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雨田投稿 | 信步听风赏秋:苏州河北外滩徒步
金秋十月,褪去了夏的燥热,还未迎来冬的阴冷,在这个凉爽宜人的早秋时节,和徒友们相约来一场苏州河至北外滩滨江的人文休闲之旅~
清晨9点,徒友们如约准时来到集合点:地铁12号线天潼路站。出发前合个影是必须的!
走出地铁站左拐,沿河南路进入北苏州路。首先进入视线的就是左手边这一幢"河滨大楼"。
这幢竣工于1935年,由新沙逊洋行设计,因在当年是上海单体最大的公寓住宅楼而被称为"亚洲第一公寓"的河滨大楼,以其犹太背景而闻名于世——这里是1937年-1940年欧洲排犹期间数万犹太人避难来到上海的接待站。
沿着苏州河走过河滨大楼,远远映入眼帘的是横跨在苏州河上的四川路桥。
四川路桥建成于1923年,当时因桥下的邮政大楼而取名为“邮政局桥”,1943年改称为“四川路桥”。
四川北路桥下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始建于1924年,拥有号称“远东第一大厅”的邮政营业厅,气势雄伟,至今仍为上海市邮政局所在地。
沿街的外墙,绿色的基调也隐含着"邮政"的喻意。
邮政大楼最标志性的,是耸立于正门处的钟楼和塔楼。
钟楼高13米,镶嵌着直径达3米的大钟,基座两边各有一座水刷石粉面的火炬台雕塑。
塔楼建于钟楼之上,高17米,两边各有一组人物雕塑,塑像的原件毁于1966年,直到33年后的1999年,才依照原件的石膏模子重新复制而成!
回望邮政大楼,虽已历经近百年的沧桑,依然鹤立于群楼中,历久弥新,令人瞩目!
沿着苏州河继续前行,曾经又黑又臭的苏州河,承载着一个世纪的老上海到新上海的记忆,这里书写着太多上海滩名流名媛、地痞黑帮的传奇故事。如今的苏州河已然成为上海一道富含历史底蕴人文风景线。
又一座桥横跨在前方:乍浦路桥。这是一座欧式风格的三孔钢筋混凝土桥,建于1927年。因为紧贴“外白渡桥”,所以也被上海人对应地称为“里摆渡桥”或“二白渡桥”。
乍浦路桥和四川路桥都是苏州河上最经典的四座景观桥之一(四座景观桥为:乍浦路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西藏路桥)。
穿过乍浦路桥,马路对面不远处,矗立着原名百老汇大厦的上海大厦,由当时英国著名建筑师法雷瑞设计,英商业广地产公司投资,落成于1934年,已历经80多年的风雨洗礼!
大厦因建设成本(500万两白银)和选材要求(大批原料由英国进口)之高而成为当时美谈,一落成便跻身外滩名楼之列,并创下不少当时的“之最”:
曾是当年外滩三座最高的建筑之一; 是最早拥有最高餐厅的饭店; 是最早拥有室内停车场的饭店(辅楼的4层停车房是当时独一无二的)。
如今这里是一家五星级豪华饭店,这些荣耀也不再,但是历史沉积的深厚文化底蕴依然保存。据说,如果你有幸去到饭店的1417号房间,会看到清末的龙凤床头柜;若是去到1507号房间,那你洗澡的热水就是来自于与大厦同龄的热水汀~
这一边,是闻名中外的苏州河上第一桥——外白渡桥,也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已在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界处屹立百年,因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依旧散发着特有的魅力,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
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小楼,解放前这里是著名的海军俱乐部!如今也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之一!
和领事馆隔街相对的,是始建于1846年,迄今已有170年历史的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由英国苏格兰籍侨民彼得·菲利克斯·礼查创立。
谈及上海著名的饭店,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和平饭店和国际饭店,殊不知,最能代表老上海风情的饭店,是位于苏州河口外白渡桥堍,曾号称"远东第一大饭店"的浦江饭店!
如今这座拥有众多的"第一"、曾是历史名人聚集地、也是香港知名歌星陈百强与上海最后的合影地的大饭店,自2018年1月1日起已正式停业谢客,进入内部装潢整修。据说,重新装修之后,这里将会以证券博物馆的形式回归。虽说并不更改饭店的建筑原貌,但再想以客人的身份入住是不可能了~
继续前行~
黄浦路106号,这个门牌号对应着二幢历史建筑:红楼和灰楼。
红楼:日本驻沪领事馆旧址。落成于1911年,原有二幢,南北各一幢,1941年,北面一幢红楼重新改建成灰楼。
灰楼:1941年由北面的一幢红楼改建而成,曾是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旧址,现为黄浦大楼。
墙上的标牌诉说着大楼的前世今生,面街的大门镶嵌在六根有凹槽的巨柱式壁柱间,高挑的门厅,气派的大门,厚重而颇具腔调。
北外滩的新地标: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大厦。兀自高高在上地耸立在这北外滩,隔江相望对岸陆家嘴的鳞次栉比,不知他是否会感到寂寞?!
这一刻,风清云净,穿行在秋日的滨江绿道间,淡淡的清宁里蔓延着些许的闲逸,阳光透过绿叶的间隙洒落下来,纵情地抒写着这一季的清韵~
北外滩,作为上海航运业的发祥地,航运业已经在这里走过了一个世纪。这里有航运渊源的历史建筑、文化资源众多,在上世纪90年代前,这里的黄浦江码头一直是上海航运业举足轻重之地,这里的国际客运站也是当时沪上唯一的国际客运码头。
从另一个角度遥望陆家嘴,那里应该是上海滩高楼最密集地方了吧~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弥漫着浓郁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息,即便隔着一江之水,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繁华和喧嚣。
且行且看,走走停停,温暖如春的阳光,豁然开阔的心境。
这里是秦皇岛路32号的水门码头,每天晚上七点,这艘拥有1000个客位的“龙船”都会带着游客们从这里出发,夜游浦江赏夜景。
秦皇岛路32号为日商纺织株式会社码头旧址,解放后归属上港三区。这里有4幢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的老建筑,如今都已出租,有的用于婚庆拍摄场地,有的给了财富公司~
秦皇岛码头也是虹口区和杨浦区的分界线,从踏入码头开始,我们已经进入了杨浦滨江。
早秋的红叶略显零落,却依然炫目,蓝天下迎风起舞,欢呼着秋日的来临~
杨浦滨江依托于旧上海工业基地杨树浦路沿江改建。工业时代的杨树浦路作为上海最重要的传统工业基地之一,曾是一条不眠之路,这里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孕育出了数千家企业。
这一根高耸入云的大烟囱默然矗立,也像我们应证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绵延数百米的杨浦自来水厂旧址:清一色灰红相间的欧式风格,犹如一座巨大的花园城堡,向世人显示着它的不同凡响。
杨树浦水厂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座自来水厂,建成于1883年,迄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建成后为远东最大的自来水厂。
这座杨树浦路上英国城堡,百年不息流出的潺潺清泉,滋养了浦江两岸的一方人民,至今仍承担着为上海部分区域市民供水的任务。
水厂内设有杨浦自来水科技馆,可惜仅每周二对外开放,此行无缘一观了~
原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的旧址。清水红砖的外墙,既保留了老上海的风貌,又融入了现代的时尚元素。
这些工业时代的生产用品,经过艺术化的改造,也变身为滨江线上的一道道风景。
原祥泰木行旧址,温润的木质和艺术的构架,唤起人们对这段滨江历史的回顾与感知。
此行的终点地标:杨浦大桥如长虹卧波已遥遥在望,这是黄浦江上的第三座大桥,也是跨越浦江两岸的第二座斜拉索公路桥,为当时世界主跨径最大的斜拉桥!
纯净的蓝天下,一根根斜拉索如排列整齐的琴弦,和着风吟云诉,伴着花飞蝶舞,流淌出一曲轻快而悠扬的旋律,令人无限遐想…
对岸,一个由30个混凝土大筒仓排列组合而成长140米、高48米的庞然大物,傲然而立着,散发出朴素而厚重的工业气息。
那是曾经亚洲最大的粮仓---民生路码头8万吨筒仓。如今已完成蜕变:由工业粮仓华丽变身为一座城市空间艺术的秀场。
然而,相比一些主题散乱不知所云的艺术秀,建筑本身巧妙独特的结构布局和独一无二的建筑形态,才具有更高的艺术性!
桥下,这一片那一丛的暗粉微黄的絮状草,便是新晋的网红--粉黛乱子草了么?带着满满的少女心期待着那一片如梦似幻的粉色海洋,此刻却是为了能拍出"粉色海洋"的感觉而煞费苦心…
总算,苦心没有白费,看,这一片如丝如雾的粉色诱惑,是不是让这个秋日的午后平添了几分妖娆~
结束半天的行程,再次合影道别!
一直喜欢到处乱走,相信最美好的日子,不是可以睡到自然醒,不是可以衣食无忧,更不是可以任性买买买,而是有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可以相约一起走出去,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起步是清晰的前方,回首有一路的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