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一生最大的悲剧:所向披靡楚霸王,终难挡血亲压榨

卓语写凤姐的文章不多,并非我不喜欢她,是原著里的她被塑造的过于鲜活深刻,深刻到一提到她,就令人心口隐隐作痛。

她是巾帼里的豪强,脂粉堆里英雄,一个活脱脱“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楚霸王。当力拔山兮的英雄,被命运击垮四面困囚时,怎不令人无限唏嘘!

这个至美至艳、至刚至强、至成至败、至真至狠的传奇,到底败给了谁?

当然,每人个的悲剧说到底都是性格使然。但性格总要遇到特定的缘,才发挥了作用。每个人的人生中,总会出现一个或几个人,在最关键的环节上左右了我们的方向。

纵观凤姐这一生,谁在左右她呢?是王夫人。

所以,撕碎她生命的始作俑者,就是王夫人!

01 血缘至亲

王夫人跟凤姐本是血缘至亲,她是凤姐的亲姑姑。

王家在京中只有两房,是王子腾和王子胜,这两人有实力却没爵位,可见是后起之秀。

王熙凤的爹,无名,是王夫人的大兄,由此可以推论就是他承袭了王家的爵位。

凤姐的长兄叫王仁。第十四回说王仁要回南,凤姐让他给父母带东西。可见王家府邸在老家南京。

这就是说,王熙凤是长房嫡出的女儿,论出身资质,跟王夫人旗鼓相当。如果不选贾府,她的婚配市场还广着呢。

02 借用管家

王熙凤为什么会嫁给贾琏?要知道,贾琏原本只捐了个芝麻小官,那也是为了社交面子。其实他无产无业无爵无工作,四大皆空的啃老青年。

虽然书中把四大家族说的貌似多热络,但历史的真实是,贵族嫁女从来都不简单。每个女儿都能开疆拓土,很多时候比男儿更重要。因为每一桩联姻都在扩展资源。

凤姐出嫁时,王家不但不败落,反而出了后起之秀王子腾兄弟。加上凤姐那么优质,不是无处拓展啊,不需要包销给熟人。

纵观历史,一家嫁多女进一门,都是因为男家的实力太壮。比如皇帝王爷之流,当然不惜血本,多嫁几个以防万一。

但贾府没这实力。如果曾经有点吸引力的话,也是钱。

见网上常有人说,四大家族最有钱的是薛家。王夫人推崇金玉良缘,要靠薛家拯救贾家呢。我的天啊!曹雪芹要哭晕在墓里。

其实作者用了很多细节来告诉大家:贾家曾经权倾天下,积累的资产最多。

说薛家、王家有钱,是跟无产阶级大众比。跟贾家比的话,连小指甲盖都算不上。

在《鸳鸯抗婚只是桃色事件?不,那是荣国府的一场大地震》文中,卓语详细盘点了荣府的资产情况,也介绍了长幼两房的资产纠纷。

王夫人为何嫁给了没继承权的贾政,这事无法考证。反正结果就是,她占据着本不属于她的资产,殚精竭虑一辈子,日夜思考如何延续自己的控制权。

越是不属于自己的,一旦拥有了,就越执着。

王夫人嫁进荣府时,贾家很多方面还如日中天,王家算高攀。可凤姐出嫁时,情况已大不相同。加上王家本就嫁过一个了。从任何角度看,她的婚配都很诡异!

更诡异的是,她嫁进荣府却不住在贾赦家,把一切心血都用在了贾政家。

宁府丧事借用她,邢夫人很谦让的把借人权推给王夫人,等于主动放弃家长权。这样的现象正常吗?

不!在封建社会,公婆才是自己的家长,丈夫才是自己的老板,子嗣才是自己的保障。凤姐经营过哪一项?

为什么不经营?因为没空啊。

精力都花在贾政家,对自己有何益处?

管家过程中当然会有灰色收入,可那终究是暂时的!攒再多的钱,在那个时代也无法卷钱跑路,终究要在公婆丈夫那里立足一生。

从这个角度,你就知道凤姐是得不偿失。她在借用管家的路上越陷越深,把自己的立足之地彻底忘了。又或者,从来就没知道过。

03 凤姐之误

把以上的背景弄清楚之后,你是否悟出点什么?

1、凤姐跟贾琏的联姻,一定是王夫人力主撮合的。目的是为自己百年管控大计,给自己找个可信赖的助手。

2、凤姐无法嫁给贾珠,除了有年龄差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贾政不同意。此前卓语著有《深度解析贾政夫妇:中国式婚姻,有多少难解之局 》,贾政是坚定的文化路线者,李纨的书香门第才是他要选择的。

3、贾政不同意,但贾赦却很容易同意。儿媳能管家,对贾赦家大有好处。

4、凤姐到来取代了李纨。王夫人用这桩婚姻,令贾政力主的路线落空,曲线战胜老公。令长幼两房取得平衡,缓和跟贾赦家的矛盾,减少阻力,优化自己的生存环境。令贾母贾赦皆大欢喜,直线巩固自己的地位。

一箭三雕啊!高手高手高高手。

总之从各方面看,这桩婚姻的终极受益人,都是王夫人。

可凤姐呢?本来大好青春,优质门楣,嫁个自带产业的金主易如反掌。再以她的能干,努力经营成为当家贵妇,那才是正常人生。

她拿着上等玉材,甘做一颗朽木棋子,还遇到下完棋就当柴火烧的人。自己耗尽心血累成狗,把青春、前程、性命都赔进去,只为配合王夫人那点执念,为她添砖加瓦。

干嘛这么傻呢?她不是很精明的人吗?

这就问到问题的核心了:很多时候,人的精明可以战胜一切外在敌人,可以横扫千军所向披靡,但却战胜不了自己人。血脉关系,往往就是人最大的牵绊。

想凤姐待嫁之年,只是个小女孩。有亲姑姑的撺掇,有从小熟悉的环境,她当然觉得比嫁到陌生地方好。这是人之常情。

进了荣府,作为最低一辈的孙媳妇,靠着姑姑扶持撑腰,立马就能登临最高舞台,指挥千军万马。看着众人臣服、老公俯首的大好局面,她怎会不飘飘然、不越陷越深?

荣府长幼颠倒,一切都是混乱的。作者故意设计了这样的局面,就是说博弈时刻都在进行中,每个人的未来都难有定数。

贾赦贾政两家最终如何分割资产,不可知。贾政家的儿媳妇选谁,不可知。王夫人何时不再借用凤姐,也不可知。

既然掌控不了每个变数。她就本能的相信和依靠王夫人这层血缘关系。走一天是一天,不管怎么说,亲姑姑胳膊肘不会往外拐,王家人的利益总是一致的。

她哪里会想到,到了一定时候,这位亲姑姑不仅能毫不留情的放弃i她,甚至还先杀她祭旗。

我们姑且不论后期翻脸,只说凤姐的婚姻关系。她年轻气盛,懂什么人生,懂什么夫妻之道?可王夫人是老江湖啊,一辈子摸爬滚打,为什么不给她点提醒?

她非常清楚古代休妻的七出之条,凤姐已经全部触犯,这样行走在刀刃上,能有几日好?

平儿尚且能看出凤姐的误区,为凤姐叫屈不值得。王夫人不会连奴婢的见识都没有吧。可她何曾为侄女考虑过一丝丝?

不考虑就罢了,还要用这层血缘关系,无限的吊凤姐胃口,欺骗着凤姐卖血卖肉,直到把骨头都砸碎祭献给她。

也许很多读者并不明白凤姐经历了什么。让卓语带你细品这对姑侄的故事。

04 姑侄首秀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是第三回黛玉进府的一段,红迷们很熟悉,简略引用。

“月钱放过了不曾?”,这是王夫人在书中的第一句话。

一部大戏,每个人出场的首秀很重要,作者绝不随便下笔。从黛玉进门已经很久,她没跟黛玉说过一句话,等到一张嘴就是问月钱,瞬间透露几层含义:

1、表面吃斋念佛,内心其实只爱财神爷!读者都知道凤姐敛财,其实她只是个小巫。论执着钱的程度,王夫人远超凤姐,但全是暗写。

2、此时正在迎客,凤姐满心都围着黛玉转,甚至亲自捧果献殷勤,她却偏偏上来打断。以她长辈的身份,确实有这个特权。但撇开身份,就显示出她粗鄙无礼,她的话题压根不适合这个场合。

3、在客厅里当着全家人问一个敏感话题,颇有盘查之感。

这就反映出王夫人并不信任凤姐,更不可能尊重凤姐。跟贾母做上司的风格是两个世界。

4、凤姐有句话说“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没头没脑的一件事,这么重要的场合里,作者干嘛写这么一笔呢?

都说主仆连心,长期合作共事的人,一件小事也能反映他们的默契。凤姐找不到王夫人说的料子,看似偶然,实则大有深意——两人不同心!

不仅对黛玉的态度不同心,在管理上、在一切问题上都不同心。

5、整体来看这一回的诸多细节,作者要反映的是:王夫人在黛玉面前故意耍威风,打压凤姐,凸现凤姐只是个打工者。

可她这个当家主母,对黛玉的行李来人一概置之不理,连礼貌性的询问、张罗都没有,好像自己是尊古佛似的,必须岿然不动。跟凤姐的积极安排,形成鲜明对比。

姑侄不同的立场,已经初步显现。不仅三观矛盾,工作的职权也很矛盾。有权的不干事,消极怠工。干活的却没权。

05 悲剧潜伏

曹雪芹不会重复写一桩事,如果写了,那就绝非两回,而是代表无数回。

王夫人盘查月钱,出现了两回。而且这两回都是当着众人,突击盘问凤姐。

三十六回里,王夫人忽然说赵姨娘缺了一吊钱。貌似多关心下属的利益,可偏偏就是凤姐最爱对着赵姨娘破口大骂。她管过吗?

作者专门选了赵姨娘这个靶子,选的很绝!王夫人哪里是关心她啊,只能证明她姑侄离心。

对这个家,王夫人只关心经济大权,不关心其他事。而钱的问题上,她又不信任凤姐。凭此两点,就意味着两人终将有利益对决。

凤姐对此却浑然不知,悲剧已经潜伏好了。

06 黛钗之争

第22回贾母给薛宝钗做生日,叫了一个戏班子。演出完毕发生了小戏子事件。

“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庚辰侧批:明明不叫人说出。】 你们再看不出来。”

凤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你看脂砚斋有批语“明明不叫人说出”,意思是凤姐绝非打趣黛玉,而是另有深意。

细算年龄,黛玉和湘云的年龄,恰好跟小旦小丑一样。小戏子身世可怜,触发贾母的伤感——她心爱的两个孤儿宝贝,就算现在锦衣玉食,但未来命运到底如何呢?自己还能罩着她们几天呢?

很多慈悲,其实生于忧患和酸楚。贾母独有的心酸,只有凤姐最清楚!

凤姐既知贾母之意,又知其他人必定懵懂,或者装懵懂。她想替贾母给大家传个话,让大家心里有点数:不要阳奉阴违,苛待老祖宗的心头肉。

这件事折射出什么呢?贾母在荣府只有表面的尊贵,权柄早已架空。她的处境相当孤独落寞,要靠凤姐帮忙圆场,点拨那些装睡的人。

类似的事情,凤姐做了很多很多。但是,当贾母发飙时,凤姐一样会帮王夫人打圆场。

比如元宵宴诘难袭人,其实是甩给王夫人的脸色,凤姐马上巧舌如簧化解冲突。说实话,贾母那么轻易地放过此事,全是给凤姐面子呢!

所以客观的说,在黛钗之争中凤姐没有掺杂私利,站队某方,打压攻击另一方。她只是做了一个主人应做的事,以客礼优待关怀黛玉。

在这个问题上,凸显出凤姐最美好的一面。即便对毫无价值的邢岫烟,她也能优待关怀,何况黛玉?

正因为凤姐管家,她才会这样。就算是借用,也要在其位谋其政啊!这是一个当家人,最起码应有的素质和胸襟。

反观王夫人,你就会觉得很讽刺了。

凤姐并没有卷入黛钗之争,大家都以为她站队黛玉,其实那是她的本分行为,是对弱者的关怀,也是对贾母基本的尊重,对家族面子和谐的维护。

凤姐充当和事佬,于公于私王夫人都应该感谢她。但是狭隘自私的她,只向往唯我独尊的局面。对凤姐劳心劳力所做的一切,她都心怀不满。

一言以蔽之:你是我提拔的,敢不效忠于我?走着瞧。

07 启用宝钗

凤姐为管家真的太拼命,导致几次流产。到了第55回那次流产,贾琏已有30岁,推算凤姐应该有28岁左右。这时候的她还没子嗣呢,带累贾琏都垫底了!

明眼人谁看谁不着急?

这次流产,是六七个月大的男婴。已经怀孕六个月的孕妇啊,流产前却在日夜不歇的忙过年,还是各个社交场上的大拿主角。王夫人关心过吗,管过吗?

她自己一动不动。李纨一个大活人,也坚决排斥不用。就可着凤姐使唤。

很多人说李纨是寡妇,不能管家,这是典型的替王夫人开脱——等到凤姐倒下了,为什么李纨就能管家了?

清朝初期的满清贵族并不歧视寡妇,跟汉族大不相同。况且她们管的只是内宅事务,不用抛头露面。探春宝钗身为闺阁女儿,不也管家了?

所以李纨管家才是名正言顺。王夫人费尽心机的剥夺她的权力,因为按照继承制度,贾兰才是贾政的继承人。

是的!根本没贾宝玉的事。王夫人费心一辈子,可不是给李纨做菜的,所以她要扼制贾兰母子。总之,对上争、对下防,天下利益都是她自己的。

到了这次凤姐倒下,她就正式扶持宝钗上位了。这意味着,凤姐被榨的差不多了,剩那一口气也没啥价值了。

既然如此,这颗棋子就该扔了。

08 拆台打压

到了71回,王夫人跟凤姐的关系已经进入冰点。

凤姐因尤氏而捆绑了两个婆子,邢夫人借此发难于阿凤。表面上看这是婆婆欺负儿媳的常见戏码,但深层看可没那么简单!

要知道,邢夫人不满意凤姐由来已久,为何到这时才发难?曾经谦让的把用人权推给王夫人,她不知道凤姐是谁的人吗?

她比王夫人年龄资历更久,你当真以为她傻到不知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其实她随时都想看二房的难看,但她一定会挑时机的。

再看凤姐为什么捆绑了两个婆子,是周瑞家反复叫嚷挑唆导致的。

看,周瑞家的先给凤姐挖了个坑,邢夫人知道凤姐已经失势失宠了,借着这个坑就发难。

等凤姐真的面对危机,需要王夫人来卖个面子时,她不但一句好话不说,反而顺着邢夫人的谬论,又给凤姐加了一层羞辱。

可怜凤姐百口莫辩,真是里里外外不是人。

很多人说她们姑侄面和心不合,那是美化了,事实上是狼和羊的关系——王夫人没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压榨凤姐。到了不想用她了,就践踏着她的尸骨来显示自己公正,取悦长房。

在这件事里,从上层到下人,从宁府到荣府,所有牵扯到的人都给了凤姐意外一击。看似鸡毛小事,实则含义深远。

按照脂砚斋的剧透,凤姐后来就是墙倒众人推,被休之后,还被当做奴仆羞辱践踏。所以71回的故事是伏笔和预演。

很显然,80回后王夫人的家族地位丝毫不受减损,反而更加耀武扬威。按常理,她多多少少也能护着点侄女吧。

可惜,对冷酷到极致的人,你得用反常理去想。凤姐最后的惨状,一定包含着她的功劳呢!

09 折断双翼

绣春囊出现后,王夫人为什么一口咬定是王熙凤的?凤姐好歹是大家千金出身,凭什么第一个怀疑她?就算怀疑,也应该是婉转细问吧,为什么直接炮轰?

凤姐是王家出来的女儿啊,有这样往自家脸上抹黑的吗?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常人所为。

那么,这位非常人葫芦里又要卖什么药?

要理解这个问题,你需要先串通很多背景。

1、出现绣春囊,是门禁出了问题。凤姐生病期间,谁负责管门禁呢?是薛宝钗。

也就是说,这件事的责任人是宝姐姐!

多插一句话:连引起贾母震怒的婆子聚赌事件,也是宝姐姐的责任,是她负责晚间治安的。

以前别人管门禁时,出过这事吗?没有啊!

王夫人让三驾马车管家,根本目的是为扶持宝钗上位。如今搞成一地鸡毛,由不得恼羞成怒。

不过放心,她绝不恼宝钗,她只恨旁人,其中就包括了凤姐。她认为是凤姐不帮衬宝钗,甚至暗中作对,才造成当前局面。

2、抄检大观园、血洗怡红院,并不是王夫人心血来潮,而是经过长期跟贾母博弈抗衡,各种时机成熟后的一次总决战。

王夫人蛰伏忍耐,已经忍了十来年了。如今甄家倒台,贾府陷入空前恐慌。贾母的旧势力盟友逐个完蛋,她安置那些人都应接不暇,此时不就是最好的夺权时机吗?

详见:《红楼最毒隐忍:假装不认识长达六年,最终将其挫骨扬灰

晴雯袭人不共戴天的仇怨,藏着红楼最深的人性痛悟

但在清理运动前,一定要先摆平凤姐。因为她一直靠向贾母,在临近总攻之时,队伍里绝不能存在摇摆派。

如何摆平呢?很简单,高压恐吓。拿出一副盛怒的模样,一盆脏水泼过去,浇你个狗血喷头,你还敢得瑟?

如果说邢夫人怼丧,令凤姐极度灰心。那这次的炮轰就更严重了,凤姐能清晰的感受到死亡威胁。不要忘记,王夫人最后一句话是:

外人知道,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

经过前后几次强力撞壁,金凤鸟彻底折翼。她躲是非还躲不及呢,还敢多说一句话?

以前很多事有凤姐给贾母透风,不管贾母是否有反应,王夫人都心有顾及。现在,什么都不必顾虑了。

3、王夫人既然对凤姐诸多不满,为什么不撇开她,另找打手呢?

因为抄检大观园,是个极其丢人败兴、得罪人的事儿。

用宝姐姐?不用想了,她怎肯做冤大头。用李纨?那是个佛爷,她若去干,最后干成了交流会。探春呢?更不用想,看看她对抄检反感成什么样.......

OK,无人可用!只有凤姐,既有权威又肯办事。这最脏最臭的活儿,连狗都嫌弃,凤姐却没有嫌弃的权力。

她也嫌弃啊,不想干啊,但她已经被架在刀山上。人人都有退路,只有她没有。就算用血肉之躯迎着大炮上,她也只能认了。谁让她跟错了司令呢!

10 小结

三十六回里,王夫人房中有个小聚会,议论袭人工资之事。

凤姐才要笑,忙又忍住了,听王夫人示下。

凤姐正跟薛姨妈说笑,一眼瞥见王夫人的万年冷漠脸,赶紧忍住。你看,她跟任何人都能有说有笑,即便在邢夫人面前,都没有如此拘谨。

为什么偏偏是血缘最近的那个人,最陌生最疏远,让她活的最难受?这其中,包含着无尽的深意!

人一旦形成惯性,就很难用道理去解释。她从头到尾被王夫人吃定,最精明的人活出了最蠢的人生。

抄检中那些尴尬冲突,就不用详细解析了。只看结束后:

谁知到夜里又连起来几次,下面淋血不止。至次日,便觉身体十分软弱,起来发晕,遂撑不住。请太医来.......

天可怜见!明明流产后遗症如此严重,应该静养的人,却被王夫人恐吓威逼加折腾。忍气吞声充当打手,四处碰壁替王夫人招骂。

哎.....这就是报应吧。她曾经给尤二姐的欺凌,如今都回到自己身上。

然而反观王夫人,她这姑姑到底安的什么心?凤姐欺凌尤二姐,因为是情敌。她对凤姐如此狠心,却为了什么?

对于她和黛玉人们众说纷纭,有说性情不合的,有说黛玉身体不好的,有说贾敏给她留下阴影的.....

都很会替她找理由啊。可惜不是曹雪芹的意思!作者想告诉大家:没有理由。

她讨厌的人,要害;喜欢的,也要害;最亲最近的人,一样害。

凤姐最终被休,承受了莫大的耻辱,下场比死更惨烈。而王夫人却深藏锋刃,借用凤姐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然后再用宝钗无缝衔接。

她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无论牺牲多少人、践踏多少尸骨,在所不惜。

有人活着,总能自利利他,有人则永远害人害已。不必找理由,如果心存善良,即使敌人也能感受到善良,何况是亲人。

回头再看凤姐的画卷,画着“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那冰山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劫。凤姐这一生最大的劫难,便是王夫人!

是她给了凤姐舞台,但不是要成就她,而是把她架在冰山上,活活冻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