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有“三宝”,孩子吃了身体好!
今天是小暑,意味着进入了长夏时节。中医会把夏季分为'夏’与'长夏’ ,'长夏’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所谓“脾主长夏”,脾是后天之本,是孩子免疫力的根本,从今天开始到立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调理脾胃的最佳时机。今天就讲解一下小暑时节用什么食疗好。
小暑,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暑为热,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而小暑,就是每年高温的开端。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的意思,溽是湿气蒸腾的意思,温风指的是热风,意思是大地被炙烤,天气不稳定,时而暴晒,时而暴雨,地面湿气蒸腾,吹过来的风都是一股暑热。
总而言之,小暑后的气候特点是:暑热夹湿,顾护孩子也要围绕这个特点而调整。
小暑后坚持三点:祛湿、生津、补气
1、坚持祛湿
从立春开始,我几乎每天都在强调祛湿的问题。脾主运化,但又是最怕湿的,要想脾胃健运,首先就要把体内阻碍脾胃运作的因素驱赶。否则,湿邪困阻中焦脾土,脾胃运化无力,就容易出现积食。到了小暑,天气潮湿闷热,湿度更高,祛湿的工作还是要坚持做。
饮食上,可以适当添加白扁豆、薏米、芡实、赤小豆、陈皮、五指毛桃等食材,可以煲汤、煲粥。但要注意,像薏米、赤小豆这类性味寒凉的食材,煮之前要炒一下,既去掉寒凉之气,又能强化祛湿的功效,以免损伤孩子脾胃。
2、重视生津
夏季天气炎热,孩子新陈代谢旺盛,活动一下就容易满身大汗。虽然运动发汗有助于祛湿,但凡事过犹不及,孩子出汗量过多,体内大量津液流失就容易伤津。
所以,要提醒家长一句,小暑后要适当控制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尤其是在午后,户外高温炎热,要减少孩子外出的次数,要懂得“避”暑,躲开暑热对人体的侵袭。
日常饮食要重视生津,除了给孩子多喝水,也可以给孩子多喝粥。另外,也可以用之前推荐的酸梅汤,口感好,孩子爱喝,也能有效地生津养阴。
3、适当补气
气随汗泄,过汗伤阳,孩子在夏季出汗太多容易伤及阳气。孩子气不足,就容易出现胃口差、没精神的情况。所以,在祛湿、生津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地补气。饮食上,可以添加山药、太子参、五指毛桃等补气食材,食疗方可以用我之前推荐的五指毛桃脊骨汤、太子参百合瘦肉粥。
小暑后要吃“水下菜”,收好这“三宝”
豆芽炒藕片
材料:
莲藕200克,绿豆芽200克,油适量,盐适量。
做法:
1. 将莲藕洗净,切片备用;
2. 将绿豆芽洗净备用;
3. 在镬中放入适当的油,然后放入藕片、绿豆芽,大火翻炒3~4分钟即可。
功效:
生津、清热、消暑
宜忌:
◆ 2岁以上辨证食用。
◆ 蚕豆病可以用。
莲藕焖黄鳝
材料:
黄鳝70克,莲藕60克,生姜5克
做法:
1. 莲藕、生姜和黄鳝各自下锅炒热;
2. 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焖炖15分钟即可。
分次少量服用。
功效:
补脾益气、补血生津
宜忌:
◆ 适用于遗尿、易生病的孩子。
◆ 3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