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之道,人生之路——是鸡汤,也是论说
慎独之道,人生之路
原材料所反映当下人的心理结构,是对现实生活的如是反映:一方面,在发达的社交网络、社群关系中,每个人都不再“孤单”;另一方面,生活于群居中人、最容易迷失自我、迷惘本我,而成为心理“孤独”的人。在我看来,“孤独”并不可怕,“孤单”是“孤独”的心灵写照,唯有保持慎独之志,才能实现和谐人生之路。
《论语》中讲到,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即是保持内心的清醒与理性,以冷静之态独立于世,“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言说”,正是一个人慎独精神的外化体现。慎独,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实现幸福的基础,唯有敢走不同寻常之路、唯有保持个体幸福的观念,才能在茫茫人群中,发明本心、实现个体的价值。
大凡世界有所为之人、有所成之事,都是“慎独”精神的体现与发轫。如,曾国藩以儒家精神“吾日三省吾身”时刻要求自己,在晚清官场中保持自己的品性,终成中兴之臣;再如,一把小木梳“谭木匠”,异军突起、不随大流,以“吾善治木”的工匠精神,在市场经济的滔滔洪流中,保持独立发展的道路、“孤独”奋斗,终成一线品牌。由此可见,慎独之道、源于孤独,唯有独立,才可尽显风流。
“孤单”不同于“孤独”,孤单是一种生命状态,或宅于个人空间、或离群索居、孤灯相伴。孤独并不意味着孤单,孤独与伟大同行、伟大的孤独终能觅得知音。从这个角度出发,慎独之道,是坚持孤独、而拒斥孤单。孤单有时候也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群居”,为逃避孤独、而选择集体的“群流”,随波逐流、跟随大流,最终只能迷失自我、不见初心。
21世纪初期,不少国内电子生产厂家,看到了VCD的商业机会,纷纷上马生产线,却不曾想互联网时代到来、在线播放迅速淘汰了VCD产业,因丧失独立判断的商业精神和慎独之士的冷静理性,不少企业深受其害。再如,国内企业搭乘互联网共享经济之风,共享单车也掀起“百团大战”,最后终因判断市场失误、管理无法跟进,而导致共享单车昙花一现、硕果不多。这些也都证明了,无论作为企业或是个人,如无法保持慎独精神,则无法实现市场生存。
综上所述,“慎独”所倚重者为独立选择、冷静思考、独立判断的“孤独”品质,真正孤独的人,反而并不“孤单”,伟大总与伟大同行。唯有保持慎独之道,才能实现卓越人生。
“
我们坚信“逻辑改变生活,理性铸造梦想”的初心;
我们秉持“公益知识传播,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