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诗歌《我又回到这里,回到亲爱的家》赏析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我又回到这里,回到亲爱的家
作者:叶赛宁 朗诵:贞礼 赏析:六木菩提
我又回到这里,回到亲爱的家,
我的乡土,沉思的、温柔的乡土啊!
山那边袅袅升起的暮色
像用洁白的手向我招呼。
那阴沉日子留下的白发
在寒风中散乱地飘动,
那夜晚的由于难以抑止地
在我心湖荡起了波纹。
在教堂的圆屋顶上
晚霞已投下它的阴影,
我已不能看见到
昔日共同欢娱的友人。
在欢娱中消磨了年华,
随后你们也走向他方;
只有飞速转动的水磨后面的小溪
和往日一样喧闹阵阵。
但我仍常伫立在苍茫暮色里,
在折断香蒲的脆声中,
对着烟雾溟蒙的大地祈祷,
保佑那一去不返的遥远的友人。
赏析
中国向来盛产山水诗田园诗,可以说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祖宗。看了叶赛宁的诗歌后,我才知道山水田园原是一切诗歌的祖宗。它没有国别,不分男女,虽然一条河或一座山能区隔各自的乡土却并非能区分出另一种不可想像的田园。尽管吃馒头的与吃米饭的吃相不同,但对粮食的感恩到底一样,好比喝牛奶的与喝豆浆的营养不一定相等,但妈妈的味道却总是一样的让人牵挂。而叶赛林的诗就像我们传统的田园诗一样,不由自主地让我回到了往昔的岁月。
谈起王维的诗我们总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叶氏的诗也像王维的笔一样充满了画面的鲜活感和跳动感。炊烟、白发、教堂、磨坊、友人。差不多每一个意像都是画中一角,它们交织,渗透,互动,重组,但无论如何变幻都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不像现代诗人为了离奇的意象组合,各个意象互不相干,七零八落得像一堆生锈的零件,除非用脑中的502胶水重新强行把它们粘合在一起,否则只有神仙才能一睹诗者的风采。但叶氏的诗用的却是俗常的且又十分聚焦的意像,它精简熟练,一有情感的波动,就把这些心绪的感应物一一定格在诗歌的底片中。就算异国他乡的我们看了,也同样是心潮起伏热血难平。
从诗的标题我们就很容易看出了这是一首还乡诗,是对热恋故土的直白的倾吐,如:“亲爱的家”“温柔的乡土啊”这是发自内心的出之于梦寐的呼喊,但大多数的爱则通过直白的意像来直白,如暮色像洁白的手,像母亲的白发,虽然此时它没有直接说爱,但心湖的波纹无疑是难以言明的心结。其它如教堂和磨坊的意像则直接对应平凡的日常生活,它们都是生命的栖息的所在,特别是教堂更是灵魂的通道,对于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来说,教堂无疑于:活着时生命走进教堂灵魂贴近基督,死去时生命离开教堂灵魂走进天堂。无论生死,教堂如同人生的体温表,记录着生死病老的一切症状,表达着喜怒哀乐的一切脸纹。而友人则不只是友人,它只是情感的一个背影,它的正面则是一连串的与情义相关的友情爱情亲情等等,至于磨坊则是童年的理想“玩具”是“心灵的宠物”,是快乐所在,是人生乐趣的象征。总之,诗人是通过一系列与自己特别相关的物象来表达自己的爱乡之情的,他们是情感的载体,是思想的器官,是意志的细胞,通过他们诗人亲切而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热爱之情。所以这一首诗实在是一首十足的意象诗,是一首可以与中国古典诗称兄道弟的结拜诗。
这首诗除了意象是它的一大特色以外,它的节奏和情绪也是一大特色。比如:'回到’的重复出现,比如'欢娱的友人’,'遥远的友人’的对应,比如,'升起,招呼,飘动,荡起,投下,走下,转动,伫立,折断,祈祷’等一连串的动词不间断的出现,很自然地形成了情绪的节奏感。另外,还有很多'的字结构’的语句,就像不同的长短句,随着语绪而起伏变化,推动着情感的发展。当然这首诗的陌生化语言几乎没有,就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乡村一样,它似乎要的只是一种自然,而不是一种特别的惊讶,似乎只有这种平常的又带点激动的心情才合乎它情理的模型。然而,如果你只是以为它只是一种激动的心情,你就错了。从总体上看它的情绪是积极的,爱恋的,向上的,但并非激动到底。对诗人来说,离开了久别的家,又突然回来,总难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所以心里总是波澜起伏的,先是亲切的说'我又回到这里,回到亲爱的家’,等看到'在教堂的圆屋顶上,晚霞已投下它的阴影’后,才知道自己已经'不能看见到,昔日共同欢娱的友人。’对诗人来说,故乡的风物故然可爱,但更可爱的是故乡的友人,但友人不见了,自然在心底升起的只有物是人非的悲叹了,所以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今中外概不例外,自然叶赛宁的内心在这里也只有剩下些暗暗地伤痛了,包括后面提到的欢快的永久的小溪和逝去的童年,无不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痛彻肺腑的生命感,然而诗人并不过分悲伤,因为它对生命和自然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所以它能化伤感为祈祷,变祈祷为祝愿,让人生重新走向一种安静和平和,大概这也是他不同于我国古代诗人经常'伤春’'悲秋’'睹物伤情’的地方吧!
总之,我喜欢叶氏的诗,喜欢他的故园之恋和乡土之思,喜欢不同肤色,不同语言里的那点共同的心灵的节奏和百川归海的人类所固有的爱和痛。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诗友们笔耕不辍,诗社砥砺前行,不断推陈出新,推荐优秀诗作,出品优质诗集,朗诵优秀作品,以多种形式推荐诗人作品,让更多人读优秀作品,体味诗歌文化,我们正在行进中!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