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礼乐文化的传承价值 2024-06-14 03:56:40 让廉洁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记者:田波 来源:《清风》杂志2020年上半月刊第9期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神色凝重,中等个子,白绸汉服,健谈好客,是“老北京”贾福林给人的第一印象。他致力于太庙研究,被古建筑学家罗哲文称为“太庙研究第一人”。他说:天安门的东南方有个门,由毛泽东题写门匾“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进门则是自成格局的古建筑群——太庙。20世纪20年代以前,普通人别说游览太庙,就是跨进一步也比登天还难。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禁地,普通人擅入是要杀头的;除了祭祖大典帝王将相可以进入,平日只有二十余名太监值守。这是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的三层封闭式庭院,在寸土寸金的皇城之内占地19.7万平方米,南北长,东西宽,红墙绿瓦,巍峨肃穆,三重围墙,千株古柏。据说,太庙原为宫禁时,林中有成群的灰鹤栖息,呈现出一幅城中的山林野景。如今,大部分人已不知道太庙是什么。十九大召开不久,贾福林受邀编写《太庙》一书,他跟当初刚刚开始研究太庙一样激动、一样认真、一样勤奋。北京太庙,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2020年是紫禁城及太庙建成六百周年,近日,贾福林带着本刊记者走进艳阳高照下的太庙,回顾了他的太庙研究史。北京太庙的源流1999年,贾福林到太庙工作,当年完成《太庙文物说明牌》的撰写,制成32块铝合金说明牌搁在文物的相应位置,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踊跃传抄。贾福林认为,北京是中华民族的一张金名片,它奠基于燕、蓟两个方国之都。周武王灭商,封帝尧后代于蓟,封召公于(北)燕;后来,燕吞并了蓟,以蓟为中心,建立燕国。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发掘的西周燕国遗址,证明这里曾是燕国都城,距今3000多年。燕国是周朝的诸侯国,因此有宗庙。《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诸侯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叫宗庙,宗庙代表地方政权,太庙代表大一统。 (贾福林向本刊记者介绍太庙)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就藩于北平。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将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1405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1420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从此,北京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依照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因此,皇帝主持朝政的地方叫紫禁城。从北往南看,太庙在紫禁城的左前方。按《周礼》“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王城规制,紫禁城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长八公里的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如今,故宫左前方的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本是太庙,右前方的中山公园本是社稷坛,前面是皇宫,后面是市场。(天安门的右边,即太庙)北京太庙,是“天下第一庙”,是古代中国举行祭祖大典、帝王登基、册立皇后、册立太子、出军征伐、回师献俘等各项重大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祭祖建筑群。古人认为,位尊权高,但不可压祖;因此,祭祖用的太庙是故宫最尊贵的宫殿。太庙的主体建筑享殿,建于1420年,是紫禁城等级最高的宫殿,比皇帝上朝的太和殿的等级还要高。明代,太庙供奉朱元璋、朱棣等人。1644年清兵入京,福临称帝,把他们先人的牌位从沈阳请到北京,供在太庙,将明皇的祖宗牌位迁到今天的阜成门大街路北的历代帝王庙。太庙的特点,是崇高性、封闭性;帝制时代,“外人”足迹踏入太庙只有三次:一是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军,二是清军,三是1900年八国联军。1924年,冯玉祥把溥仪逐出紫禁城,太庙成为公众场所,太庙文化随之湮灭于滚滚红尘。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始有“故宫”之名。1950年,太庙改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巩固大一统贾福林告诉本刊记者,分封于北京的姬奭是个大清官。姬奭辅佐周武王灭商,受封于商时古国“匽”(在今北京),又称“燕”,建立诸侯国燕国(北燕),因此他又称燕召公。他派长子姬克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辅佐朝廷。因采邑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召公奭。姬奭巡行乡里城邑,在一棵棠梨树(即甘棠)下办公宣德,后人为纪念他,舍不得砍伐,《诗经》“甘棠”称颂此事。后世,多以成语“甘棠遗爱”颂扬离任的地方官。百姓称赞他“宁劳一身而不劳百姓”,为数众多的“甘棠诗”是他当年惠政留下的两千多年的口碑。因此,大清官召公被奉为廉吏之祖、清政之源。周武王去世,年幼的周成王继位,由周公、召公两个贤臣辅佐,召公姬奭奉命建造洛邑。不久,姬奭担任三公之一的太保。后来,姬奭又辅佐周康王,开创“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给周朝八百年江山打下了坚实基础。贾福林说,配享太庙体现了帝制时代的廉政追求。礼乐的作用,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祖先、人与人的关系。古有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祭祀之事,是吉礼;因此,祭祖属于吉礼。之所以祭祖,是表示不忘所出。皇帝即位,必告祭祖宗于太庙,表示嗣君是承天命、继父祖之业而即大位的。礼乐文化的着力点,于人是提倡孝道,于国是表彰忠心;因此,敦亲睦族,廉政爱国,成为传统道德。《孔子家语》提到“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君主去世,后人根据有功与否,确定其庙号。这个“功”,必须是开创之功,王朝的奠基人。其他皇帝,即便在治理国家上有再大的功劳,都只能称“宗”。太庙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有功皇族的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的神位。周朝的功臣配享,按功绩分为六种——对天子尽忠、对国有功、对民有献、能成大事、善治政、有战功。每年冬季时享,按功臣生前职位高低、功绩大小,分别设立神主。有功于社稷的臣子和子民,经皇帝允许,也可以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以郡王之礼厚葬。太庙的“太”字,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在“大”字下加一点,成指示字“太”,意为“最大”。这一点,当指男人的第一特征,属于生殖崇拜。以“太”为“最大”,证明“太庙”是男性(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是男性崇拜的产物。所以,太庙最早供奉的男性祖先,后来太庙供奉皇后是作为“配享”,或说“从祀”,皇帝死后才能“祔”于太庙,即将皇后的牌位和皇帝的牌位归附在一起,这种归附条件严格,不合条件还不行。配享太庙,不是爵位,不能世袭,也不能继承。有丰功伟绩的王公大臣,死后牌位可以放入太庙陪伴先帝,祭礼直接上升到国家祭祀的标准,是顶级无上的政治荣誉。配享太庙是臣子的殊荣,森严的配享制度说明廉政建设是太庙礼乐文化的古老使命。贾福林还表示,太庙与国家本为一体。礼乐文化追求的是中华大一统,太庙是中华礼乐文化的起源地,古圣先贤追求的是万年统绪。太庙无小事,历朝历代把宗庙、太庙、社稷与国家视为一体,统称“江山社稷”。因此,太庙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巩固中华大一统。祭礼是政治典礼,祭权是政治权力的表现;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祭权势必随之改变。太庙祭祖之礼的基础是宗法制,宗法制是由父系(男性)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制是统治者按嫡庶系统维护等级世袭、处理内部关系、维护世系统治、安民治国的工具,太庙文化起源于宗法制,宗法制肇始于夏朝。周礼下的宗法制,规定了周室同姓贵族之间的关系,通过联姻规定了周室与异姓贵族之间的关系;周天子和同姓诸侯为兄弟叔伯的关系,和异姓诸侯为甥舅关系。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统治结构。1263年,元朝于旧燕京城“初建太庙”。兴建太庙的建议,由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徐世隆提出:“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推祭祀,祭必有庙。’因以图上,乞敕有司以时兴建,从之。逾年而庙成,遂迎祖宗神御,奉安太室,而大飨礼成。”1644年,清朝顺治皇帝进入北京,将明代的太庙变成清朝的太庙,而将盛京的太庙称作四祖庙。因此,北京太庙是唯一没有在改朝换代中焚毁、唯一由两个朝代先后连续使用的太庙。主动接受中原的汉文化,是清廷能够入主中原200多年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代,不论诸侯国、割据王朝还是大一统帝国,不论作为首都还是陪都,都遵循周礼而建有宗庙、太庙。这不仅是中原汉族王朝的铁律,也是其他族融入中华民族的强有力见证。1949年解放军解放北平前夕,毛泽东派人请梁思成标注了攻城需要保护的古代建筑,第一个是故宫,第二个是太庙。礼乐文化的重建站在天安门前的长安街,贾福林望着他魂牵梦萦的太庙,思绪万千。他说,定型于先秦的礼乐文化以祖先崇拜为中心,礼乐文化让中国人凝聚在祖先周围。北京有“九坛八庙”,是明清两朝的皇家祭祀坛庙,承载着古代中国人的终极信仰;作为一名现代中国人,要追溯过往、亲近历史、体会传统,“九坛八庙”值得参观。八庙之首位,便是太庙。贾福林是文博副研究馆员,原太庙研究室主任,2018年荣获首届“炎黄奖·人文国学奖”。1999年,贾福林撰成《太庙文物说明牌》。2000年,完成《太庙和中华和钟解说词》的编写。2000年,贾福林参与了中国第一个《太庙祭祖文化展》。2005年,出版第一部太庙研究专著《太庙探幽》,当年由文物出版社送展美国洛杉矶亚洲图书博览会,销售一空。2015年,出版第一本全面研究五千年宫廷雅乐的专著《中和韶乐》,成为北京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项目申遗用书。贾福林拿到样书,捧在怀里。第一件事,点燃一炷香,告慰罗哲文。2019年,出版《精华通览·太庙》。遗憾的是,2013年他退休后,太庙研究室被撤了。2005年,贾福林开始研究礼乐文化。2013年退休之后,他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北京,他知道,我国台湾的炎帝庙很多,越南把汉字废除了,却保留了炎帝祭祀,且为古装,而韩国的宗庙礼乐,2001年成功申报世界非遗,韩国政府将它定为第1号国家级无形文化财产。由此,他看到了太庙礼乐文化的现实意义——助推民族复兴。《周礼》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贾福林认为,在古代之所以采用“左祖右社”的国都布局,真正原因来源于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说。宗庙的作用是歌颂祖宗繁衍养育子孙的崇高德行,在“木”位,所以太庙设置于皇宫的东边。同理,社稷的作用是安邦定国、涵养君臣子民,在“金”位,所以社稷坛设置在皇宫以西。北京中轴线,指元明清时期所建的北京城的中轴线。2018年,北京中轴线正式申遗。在14处遗产中,太庙备受关注。贾福林认为,太庙对于北京,是最独特的传统文化元素之一,是中国五千年礼乐文化的汇聚地。周公“制礼作乐”带来了社会的稳定,“礼崩乐坏”必然带来社会的动乱。周朝国祚八百年,是因为它有成熟的礼乐文化,礼乐文化发源于太庙。因此,他以太庙研究为基础,呼吁重建中华礼乐文化,建议将重建的太庙礼乐文化申报非遗。有一年,贾福林在太庙大殿为游客讲解太庙祭祖文化展,一位来参观的老人说:这个展览很好,对传承文化很有价值。其实,对祖先和圣贤的尊崇在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是共通的。比如,法国有名人堂,进入名人堂的历史人物要经过国会批准,主要看对国家民族发展贡献的大小,否则即使是总统也不见得能进入。原来,这位老人曾是外交官,去过世界许多地方,他称赞太庙工作人员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有意义的文化大事。2005年贾福林在《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刊》发表文章《太庙归宿之我见》,首次提出太庙功能转化的建议:“我们不是把皇帝请回来,而是把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请到最崇高的礼乐殿堂,建成中华祖庙,万姓供奉,福佑中华。” 赞 (0) 相关推荐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第15期上(附精彩视音频)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上) 一.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卫大夫. 奥:室中西南角处. 灶:祭祀中有灶 ... 宗庙祭 宗庙祭_中国古代礼俗 古代宗庙又称太庙,是帝王供奉祖先的庙.历代帝王都认为,君权是由天神交授.承袭祖先获得的,因此把家.国视为一体,从而把宗庙看作国家的象征.君王营建宫室,首先要按左宗右社的制度在前面 ... 为什么郭嘉是最后一个配享太祖庙的? 有读者提及郭嘉配享太祖庙的时间,翻了翻魏国配享的记载,还是挺有趣的. 配飨太祖庙xiǎng 太庙本来是祭祀历代先祖的地方,能配享太庙对于臣子来说是极大的恩赐,从祀太庙即后代皇帝祭祖时,也会捎上他们.当 ... 有26位功臣配享曹操太庙,为何这5人不能进,入太庙的标准是什么 庙是古人祭祀祖先的一种信仰,这种祭祀文化从华夏人类诞生就开始有了,历史进入夏.商.周之后,祭祀开始形成制度化,根据周礼的规定: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卿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也就 ... TA阅中轴 | 太庙:凝望它,尊崇它,守护它|宗庙|太和殿|社稷坛|享殿 出品 | 网易新闻 特约嘉宾 | 沈阳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国自古崇尚礼制,"礼"不但约束着王侯将相.士农工商的行为举止.条法科律,建国立都.在 ... 南陈太庙:陈随梁制,陈霸先不当太祖有苦心,只怪自己儿子少 在南北朝北强南弱的乱世里,有一位汉族英雄,他奋勇抗击异族,为保卫南方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和中华传统文化,立下卓越的贡献,这位值得让人纪念的好汉,就是寒门出身的陈霸先. 因为陈霸先建立的陈朝太过短暂,又偏安 ... 浅析宗祠文化的传承与现代价值 宗祠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高峰. 宗祠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尊崇祖先的反映,也是服从服务于多数历史朝代& ... 探索中国传统棋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5-12-22 08:39 来源: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其中的中国棋类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当今世界,经济互通性很强,中国文化也逐渐得到世界各国人们 ... 韩国河:文化认定与价值立场:考古学对历史文献的态度 众所周知,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从大的目标来看都是研究人类历史的过去,二者的不同主要是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有一定的差别(当然也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如文物学.文字学.铭刻学.简牍学.历史考古学等领域) ... 四个层面十二个维度,帮你全面解析企业文化的独特价值 导读:在从事文化咨询的这些年中,我被问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周老师,企业文化确实非常重要,但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那今天,我就从4个层面12维度,帮你深度解 ... 寻根中华文化,传承关帝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复兴,无不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以文化繁荣为条件,以文化发展为动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此提升全民道德水平,素质修养,树立民族自信.振兴民 ... 中式嫁衣:我们穿上的是文化的传承还是影视剧的发明? 本文为「腾讯情感」约稿,作者春梅狐狸. 原文链接请滑至文章最底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当人们为婚礼挑选中式婚庆服饰的时候,心里所预想的是什么呢?可能是想在人生重要的时刻里,用中 ... 2021高考作文预测题及范文:文化的传承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模拟)文化的传承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 ... 麒雯斋创始人王昌盛——讲好文化故事 传承中国经典 王昌盛,字墨虤,号宗盛,中国临沂人,麒雯斋创始人,中国文网创始人,文圣墨帝创始人,自幼喜爱诗书画印,痴迷古玩收藏:古韵砚池羲之祠,今朝墨舞麒雯斋:讲好文化故事,传承中国经典: 文化强国,书画先行,国内 ... 中医文化 薪火传承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 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一碗药物一根银针, 立竿见影疗效独特. 数千年来生生不息, 不断发展努力创新. 救死扶伤神圣职责, 患者信赖还能除根. 针灸理疗缓解病痛, 陶冶情操循环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