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鱼,哪里最营养好吃

🐟

鱼的肉质是一节一节的。如果把鱼分成肉和骨头两部分来看,那么鱼的身体就是由一具拥有推进能力的尾部骨架,和一节节被固定住的肌肉组成。

鱼类借着这样的身体,整个身体的起伏与尾部的摆动,推动身后的水流向前游走。

鱼类大约在4亿年前就拥有了和今日相同的基本身体结构特征:子弹般流线型的身体能将游动时的水流阻力降至最低,仅有些许例外。

这可能要早于爬行类、鸟类或哺乳类动物出现之前。

鱼皮

鱼类的皮肤要比鱼肉肥的多,脂肪量达到为5~10% ,厚厚的外表皮富含结缔组织,胶原蛋白大约能占其重量的1/3 。

鱼皮有两层,外层是薄薄的表皮层,内层是厚厚的真皮层。

外表皮能分泌出各种化学保护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黏液,这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类似于蛋白。

所以鱼皮比鱼肉和鱼骨更容易炖煮出浓稠的胶质。

如果用蒸或者炖的方式料理,鱼皮会变得滑溜溜的。而用煎炒或烧烤方式处理,鱼皮就会变得酥脆。

而鳞片是保护鱼皮的另一种重要组织,鱼鳞由坚韧的含钙物质所构成,成分和牙齿相同,一般是用刀逆着鳞片的排列方向来去鳞。

鱼骨

鱼的骨头要比比陆生动物的骨骼小而轻,较少与钙结合成矿物。

骨骼中的胶原蛋白也没那么坚韧,在锅里烹煮时,不需太长时间就能软化甚至溶解。

因为这一原因,鱼骨的那点就能成为一道菜: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日本与印度都有酥炸鱼骨这种料理。

甚至连鲑鱼罐头也因为包含煮化了的鱼骨而富含钙质。

鱼肉

鱼的肉质要比其他陆地动物的肉质脆弱得多。原因是鱼类肌肉一节节的构造,还有一身稀疏脆弱的结缔组织(可以粗解为胶原蛋白)。

一般肉类的胶原蛋白十分坚韧,必须烹煮好一段时间才会分解成胶质,比如牛肉。

而鱼身上胶原蛋白中能强化结构的氨基酸含量就要低得多,鱼肉的胶原蛋白在50℃-55℃便会很快分解,让肌肉分成一节一节。

同时,陆地动物的肌肉组织会随着年龄而增强(越老越难嚼),而鱼的肌肉组织也是能量的供应者,因此会反复的增生、分解。

胶质和脂肪让鱼肉具有多汁的口感,而不同鱼类的肌肉脂肪的含量差异是极大的。

比如肉色同样是白色的鱼,鳕鱼只含10.5%,而饲养状况良好的鲱鱼可高达20%。

鱼的肚子通常是最肥的,因为脂肪储存细胞主要是以层状的形式分布于皮下,然后才是在分隔肌肉节的结缔组织中。

而在肌肉构造里的脂肪,则是头端较肥、尾端较瘦,因此从鱼肚部位横切的鲑鱼排,其含脂量可能是从尾部横切的2倍。

由于鱼类在水中不断游动,力量主要来自背部后端,因此鱼尾的结缔组织比鱼头更多,吃起来也比较多汁。深色的鱼肉也比浅色的鱼肉胶质更多,肉质更细。

但也有一些情况,可能造成鱼肉软化变得不可口。

比如过了洄游与繁殖期的鱼类,这时它们耗尽体力,肌蛋白变少,肌肉间的连接变松,整体肉质变得又软又不结实。

如果是这一时期的鳕鱼或者比目鱼,肌肉间的连接太松的话,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像是液化了。

还有些冷冻过的鱼在解冻后肉质会变成糊状,这是因为冷冻会破坏细胞内的胞器、释出能溶解肌纤维的酵素。

烹饪的过程中酵素作用也会使结实的鱼肉变烂。

肝脏、鱼头

还有一些鱼类的肝脏被视为珍馐,比如包括红鲣鱼、鮟鱇鱼、鲭鱼、釭及鳕鱼等。

常见的鳕鱼和鲤鱼的“舌头”实际上是喉部肌肉及结缔组织,长时间烹煮后可以软化。

鱼头的脂肪量可高达20% ,可以塞进填料而后慢煮至骨头软化为止。鱼头经常单独作成一道料理上桌,比如剁椒鱼头和鱼头汤。

此外,鱼肚子里的鱼鳔和浮囊,是结缔组织构成的气球,鳕鱼、鲤鱼、鲇鱼及鲟鱼等都有这种充气构造,是用来调整浮力的。

有的小吃会把干燥的鱼鳔油炸到膨胀,然后再用卤汁慢煮,别有一道风味。

身体与饮食

听听心的声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