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书法:纵横连属,牵掣奔腾

王献之,字子敬,乳名官奴,

由于他曾官至中书令,故世称王大令

父王羲之,狼琊临折人,

为东晋著名书法家,

王献之是东晋时期最为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他变王羲之古雅质朴的内攞笔法为风流妍美、

气势开张的外拓笔法,

又于“右军行法”外另创“破体”,

在草书方面创“气通其隔行”的“一笔书”,

这些卓越的书法贡献,

使他得以在历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

世称“二王”,

又同张芝、钟繇、王羲之合称“四贤”,

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标杆式的人物。

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

他七岁时开始跟随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

素养极其全面,擅真、行、草诸体。

其小偕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笔法,

与大王的含蓄内敛殊异,用笔洒脱,

结体秀逸,整体清健爽利,风致独标,

可谓当时成熟偕书作品的代表作。

宋董通《广川书践》云:“子敬《洛神赋》,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趣向严整。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相比,一反遒紧缜之态,神化为劲直疏秀”,清杨宾《铁函斋书号》更盛赞其“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著名

王献之 《宋刻碧玉本十三行》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南宋时残存十三行,真迹今已不复存在。最接近真迹的是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这本刻帖中的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

其行草书作品有《鸭头丸帖》、《地黄汤帖》、

《中秋帖》、《廿九日帖》、《十二月帖》等,

其中《中秋帖》历来被推为“一笔书”的代表,

《廿九日帖》、《十二月帖》等则为“破体”典范。

王献之《地黄汤帖》,又名 《新妇地黄汤帖》,现存墨迹是唐人墓本(又传为米芾临本)。《地黄汤帖》用笔外拓,笔画圆腴而纵逸,极富节奏感。起始“ 新妇”两个字写得古朴凝重, “服”字以后,渐渐放开,到第二行已很洒脱,笔画连绵流畅,提按一任自然,纵放自如,充满韵律感。此帖点画精谨,用笔一丝不苟,是研习行书须精心探究的法帖之一。

根据有关的历史事件推断,此帖当写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是王献之生平最后一幅作品。

王献之的书法在当时广为世人所宝,

《论书表》记述了很多这样的实例,

如:“有一好事少年,故作精白纱械,著诣子敬,子敬便取书之,草、正诸体悉备,两袖及標略周。少年觉王(献之)有凌夺之色,製械而走。左右果逐之,及门外,斗争分裂,少年才得一袖耳。”又,“欣时年十五六,书己有意,为子敬所知。子敬往县,入欣斋,欣衣白新绢裙昼服,子敬因书其裙福及带。欣觉,欢乐,遂宝之。

可见其书法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

米芾摹本《东山帖》

【《东山松帖》又名《新埭帖》、《东山帖》。《东山松帖》是王献之所书写的一通信札,下笔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纸本墨迹,纵22.8厘米,横22.3厘米,4行,33字。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历代学书者对王献之的评价不一,

如在南朝的很长时期王献之的书法,

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

一度超越钟繇和王羲之。

唐代时,由于李世民极力推重王羲之,

并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论》,

将王羲之的地位推至书法史顶峰,

并直接助长了唐代直至后来,

书法理论领域的“扬羲抑献”倾向,

这一倾向集中体现在孙过庭《书谱》中:

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措则,实恐未克箕袭。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廿九日帖》

客观地说,

王献之在书法上取得的成绩并不亚于其父,

他在行草书上的贡献,

更是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后世不少书家和书法理论家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如黄庭坚盛赞“大令草入神品”,

尤其他的“破体”书法更是突破了传统行草书的藩篱,

溶楷、行、草于一炉,浑然天成,风格独标。

王献之《送梨帖》 临写本 草书 二行十一字

正如张怀權《书议》所评价:

“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

徐浩《论书》中更是盛赞:

“钟善真书,张称草圣,右军行法,

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

这一评论将王献之的“破体”书法提高到,

与钟繇措书、张芝草书、王羲之行书同等的地位,

堪称对其“破体”书法的无上赞誉。

行草书鸭头丸帖

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

“破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追溯至唐代,

而最早文字记述当属徐浩的《论书》:

《周官》内史教国子六书,书之源流,其来尚矣。程邈变隶体,邱鄭传措法,事则朴略,未有功能。厥后钟善真书,张称草圣,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

王献之《中秋帖》局部

上述文字可见,

徐浩将王献之的“破体”与钟繇的真书、

张芝的草书王羲之的行书,

并列为代表当时最高成就的书体。

此外,唐代张怀瑾的《书断》中提及“破体”曰:

“王献之变右军行书,号曰破体书。”

唐代以后至宋代的几百年中,

关于的“破体”的论述濒于绝迹,

直到明代才开始又有人提及。

大道帖

王献之的“破体”书法,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枝奇葩,

这一创造不仅为其赢得了“四贤”的崇高地位,

也使其在中国书法史上成为“广大教化主”,

影响了颜真卿、杨维桢等一代又一代书家。

“破体”书法是王献之对中国书法的重大贡献,

对后世书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End

(0)

相关推荐

  • 书法史上永恒的丰碑,书圣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传承书法经典美学

    写在开头:书法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文化素养,提笔即可学书法,带着家人一起学书法,特别是小孩,形成家庭学习传统书法的氛围,营造书香门第之家. 王羲之,中国书法界的顶级流量大V,正在书法艺术的 ...

  • 二臣王铎,为何在书法史上评价那么高?

    书法苑2019-09-05 19:02:06 王铎(1592~1652年),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河南孟津人,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官拜 ...

  • 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书法水平很高,却为何备受批评?

    导语:羲献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 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幼从其父学书法,后学张芝草书,是不拘泥于古 ...

  • 而今书圣已远去,难忘仍是《兰亭序》

    兰 亭 而今书圣已远去, 难忘仍是<兰亭序> --写在第37届兰亭书法节开幕之际 文丨冯建荣 一.千古书圣的诞生 (一)魏晋风度 汉字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书法是中华汉字绵延不绝的基础 ...

  • 单字放大王献之书法,了不起!

    书法易2019-05-19 10:53:31 王献之<地黄汤帖>,又名 <新妇地黄汤帖>,现存墨迹是唐人墓本(又传为米芾临本).<地黄汤帖>用笔外拓,笔画圆腴而纵逸 ...

  • 王献之书法真品《鸭头丸帖》彩色版

    鸭头丸帖 王献之<鸭头丸帖卷> 绢本 行草书 26.1×26.9cm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此系唐代模本,行草书二行十五字,内 ...

  • 羲之、王献之书法与《兰亭序》

    清人刘熙载<书概>云:"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变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至于至善耶."<草歌诀>亦云:"草圣 ...

  • 王献之书法大全!

    鸣谦草堂2015-05-29 13:02:16 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 ...

  • 《王献之书法全集》1.0版 | 共119帖

    王献之书法全集 书法全集 东 晋 经过近八年的采编整理,<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全集>已初步成形.我们相信再坚持十到二十年,"书法字帖"终将整理出史上最全最完整的<历代 ...

  •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中的偏旁部首120例

    闻是文化2018-09-30 21:01:00 1."十"部 这一部首书写时要注意不同的起笔方式.连带方式,以及横与竖的不同组合方式. 2."丷"部 这一部首的 ...

  • 晋代 王献之书法 (小手卷)

    作者简介: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外戚大臣.书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

  • 王献之书法行书解析,这字太棒了

    王献之字子敬,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 他才华横溢.少负盛名,和王羲之并称为"二王".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隶书和楷书也有很深厚的功底. ...

  • 淳化阁帖(明肃府本)法帖第十:王献之书法二

    淳化阁帖(明肃府本)法帖第十:王献之书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