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6号-上海徒步第76回 只走一次的老城厢建筑/历史/风物徒步
前言
上海老城厢的小南门乔家路地块要动迁了!这个消息一传开,便在网上掀起了一波老城厢怀旧的热潮。本次徒步活动走访了那些即将消失的狭窄的里弄,矮小陈旧的房屋,去追思那曾经的辉煌和过往的艰难岁月。只走一次的老城厢建筑/历史/风物徒步,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徒步路线
本次活动从地铁10号线豫园站出发,沿吴家弄 – 侯家路 – 方浜中路 – 光启路 – 复兴东路 – 灵济街 – 梅家街 – 乔家路 – 中华路 – 董家渡路 – 外马路 – 花园港路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终点),全程约7公里。
合影
主要景点介绍
老城厢的弄堂和房屋
跟随领队穿过老城厢逼仄的弄堂,体验老城厢的烟火气。弄堂里许多房屋的面积仅有一二十平方米,公共洗漱空间,弄堂里做饭,是很多外地人所难以想象的,因为这实在与大上海的摩天大楼和灯红酒绿有太多反差。
老城厢的路名共有六大命名法:自然地理、经济活动、地名命名、历史事件、方言谐音和吉祥雅句。穿行老城厢,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名:北王医马弄、中王医马弄、南王医马弄、府谷街、县左街。
袖珍版的春联,是其他地方所不多见的,透露出了浓浓的年味和烟火气息,也折射出老城厢生活的万般无奈。
方浜中路
在城隍庙前原来是有一条浜(小河),就是现在的方浜路位置。这条浜于1914年填平成为马路,依河流走势而建,所以弯弯曲曲的,以前光启路以东称为宝带路,光启路以西为庙前街,后来统名为方浜路。
为什么叫方浜呢?看图:方浜穿过小东门旁的水门和城外的集水浜(现在的东门路)相接,一直向西流到西城墙脚下,另外一支在《同治上海县志》有记载: “方浜一支从香花桥北流,名为侯家浜(现在的候家路),再北折而东(现在的福佑路),过北香花桥、安仁桥,至福佑桥而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方块,所以大家都叫这条浜为方浜。
在这个方块里有城隍庙、岳庙、豫园、沉香阁,城隍庙里的荷花池也是它的水。而浜南有县衙、咸丰以前还有文庙,在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这条浜真是风光无限,人们可以在黄浦江过集水浜乘船进水门,泛舟方浜一直到城隍庙大门前庙前街上岸。然后“白相城隍庙”,进香、购物、小吃,还可以经长生桥、如意桥或陈士安桥跨过方浜到县衙办事,到文庙求圣人保佑高中。这条浜犹如现在上海的南京路,有点像是老上海县城真正的母亲河。
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供奉的城隍老爷是:秦裕伯。秦裕伯是元末明初人,为元朝高官,生前朱元璋三次征召而不受,死后受封为上海县城隍神。
玄扈台
在方浜路光启路口有一个戏台,叫玄扈台。但这不是老上海的遗迹,1999年修复上海老街时为便于随时在街头演出而新建。但这里有个小插曲值得一提。
建戏台时为命名伤透脑筋,于是当时的南市区委召开部分“老上海”座谈会。因为地处光启路,为纪念徐光启,有人提议叫光启台。提议一出很多人认为很好,但是也有人以为一边是光启路,这里是光启台,既重复、又太俗。又有人提议老庙黄金新楼以城隍老爷的字号“景容”命名,也可以同法炮制。这个提议很好,于是查了资料。徐光启的字号是“玄扈”,这样在老街上就有了“玄扈台”。
光启路
公元1562年,徐光启出生于太卿坊(今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少年时代的徐光启在龙华寺读书。光启路正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
路边的雕塑展现了徐光启在农学方面引进国外作物所做的贡献。
梓园
梓园遗迹位于乔家路113号。原名宜园,由周金然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时代为乔光烈居处,当时人称此地一带为“乔家浜”(现名“乔家路”)。
1907 年,王一亭以较高价钱买下了郁氏宜稼堂主的祖居及部分花园,园中有棵古梓树,因此更名为梓园,门额园名由画友吴昌硕题书。王一亭与吴昌硕被誉为清末民初画坛“海上双璧”。
南市救火瞭望塔
建于1910年,也有说之前1876年,就建有木塔,之后才改建的水泥钢筋结构的瞭望塔,用于观察南市华界,发现火情,立刻鸣钟报警。
1911年11月2日,辛亥革命上海之义,就以该塔楼钟声为号发动全市起义。1927年3月27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也是以此塔楼钟声为号,统一行动。人们把此钟楼称为起义的信号台。
黄浦江边的码头
靠近南浦大桥的一段黄浦江边,有着众多的以码头命名的街道:万豫码头街、油车码头街、丰记码头街、赖义码头街、王家码头街、盐码头街、新太平码头街、老太平码头街、会馆码头街、新码头街、竹行码头街、利川码头街。
这里曾经是上海滩繁华的重要驱动引擎之一,南来北往的货物在这里卸下或装船,造就了一代代富甲一方的商业巨子,也留下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黄金荣仓库
这座传奇的建筑,始建造于民国时期,也是黄浦江边唯一一座以木结构为特征的仓库,曾经是上海大亨黄金荣的私家粮库。这个仓库是上海开埠最早的码头之一。整座建筑修旧如旧,里面有近100根木桩,支撑起双顶山墙结构,历经近百年的风雨仍保存完好。
南浦大桥
南浦大桥始建于1988年,于1991年11月19日工程竣工,于1991年12月1日通车运营。
这是上海市区内第一座贯通浦东浦西的大桥,其螺旋形的浦西引桥特别引入注目,当年为了尽量少动迁,采取了节约场地的设计。
南浦大桥的建设标志了上海改革开放启动,浦东与浦西的贯通,促进了浦东的建设与高速发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保留的烟囱有一个温度计,可以随时看到气温,远远的成为了黄浦滨江的地标。
本次活动恰逢《我们的地方》展览展出,可以对老城厢的历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更直观地体验老城厢的市井生活和人生百态。
上海徒步光影shtubu—你,真的很有品位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