占了大多数,一个随意向别人倾吐自己的不幸的人,似乎是不值得同情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边界感的人,她将自己的苦难与不幸都剖析开来,放在人前,期望得到一星半点儿的同情,似乎只能以此慰藉往后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也讨厌这种没有边界感的人。一个没有边界感的人是混乱的,为别人承担责任,过度掌控和顺从想要改变别人而感到无力和沮丧,这注定她的一生不快乐或者悲惨。

人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她反抗命运的不公,希望她不要堕落成为一个乞丐怨妇,可面对命运的苦难,受到委屈和不公平的待遇时,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她,成为了一个没有边界感的人。

从讨厌别人抱怨堕落到自己抱怨堕落,从一个寻常普通人成为祥林嫂,这中间其实仅仅隔着一点点悲剧不幸的距离,命运的悲剧无法避免,虽然我们理性的觉得应该反抗命运的不公与委屈,可当真正面对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奋起反抗?

情感脆弱的现代人,因为失恋、分手或者考试失败等小事情就能动辄自杀,说到底还不如随处抱怨的祥林嫂,至少她还有活下去的勇气,青少年因为各种小事自杀抑郁,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的严重问题,成年人的成熟之处大概在于虽然抱怨,但还是要坚强的活着,哪怕生活已经将人折磨的狼狈不堪。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水晶宫与英雄剑,只有满地狼藉,那我们还是要走下去,还是要勇敢的在生活的波折面前走下去,只是面对那样的消极堕落,有人会在诉说不幸的过程之中成熟起来,生活依旧琐碎,人生依旧在继续。

有多少人活成了阿Q?

阿Q是鲁迅笔下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他创造了一套伟大而可笑的精神胜利法,面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方法来安慰自己,人们在取笑他的同时,也渐渐发现,不学会这种精神,根本无法在这个社会之中立足,难得糊涂成为了一种为人处事的良好原则。

热播的综艺节目《吐槽大会》中,呼兰曾经有段经典的发言,说最恐怖的鬼屋的情景是什么样,就是:“鬼屋你是格子间,大鬼小鬼都在加班,小鬼骂老板真不是人,老板说咱本来就不是人,然后窜出来房贷,车贷,信用卡,祝你身体健康,寻思着别辞职了,辞了还得找别的地方交社保。”

生活就是这样,不管你对那个不切实际,空有幻想,提出一个莫名其妙的方案的老板有多不满,只要他吩咐了下来,你还得去照办,不管你对批评自己的那个老板有多不满,背地里如何骂他阴险狡诈,转身还得笑脸相迎,夸他英明神武。

你不明白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既可以英明神武又可以阴险狡诈,你甚至不明白这是怎样一种复杂的性格和人设,但你却一直在这么做,这就是生活,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明白或者理解,难得糊涂是一种最恰如其分的态度,只有这样一种态度,才能让你更好的生活下去。

阿Q的精神胜利法虽然听起来荒唐,可已经成为人生活的一种态度。一个一边自我矛盾一边自我安慰的人,其实和阿Q没有什么区别,可是职场的生存之道就是这样,你必须要成为一个阿Q,哪怕你自己也鄙弃这样的人,但你却又不得不成为这样的人。

2010年9月13日,解放日报上曾经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阿Q正传〉不能删的原因,写在“教材风波”之外》,这篇文章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在于它对于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或者国民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更在与时隔90年,《阿Q正传》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一点也没有减退,反而日渐其浓烈,日渐其尖锐,“未庄”的国情并无根本改观,阿Q精神仍然随处可见。”

是的,阿Q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阿Q式的生活精神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阿Q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木悲剧的乐观主义,可这种乐观主义毕竟有利于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与悲哀。

在生活的不幸与苦难面前,有些人活成了阿Q,有些人活着的祥林嫂,而只有少部分的人活成英雄,普通人最终都是要靠麻木的乐观主义来活下去的。

用鲁迅的话来解释:

“中国人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巧妙的逃路,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了国民性的怯懦懒惰,而又巧滑。”

可这样一种巧猾,才能让普通人在庸庸碌碌的一生之中,取得一星半点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资源。

终究成长为了鲁迅笔下的“看客”

学生时期,我们总觉得鲁迅先生的文字晦涩难懂,透着一股子沉重的压抑与黑暗,仿佛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冷静的剖析着整个社会人类的悲哀,那时候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我们时常赞美鲁迅先生的深刻,赞美先生冲破封建藩篱的冷静与刚直。

至于到底是怎样的深刻,怎样的冷静,怎么样的刚直,我们一时或许不大能理解。

等到成年之后,再回头看那些句子,恍然惊觉鲁迅对于世事看得如此明了,再回过头咀嚼那些文字,觉得悲哀不已,每一句话都在讲述现实生活,在百年之后的今天,仍不过时。

鲁迅说,成年人的世故就是要各扫门前雪,万不可做公道事,讲公道话,否则就是连坐之罪自己也要担上责任。

这话年少时听起来颇觉不爽,但先生讲的透彻,成年人看得明白,谁都不是正义的侠客,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世俗洪流里的泥菩萨罢了。

后来有很多人活成了孔乙己,清高、善良、懒惰、迂腐,为这个荒唐的世界所不容,崇尚文学却一事无成,保留着那个有关文字的久远的梦,却又实现不了,只有那些荒唐而又可笑的事件被人口口相传,可笑而又可悲。

有人活成了闰土,被生活的洪流裹挟,失去了年少的意气风发,只剩下了谦卑和疲惫。有人活成了祥林嫂,被世间的委屈和不公折磨,只能逢人诉说满腹的牢骚,屈服于命运的苍凉,惶惶终日,不得安宁,有人活成了阿Q,靠着可笑的精神胜利法,在狼狈的生活之中寻得一星半点儿的慰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了无数骗子和推销贩子的活跃场所。他们用一堆毫无科学依据的数据,便能骗走无数人的钱财。

看着这些我们是否想到了封建社会时,在断头台下卖染血馒头的刽子手?用他人的血汗换得自己的利益,获得那二两碎银,又有多少人成为了愚昧麻木的华老栓?以为那所谓的人血馒头真有奇效。

成年人终究成为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对街头摔倒的老人视而不见,路上遇到不平之事,也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总是想着万一被讹了呢?成长的代价是坦然面对理想的消失与激情的不再,“吃瓜”群众的围观依稀带着百余年之前的麻木与呆滞。

即便事实如此,但这个时代依旧不缺乏那些为理想而奋进之人,依旧不缺乏那些心怀理想之人,依旧不缺乏那些在命运的困境面前仍然奋起反抗,活出别样的精彩的人,依旧不缺乏读懂的鲁迅,想要成为鲁迅的人,有这样一群人就足以改变世界,他们活成新时代的“鲁迅”,以身为火炬,影响一个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