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大朗镇——蔡氏宗祠(47)
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上午,拜访东莞市汽车配件用品行业协会会长邝焕娣,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进行项目合作交流。午宴结束后,参观游览位于东莞市大朗镇杨涌社区杨梅岭村——蔡氏宗祠。
宗祠地处村中居民楼的夹缝中,比地面高出1米左右,门前有一个小广场,高出广场的台阶上是人工堰塘,大约30平米大小,再上一个台阶就是宗祠,宗祠门口还有一个百年古井,水很清澈,井旁还有水管和水桶,看来祠堂用水还是百年井水。
宗祠有一副对联“西山世泽、南粤家声”,透露出了蔡氏来源,蔡姓是以国为姓的,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
西山蔡氏始祖蔡源原居苏州吴县洞庭西山,为纪念祖居地,堂号“西山堂”。数百年来,家兴族旺,蔚为望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蔡氏家族中不断涌现出中华民族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缔造中华灿烂文明的不朽功臣。
大朗镇杨梅岭蔡氏,是由河南到福建、再辗转韶关市南雄珠玑港,迁于东莞茶山增步、大朗蔡边、以至于九世祖定居大朗杨梅岭至今,历经500多年,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已延续29代子孙,1300多人。
大朗蔡氏宗祠坐南向北,始建于明代,2015年12月重修竣工,宗祠三间三进合院式建筑布局,面宽13米,进深24.5米,占地面积321平米。宗祠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及滴水;头门两侧设塾台,檐下彩绘壁画,木雕如意斗拱梁架精美细致。该祠对研究明清时期东莞地区祠堂和家族历史具有一定价值。
关于东莞蔡氏,大致可分为三支:蔡安、蔡郁、蔡雪窗,都是南宋理学大儒蔡元定的后裔。其中蔡安,即蔡元定四世孙,生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终于咸淳七年(1271年),享年51岁,建阳麻阳人。他在宋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为广东南雄推官,居住在珠玑巷柯子树下,今长安霄边、乌沙蔡屋、松岗沙浦等一带以蔡安为东莞始祖。蔡郁,是蔡安的族兄弟,宋咸淳九年(1273年)官雷州司理,景炎间(1276年-1278年)闻文天祥至粤,作《有寄文丞相》五古一篇,慷慨激昂,收录在清代张其淦编的《东莞诗录》。宋朝灭亡后,归路梗塞,蔡郁在东莞隐居,为望牛墩白市始祖。
蔡雪窗,名天佑,字永吉,蔡元定五世孙,生于南宋咸淳辛未年(1271年),终于元代至元六年庚辰(1340年),享寿80岁,为茶山、大朗蔡氏始祖。700年前,福建建阳人蔡雪窗经广东南雄辗转到惠州任儒学教谕(相当于今天市教育局局长),当时正值南宋末年,元兵南侵,蔡雪窗眼见宋室飘摇,遂去职而徙居“宝安之增埗”。宝安即东莞旧称,增埗古称“罾埗”。因地处河边,村民多以罾鱼为业之故。当时“罾埗”有一处长满杨梅树的地方,景色优美,于是雪窗公隐居于此,以设帐教学为生。蔡氏自雪窗公后,经二世祖壁公,三世祖子膺,四世祖元宗、元祖、元达昆仲之后,数代留居茶山增埗,并命名所居地为杨梅里,子孙繁衍至七世孙时已成一族人聚落之村落。
增埗蔡氏的一支于明初迁来大朗今蔡边村。始迁祖为七世祖蔡厚,字德深,乃乐善公之子,人称一郎公,生于明洪武己酉年(1369年)终于明宣德壬子年(1432年),享寿64岁。假定一郎公迁蔡边时为青年,那么由茶山迁来大朗距今有600多年了。当然,当时这个地方肯定不叫蔡边,蔡边是后来钟姓迁来之后才起名为“蔡边”,望文生义以为是“蔡姓的旁边”。
一郎公娶钟氏,生三子,长子人乙留居蔡边;次子人已迁居惠州淡水;三子人酉迁居海丰。人乙生二子,长子叔仲散居蔡边,后代迁居情况不清楚;次子即九世祖蔡伯仲因嫌蔡边土地不够肥沃,后来迁居杨梅岭。关于杨梅岭这个名字,或者与祖居地茶山增埗杨梅里有关,蔡氏后人为怀念祖居地所起的村名。蔡伯仲生于明乐二十二年(1424年),终于弘治六年(1493年),享寿69岁。依推算,蔡氏迁居杨梅岭有560多年的历史了。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