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不朽之宫
【 展览前言 】
古埃及人将天视为女神努特,她弓起身体,双手撑地,头和双腿分别象征着西方和东方天际的尽头。夜晚来临,太阳被她无情地吞噬,在腹中穿越重重危险和障碍,终于重获新生。当阿赫特(地平线)升起的第一缕阳兴照亮了整个黑土地,新的一天开始了。
在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畔,土壤肥沃,万物生长。农民们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作;高官们在花在园的树荫下纸醉金迷。默然高耸的金字塔诠释着法老的永生之念;神庙的石柱上印下了五千年古国的沧桑。太阳历诉说着超凡智慧,象形文字留下了千古传奇………从荒芜到繁盛,从愚昧到文明,从简单的线条到繁复的图案,从素朴的土塚到巍峨的宫殿,古埃及人创造了无数奇迹,一个伟大的文明由此诞生。
我们从都灵埃及博物馆甄选了近150件组珍贵文物,向中国双众展示一个透过“埃及博物馆”这双眼睛”看到的神秘国度,并希望藉此在古老的尼罗河文明与拥有八千年历史的中国文明之间,构建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此次展览井不奢望能完整地讲述埃及文明,而是旨在为那片神奇的土地描绘一个缩影,为观察那里的网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 展览现场 】
【 部分展品介绍 】
古埃及大祭司雕像
砂岩
第十八王朝中期(前1550—前1295)
高67厘米
泰伯,奈克罗波利斯墓地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于1888年前购买
这些雕像代表君权、皇室成员和贵族,因此摆放的位置也很讲究,常被放在葬礼室或大神庙里。雕像双手持石碑等物件,根据不同的功能呈跨步、端坐或礼拜等姿态。古埃及大祭司Nebnetjeru雕像很可能来自一座葬礼室,其用途则是将死者的面容再现给前来参加葬礼的亲属们。
这对夫妇坐在高背椅上,其中一人用手臂搂着另一人的腰部。坐在左侧的是丈夫Nebnetjeru,身着及踝长裙,露出双脚,头戴短发套,双耳外露。右边是妻子阿蒙霍特普,穿着紧身长衣,头戴浓密的二分式发套,椭圆脸颊旁垂下精心编成的大辫子。两个人的裙子上都用象形文字刻有祭品目录;座位上除了几列记载祭品的象形文字外,还刻有其子女呈礼拜状的浮雕。
贵族石棺盖
石头, 绘画
第十九王朝 (前1295—前1186)
高21厘米,长133厘米,宽56厘米
泰伯
这件石灰石质地的珍贵石棺盖拥有精细的雕琢和绘画,应属于一位贵族。可惜只有一部分保存完好,但仍可以清晰地看出其风格特色和高水平的工艺技术。
石棺出自一整块石灰石,石棺盖完美地呈现了死者的面貌:圆脸,长眼睛,紧闭的双唇,这些特征说明它属于第十九王朝(前1295—前1186)。逝者头戴二分式发套,梳着多个辫子,从头顶至前额用一朵很大的莲花装饰。皮肤呈黄色,身着带有精致白色褶边装饰且前腹部系扣的祭服。两条线勾勒出双臂,示意为前臂交叉于胸前。乌瑟克项圈由多条形状各异的几何图形组成的丝线织成,下面的小饰物为神龛形状,里面有一只凯布利(圣甲虫)小船连接着装饰线。双臂下方是收起双翼的努特女神,裙子整理好翻过来打了一个结,下面是一列象形文字。
镶嵌装饰木匣
木头,象牙,釉陶
第四王朝(前2632—前2510)
高19厘米,长37.5厘米,宽23 厘米
基波林
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于1914年发掘
这件精致的长方形木匣来自基波林墓群中的一座陵墓,保存得十分完好,象牙镶嵌和彩色珐琅令其更显珍贵。木匣由四只腿支撑,之间有加固的横梁。上部有盖,盖子周边由象牙和蓝、黑双色珐琅相间构成镶边,带有几何图样装饰。中间由精细的建筑图样和所谓的“宫殿正面”交替装饰,后者由5条象牙和珐琅镶边,以及莲花形柱头的柱子组成。木匣的四个侧面都有镶边,以蓝、黑色珐琅片装饰,并有精细加工过的罗纹状象牙薄片。内部的木头涂为红色:这种颜色有强烈的驱魔功能。这件容器很可能是盛放内衣用的,如今匣内的物品已无迹可寻。
作为陪葬品献给逝者的小木匣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尽管有很多绘画证明举行葬礼时,逝者的亲人会带来大量器皿以盛放食物、布料、内脏、沙比提、化妆品和其他物品。实际上,陪葬品很少能完好地保存下来。
釉陶碗
釉陶
第十八王朝(前1550—前1295)
高4厘米,口径12厘米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购买
碗的内部饰有一条大鱼,鱼嘴中衔有两朵莲花: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正在盛开,使用高浓度颜料使器皿表面所施绿松石色显得十分浓重,这些元素共同呈现了繁盛、重生和救赎的主题。鱼和莲花是庙宇常用的元素,特别是在女神哈索尔神庙,她有时也被称为“绿松石之神”。实际上,在不同的博物馆中保存着来自哈索尔神庙的各种物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与葬礼有关的碗。为了迎合当时贵族客户的要求,这些碗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
书吏雕像
砂岩
第十八王朝中期(前1450—前1400)
高67厘米
泰伯陵墓群
贝尔纳尔迪·徳罗韦蒂于1888年前购买
这件木质小雕像描绘了一位跪坐的书吏正在编写一份目录,放在膝盖上的纸张上依然可见弯弯曲曲的黑、红两色象形文字。也许他正在清点一些谷物袋子的数量,以便收入仓库保存。尽管雕像残缺一左臂,右手和足部均已不见,但其着色保存得很好:白色短裙,黑色发套,施以眼影的眼部在白底色的衬托下凸显出黑色的瞳孔。
陶片
陶土,墨水
拉美西斯时期(前1295—前1069)
长21.5厘米,宽 19 厘米 德尔麦迪那
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于1905年发掘
由于纸莎草十分昂贵,使用陶片、石灰石片或动物骨片进行书写是一种经济又实用的选择。这些替代品主要用于管理部门以及学校的练习。这件陶片上书写的祭司体文字在当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先进的管理语言,非常实用、便捷。帝王谷的工匠们曾集中居住的村庄德尔麦迪那遗址出土了大量类似的珍贵文献,语言学家至今还在对它们进行研究,这件陶片正是出土于此处。
这是一只花瓶的残片,上面共有8行祭司体文字,从右向左阅读,记录了阿纳斯塔斯纸莎草的来龙去脉。阿纳斯塔斯纸莎草文献以它的发现者约翰·阿纳斯塔斯命名,应属于拉美西斯时代,目前保存于大英博物馆,收录了两名书吏间的通信,其内容是对书吏这个职业的嘲讽。陶片上的内容证明这些文字应该是学校练习中经常使用的课文之一。
公羊头圣甲虫
釉陶
第十九王朝(前1295—前1186)
长3.2厘米,宽2厘米,厚1.4厘米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于1888年前购买
自对现实生活中圣甲虫的观察,这种昆虫的卵被产在粪球中,之后发育成幼虫,暗示着再生的思想。 圣甲虫作为护身符有多种使用方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心形圣甲虫,其底部刻有《亡灵书》第30章,能保护逝者的心脏。而庆典圣甲虫用于重要的活动,如法老的婚礼、捕猎狮子等。此外,埃及人认为圣甲虫有很强的驱魔能力,也将它的形状用于封印中。
这件展品代表的就是上述最后一种用法:封印。这是一枚小巧精致的封印,平平的底座中间刻有另一只圣甲虫,两侧分别为立起的蟒蛇和鳄鱼;背部的翅膀上饰有乌杰特之眼;头部为公羊,这些细节表明这是一件与行政管理官员有关的物件。圣甲虫上面还钻有一个小孔,说明它也许是镶嵌在戒指上的,或者被作为项坠戴在颈部。
凉鞋
植物纤维
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
约长36.5 厘米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于1888年前购买
在埃及陵墓壁画中,皇室成员和贵族脚上总是穿着金色的凉鞋。实际上埃及人通常光着脚,只有参加某种仪式时才会穿鞋子。鞋子以皮革为材质(有时以黄金镶嵌装饰),或者用纸莎草纤维、芦苇或其他植物编织而成。古埃及人通常将鞋带绑在鞋底和脚腕上以固定鞋子。
尽管是用植物纤维编织制成,这些凉鞋的做工却非常精致。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鞋帮很低,从脚的前方开始沿着两侧延伸到足跟处,边缘有花边装饰。鞋底的编织煞费心思,鱼骨样式的鞋底在足尖处弯折起来并与固定在脚踝上的带子连接在一起。
宝石项圈
肉红玉髓,玛瑙,紫水晶
中王国时期(前2055—前1650)
周长90 厘米
基波林
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于1912年发掘
这条由肉红玉髓、玛瑙和紫水晶组成的项圈来自基波林(上埃及),由于缺乏相应数据,其所属时期成了一个谜。组成项链的肉红玉髓珠子主要为球状和长菱形,其间穿插尺寸较小的玛瑙和紫水晶珠子。所有这些珠子都是现代重新组装的,这种组装方式的正确性值得怀疑。
祭司头像
黄石英石
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前1390—前1352)
高24厘米
高级祭司或贵族定制珍贵石材的雕像在当时是很普遍的行为。雕像可以是神的形象,放置于建筑或小神庙中;也可以仅仅用简单的家徽表征自己的职位。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雕像专供庙宇,具有还愿性质,放置于埃及神庙的露天庭院中。
这件头像的面部被塑造得极其精致。头颅整体十分光滑,天庭饱满,造型柔和,所有元素表明其出处或许为皇室御用的手工作坊。头像的肖像和风格特征令我们相信它来自阿蒙霍特普三世法老统治时期(前1390—前1352),不久之后,他的继位者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吞)通过宗教改革颠覆了国家的根基,在短期内树立了阿吞太阳神在埃及至高无上的地位。
阿蒙摩斯雕像局部
花岗闪长岩
拉美西斯三世时期(前1184—前1153)
高67厘米,长57厘米,宽38厘米
泰伯 (?)
祖琦捐赠
这是一个跪坐男人雕像的下半部分。他手持一座古寺,古寺上有女神哈索尔的形象。双腿上盖着一块打裥的精美华服。虽然雕塑的表面损坏得很严重,不过标明主题和名字的象形文字还是保留了下来:执扇者与阿蒙宝藏守护者,阿蒙摩斯。
“跪像”从第十八王朝(前1559—前1295)就已经开始使用,拉美西斯时期(前1295—前1069)更为流行,并一直延续使用。其一般放置在寺庙中,然后由希望与神明建立直接联系的奉献者将其献给神祇。
阿蒙摩斯,新王国时代(前1550—前1069)在底比斯地区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名字。然而执扇者与守护者是指一位生活在拉美西斯三世(前1184—前1153)时期的文学界著名人士。
图特摩斯三世的石碑
石灰石,绘画
图特摩斯三世(前1479—前1425)
高113 厘米,宽60.5 厘米,厚14.5厘米
古埃及文物中最常见的物品之一就是石碑。从早期一直到罗马时期,在众多领域特别是在葬礼和神殿中,石碑是重要的基本元素之一。
图特摩斯三世的石碑是还愿石碑。石灰石制,用拱架支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凹雕刻的手法呈现人物形象;另一部分表面光滑,本应写有象形文字。上方为饰以双圣蛇标志以及带有翅膀的日盘,象征着王权;下面的人物是图特摩斯三世,右面是ITIFALLICO MIN神。最后用几行象形文字记录了法老的君主头衔和神的称号。
其出处并不明确,但从画面形象的表现方式来看,上部分无疑出自神殿。而下面的石碑是完全平滑的,画面无任何凹凸,看来并未完成,尽管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黄色勾边的痕迹——这一工序通常是完工后进行的。
狮身人面像
砂岩
罗马时期(前30—395)
高41厘米,长68.5厘米,宽22.5厘米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于1924年购买
在古埃及,狮身人面像代表着国王的形象,太阳神“拉”之子。狮子是体现太阳威力的动物,于是国王的头部与狮子的身体相结合。罗马时期,狮身人面像的雕像被放置于坟墓的入口处,象征着由于太阳循环而保证的重生。正如这件展品,这一时期的狮身人面像姿势威严,细致地展示了强健的肌肉和肋骨。
船和桨手小模型
木头,粉刷,绘画
第一中间期(前2160—前2055)
高33.66厘米,长 85.5厘米, 宽19 厘米
艾斯尤特,孟图霍特普和尤普艾腾哈特陵墓2b
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于1908年发掘
木制小模型不仅反映日常生活场景,也记录埃及人生活中的重要时刻。比如这件船的小模型描绘了前往圣城阿拜多斯的旅行,奥西里斯神的身体就被埋葬在圣城,那里同时也是埃及最初几位国王陵墓的所在地。船由木头经过粉刷上色后制成,龙骨纤细,船尾和船头向两端逐渐变细。船上载有五个人,他们头戴短发套,身着短裙,稳稳地站在甲板上。人物握拳的手中有孔,可能原本拿着东西,也许是船桨,因此这些人可能是船工。而乘客,也就是逝者,盘腿坐在保存完好的遮阳棚下。在其他情况下,这个位置通常用来放置棺材,象征着内部盛放着已用香料处理过的尸体。小模型的装饰十分精细,保存完好:龙骨两侧涂成黄色,前部绘有乌杰特之眼的图案,细节丰富,这与皇家船只的特点相符;甲板涂成白色,绘有红色的方格;船头和船尾以彩色图样装饰。
小模型由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于1908年在艾斯尤特(埃及)进行发掘时在孟图霍特普和尤普艾腾哈特陵墓2b中发现。这里还出土了大量极具当地手工特色的文物,都来自第一中间期(前2160—前2055)。
托特神小雕像
铜
末朝时期(前664—前332)
高14 厘米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于1824—1888年间购买
这尊小铜像展示了托特神的化身——朱鹮鸟的形象。托特神是文字、数学、科学之神,也是月神。正因如此人们容易联想到长而弯曲的鸟喙。朱鹮鸟吞噬了阴险的蛇,蛇是动物界混沌的象征,因此朱鹮鸟象征了秩序的维护者。
托特神作为文字的守护神赢得了书吏的追捧。同时,他也与玛特女神——正义之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托特神的工作是把玛特女神的羽毛与死者的心脏分别放在天平的秤盘里称重,然后记录死者心脏的重量。最崇拜他的地方是希腊人口中的赫尔默波利斯 (今阿西姆宁)。
塞克荷迈特女神像
花岗岩
第十八王朝(前1595—前1295)
分别高213厘米、210厘米
卡尔纳克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于1824年购买
埃及博物馆收藏了整整21尊塞克荷迈特狮身女神像,她们都源自卡尔纳克(底比斯)形为秃鹰的穆特女神庙,是众多女神像中的一部分。
左面这尊坐在矮椅背宝座上的狮头人身女神像代表着凶猛的神祇。伸展的双臂置于双腿上,身着合体的紧身长衣,胸前佩戴乌瑟克项圈,三分式浓密发套均匀地分布在精细浮雕的狮鬃后面。发套之上本应是一个王冠或一顶较为特别的帽子,如今只剩下一个连接头饰的底座。
右边这尊人身狮头女神像代表同样的神祇。神像的右臂垂直置于身体一侧,左臂则弯曲于前腹,手中紧握形似纸莎草的权杖。身着紧身长衣,带有圣蛇标志的日轮位于三分式发套之上。
巫术雕像局部
鸡血石
末朝时期(前664—前332)
高22 厘米,长18 厘米,宽11 厘米
贝尔纳尔迪诺·德罗韦蒂于1824年收藏
这件巫术雕像虽然有些模糊,但体现了高超的雕刻技术。残留的部分是一个半身塑像,手中有一个石碑,石碑上刻着婴孩时期的天神荷鲁斯脚踩两只鳄鱼的形象。他展示出青春的风采,右手握着一只羚羊和几条蛇,左手握着几条蛇和一只蝎子。荷鲁斯的两边,分别有一根棍子,两端均为纸莎草,一根棍子穿过一只鹰的身体,另一根穿过镶有两片鸵鸟羽毛和两对护身符的莲花。这个场景的上方是贝斯神的面具,细节非常精致,魔怪般的特征十分明显,卷曲的胡须、施眼影拉长的眼睛,顶部额头上的皱纹和戴着吊坠的双耳都栩栩如生。雕像的表面几乎完全被雕刻的象形文字覆盖,带有咒语性质,祈求神明祛除恶魔和不幸。
这种有魔法治愈效力的雕像出现在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但在末期时期(前664—前332)更加流行。它们的功能在于可以使人被蛇咬伤和被蝎子蜇伤以后得到治愈。做法是将水倾倒在覆盖神像的文字上,这样水变得具有魔力,让患者喝下去或涂抹在需要治疗的地方。整个雕像最重要的部分是石碑。“圣婴荷鲁斯站在鳄鱼之上”是一个很古老的传说,讲的是幼年的荷鲁斯由于父亲奥西里斯不在身边而暴露于危险之中,他的母亲伊西斯使用自己的神力来保护他。
巫术作为原始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埃及巫术与宗教和医学密切相关。大部分巫师(Hekaw)由祭司担任,尤其是专长于此的“仪式祭司”(Kheri Hebet)。仪式祭司会根据不同的祭祀需要诵读经文,往往还通晓医药、天文、物理和化学知识,并以药品和宗教仪式来驱散伤害病人的邪灵。
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文字已被认为是巫术文字,最早的例子可追溯至第五王朝末期篆刻于末代君王乌纳斯金字塔墙壁上的文字,其目的在于保证国王在死后仍享有权力与财富。
伊姆霍特普小铜像
铜像
末朝时期(前664—前332)
高9.4厘米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于1824—1888年间购买
在埃及,一些人由于生前的丰功伟绩而被认为是不寻常的人,死后依然受人崇敬,并被公认为真正的神,在历史长河中受到人们的爱戴。其中一位就是建筑师伊姆霍特普。伊姆霍特普生活于左塞尔法老时期(前2667—前2648),设计并建造了萨卡拉地区著名的金字塔。因其在医学和法术领域的卓越能力,去世后依然被世人追捧与尊敬。早期对他的祭祀始于埋葬他的地方——孟菲斯附近,后来遍布整个埃及,尤其是在小西索科王朝时期(前664—前525)尤为盛行,铜像的数量明显增加。
这尊还愿铜像的样式依照教规呈现了他剃度过光头,身着祭祀长袍的形象。他本应端坐在椅子之上,如今椅子已遗失。双臂置于双腿之上,膝上可见一卷打开的纸莎草。
壁画局部
石灰石,绘画
第十九王朝(前1295—前1186)
高36.5厘米,宽48厘米
德尔麦迪那
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于1905—1909年间发掘
石灰石墙壁仅残留了一小部分,墙壁上绘制着神的形象,刻有几行象形文字,其来源于德尔麦迪那某个陵墓的墓室。上部的象形文字对下方的神的形象进行了描述。在黄色的底色上,从左到右依次为戴着白色皇冠、手执两支鞭子的奥西里斯;左手握着生命之符,右手扶在奥西里斯肩上的阿努比斯;双手握着权杖的卜塔;头戴上埃及和下埃及的两顶皇冠、右手放在卜塔肩上、左手握着生命之符的女神(也许是穆特)。
迈吉蒙托墓碑
石灰石 ,绘画
第十八王朝(前1550—前1295)
高28.5厘米,宽20厘米,厚4 厘米
德尔麦迪那
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于1909年发掘
墓碑是墓葬品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经证实古王国时期(前2686—前2160)就开始出现在陵墓中,直到托勒密时代(前332—前30)。通常,墓碑上会有一系列的描述(大部分为逝者与家人的图像),并登记陪葬品目录,有时还刻有墓主人的生平。
这块墓碑上部正中有一只乌杰特眼,之下描绘了端坐的墓主人将一枝花贴近脸颊嗅闻香气,而他的妻子则从后面抱住他的场景。二人面前的桌上放满了陪葬品,献祭者正从一件鸟嘴型花瓶中向外倾倒液体。最下方只有两行凹刻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并被涂成蓝色。
阿布考石碑
石灰石
第十二王朝(前1985—前1773)
高138厘米,宽77.5厘米,厚16厘米
阿拜杜斯 (?)
这件珍贵的石碑为石灰石材质,上方刻着11行象形文字。下方刻画了葬礼的情景:石碑的主人阿布考和他的妻子一起坐在供桌前,对面是他们的六个子女,每人手里拿着一只鹅;下方一块凸起的长方形被分成多个小正方形,上面刻着供品的名字和数量,长方形的一侧有一列手握纸莎草的人物;最后是一列送葬的人,有男有女共12人,每个人的姿势都不同,大部分人都持有供品篮。尽管阿布考的碑文上并没有标明他的官职头衔,但这个石碑很可能是由皇室的艺术家们所制。
石碑是中王朝时期(前2055—前1650)奥西里斯神信仰盛行的鉴证。在这个石碑上,奥西里斯神被看作是神的统治者,被称为“奥古斯托神”“ 伟大的神”“ 神的上帝”。
卜塔—索卡尔—奥西里斯小雕像
木头,粉刷,绘画
托勒密时代(前332—前30)
高57厘米,长44厘米,宽16.5厘米
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捐赠
卜塔—索卡尔—奥西里斯雕像在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末期开始成为非常普遍的陪葬品,并一直流行至罗马时期(前30—395)。这座神像是一个复杂的融合过程的成果,最初卜塔神和索卡尔神合二为一,之后奥西里斯神也被融合进来。
这座小雕像是托勒密时代的代表作品,通常与木乃伊一起出现。整个表面都经过细致的粉刷,并绘有丰富的图案:精美的面庞以金箔覆盖以显尊贵,戴有三分式发套,胸部盖着乌瑟克大项圈,足部踏在木底座上。内部是一种四角有柱的棺材,边缘以安卡结和瓦斯权杖交替出现的纹样装饰。棺材顶盖上伸出一支短桩,用以固定索卡尔神的化身——雄鹰。很可惜,通过雕像上的象形文字已难以辨认拥有者的名字,不过根据其精巧程度来看,它应该属于一位达官贵人。
霍特普的卡诺普罐
雪花石膏
第二十六王朝(前664—前525)
分别高28.5厘米、30厘米、31.5厘米、34厘米
三角洲地区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于1824年购买
制作木乃伊时需要将死者胸腔和腹腔中的内脏抽取出来。肝脏、肺、肠子和胃不能丢弃,而是经过保鲜处理后放入专门的容器(类似花瓶的罐),再放入石棺中。 这些容器被称为卡诺普罐,其形状和类型从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开始发生了显著变化。卡诺普罐的盖子取荷鲁斯四子头部的形状:艾姆谢特,头部为人形;哈碧,头部为狒狒;多姆泰夫,头部为豺狼;凯布山纳夫,头部为鹰。这四种雪花石膏的坛子上都刻有涂成绿色的象形文字,这是一种仪式文字。
这些罐子的材质、雕刻技术及象形文字证明主人应该是第二十六王朝(前664—前525)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很有可能来自三角洲地区。
卡诺普罐通常先放入木匣或石匣中,再进行精细的涂抹和绘制。尽管丧葬习俗在埃及葬礼信仰发展中经历了巨大变化,卡诺普罐的使用却一直保留下来,至少持续到了托勒密时代(前332—前30)。
奈克心形圣甲虫
绿页岩
末朝时期(前664—前332)
长5.9厘米,宽4厘米,厚2.3 厘米
圣甲虫的作用是保护逝者的心脏。与逝者的其他器官被放入专门的器皿不同,心脏用树脂、油和绷带处理后被重新放入胸腔。圣甲虫放置在逝者胸部,底部刻有魔法咒语,以保证他能顺利通过奥西里斯的审判。
奈克圣甲虫为绿页岩材质,做工极其精细。按惯例,底部刻有《亡灵书》第30章,身上刻有代表太阳鸟的象形文字,太阳鸟是死后重生和复活的象征,可以增强护身符的法力。
鱼形木棺
木头,粉刷,绘画
末期时期 (前664—前332)
高10厘米,长50厘米,宽19.5厘米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于1824—1888年间收藏
古埃及人常常把受尊敬的动物尸体制作成木乃伊。为了显示对神的尊重,古埃及人会把它们放置于棺材内,有时也会放到人形棺材中。也有一些是放置于与所制作的木乃伊同样形状的棺材中,如鱼、白鹮、猫等。
棺内至今还放置着鱼木乃伊,鱼形与Mehyt神或Hatmehyt神有关。木棺为动物形,木乃伊本应放置于一侧的隔层里。表面很细致地粉刷过并绘有黄绿色菱形的几何图形来代表鱼鳞的形状。红色的鱼鳍,眼睛和嘴巴用黑色勾勒。
无名氏之棺
木头
中王国时期(前2055—前1650)
高50厘米,长180厘米,宽39厘米
艾斯尤特
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于1908年发掘
这副棺材的材质是经过刨花和粉刷的木头,底座为长方形,上方由赭石黄色的扁平棺盖封住。有两个元素破坏了极简风格的庄严感:文字和乌杰特眼。棺材四个面上方的边缘处,有一行带蓝色黑边框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记录了墓葬品的性质(即所谓的“国王赐予的贡品”)。在棺材的长边上,还有三列象形文字。在头部的高度,有一白色四方形,上面绘有乌杰特眼。
早期,逝者的尸体按照胎儿的姿态侧卧放置;为了进一步改善木乃伊制作的效果,从古王国时期开始采取平躺姿势放置。棺材通常以南北方向放置,头部朝北。绘制在棺材上的乌杰特眼有保护逝者身体最重要的部位——头部的作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