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打仗时,“绑腿”对士兵有哪些作用,最后又是怎样消失的?
我们看一些从清末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老照片,可以发现军人们都用布条把小腿从脚踝到膝盖一圈圈绑起来,看上去宛如长袜,称之为绑腿。
其实,不只是中国军队,二战时期日军、意军、法军的老照片都清楚显示,绑腿是一种全世界军队都使用的装束。而现在的军队已经几乎看不见打绑腿的士兵了。
这种改变,主要源于现代军队战斗方式的不同。
不要小看绑腿,这不起眼的布条在近现代的战斗中可是多功能的。绑腿最基础的作用,就是缓解士兵的腿部压力。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旦某天步行时间太长,小腿就要承受难以忍受的酸胀,这是源于长时间运动的充血。偶尔一两次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像士兵打仗时那样无休止的急行军,对小腿的压力是巨大的,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静脉曲张,那样的话士兵的职业生涯也就结束了。
就算不考虑士兵的健康,兵贵神速,酸胀的小腿肯定走不快,贻误军机就不妙了。对于这种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限制小腿的充血膨胀。
现代科学方法会建议穿特制的静脉曲张袜,战争岁月当然没有这个条件,用简单的细长布条反复缠绕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于是,绑腿应运而生了。
除了帮助士兵长时间行走之外,绑腿第二个功能就是防虫。
在行军的过程中难免走到草地、树林等生态环境复杂的地方,一不留神就会被那里的毒虫叮咬,尤其是在草丛中,防不胜防。有些虫子会顺着裤脚钻进裤腿或者鞋袜中。
有了绑腿,鞋子以上到膝盖都有严密的保护,一般的小虫是咬不破也钻不进的。
常规功能之外,绑腿还可以应急。一旦受伤,把绑腿上的长布条解下来,既可以当绷带止血,又可以固定骨折的四肢。甚至两个士兵的布条一缠,还可以做成一个简易的担架,抬起受伤的战友迅速离开战场。
如此看来,这不起眼的绑腿,还真是“小身材,大能量”。那么,这么好用的绑腿,为什么现在消失不见了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想一想,为什么二战时的老照片中,几乎看不见德军打绑腿?
众所周知,二战中德军赖以成名的就是闪电战!纳粹德国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机械化部队,在战争中可以充分利用飞机、坦克、装甲车、摩托车等现代化战争工具,在对手还来不及反应之时就将其击溃。
凭此优势,德国27天征服波兰,1天征服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征服比利时,39天征服法国。这惊人的战绩,如果说靠士兵的两条腿,那光走就得几个月。
既然有了飞机、装甲车、摩托车,并且在极短时间内横扫一个欧洲国家全境,自然不需要士兵靠双脚长途跋涉,走的路少了,绑腿也就需要了。
现今世界,当年纳粹德国引以为傲的机械化装备已经走进世界各国。现代化战争靠的不是人海战术,我们不必把几十万大军运到千里之外,只需要动用运兵车、运兵船,甚至空降兵,把少数精英送到战场,他们就可以依靠精准的现代武器驰骋沙场!而在他们背后,是飞机、装甲部队强大的火力支援。
这时候,绑腿的主要功能也就丧失了。而包扎止血、固定断骨这样的功能,通过更先进、更小巧的医疗包也可以完成。所以,绑腿就可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了。
其实,除了用武之地减少之外,更重要的是,绑腿极有可能在现代战争中给军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我军第一次放弃绑腿,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查阅老照片可以发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时,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很多还打着绑腿,但是战争中期以后,绑腿已经几乎不见踪影。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个字:不好脱!
二十年前有一部电影《紧急迫降》,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比大火的《中国机长》更紧张刺激。其中有个情节,就是迫降之前,空姐们都迅速脱下了丝袜,并且要求乘客也这么做。因为一旦起火,丝袜会粘在皮肤上,造成大面积烧伤。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绑腿也像丝袜一样,让志愿军战士吃了大亏。由于当时的美军已经拥有了超强的火力,经常使用大当量炸弹、燃烧弹等武器让战场变成一片火海,一旦衣服着火,必须用最短时间将衣物除去,别的东西好脱,绑腿可难了!
因为绑腿需要绑得紧又不容易散开,就不得不反复缠绕上好几圈,根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完全脱下。绑腿如果着火,就会迅速覆盖小腿表面,就算之后脱掉了,两条腿也会被严重烧伤,惨不忍睹。就算静脉曲张也比大面积烧伤强啊!
终于,痛定思痛,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们脱下了绑腿,我军也更清醒地认识到了,装备需要根据战争大环境不断更新,这才有了新时期一代又一代的新式军服。绑腿的退场,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军现代化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