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治法:湿热症临床验案!
湿 热 症
例:古某,男,35岁, 2007年11月1日初诊。诉5个月以来反复出现全身困倦乏力感,自觉手脚有力而提不起劲,偶尔会出现无明显
诱因的心悸、喘促以及身背莫名其妙隐痛不适,具游走性时此时彼。8月份时还出现过咳嗽、胸痛,医以清利湿热药而胸背痛减缓。
舌色黯红,苔黄绿较厚多滑腻,两手脉中取滑实动数有力带弦长坚,沉取虚弦滑。中医诊断为湿热症,证属湿热俱盛,气机不畅。
治以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方以五苓散加味。处方:猪苓12g,茯苓15g,泽泻20g,苍术15g,桂枝12g,滑石15g,黄柏10g,车前子
15g,瞿麦12g,石韦12g,茵陈12g,升麻6g,柴胡6g,霍香10g,佩兰10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11月6日复诊,诉精神
有所振奋,苔转为薄黄滑湿。药已对症,再进5剂而愈。
按:患者既往工作劳累,以致精血暗耗,两鬓毛已有些许白发,故见舌色黯红。久患湿热,气机不畅,清阳不展,故诸症现。方中
五苓散、滑石、车前子利湿;瞿麦、石韦、茵陈、黄柏清热利湿;升麻、柴胡升举清阳,疏畅气机;霍香、佩兰化湿。药证合故治
之效著。
目 睛 热 痛
例:余某,男,45岁, 2007年12月25日初诊。诉目睛热痛如火燎一周,伴全身困倦乏力,眼睑物增多,见目睛略有发红。余无不适
。患者系蔬菜批发商,常需凌晨零点即起床开始工作,直至早上七八点钟才能休息,每天如此。舌面全铺黄绿苔且厚多滑湿腻,仅
能从舌侧见舌色暗鲜红。左手脉仅于沉取见极细弱似无,右手脉中取弦小粗稍坚且滑数有力,沉取虚滑数。中医诊断为湿热症,证
属肝经湿热循经上逆。治以清热利湿,导热下行。方以五苓散加味。处方:猪苓10g,茯苓12g,泽泻15g,苍术12g,桂枝10g,滑石
10g,黄柏10g,车前子10g,升麻5g,柴胡5g,霍香10g,佩兰10g,茵陈10g,瞿麦10g,石韦10g,金银花10g,牡丹皮10g,栀子8g
,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2008年1月1日复诊,诉目睛热痛减轻一半,见舌色暗红,苔转薄黄绿滑湿。证属肝肾阴虚挟湿热
。治以补益肝肾,清利湿热。方以金匮肾气丸(汤)加味。处方:熟地25g,山药15g,山茱萸15g,泽泻10g,茯苓12g,牡丹皮12g
,制附子5g,桂枝5g ,金银花10g,栀子12g,茵陈12g,升麻8g,霍香10g,玄参12g,生地15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1
月8日三诊,诉目睛热痛已愈。舌色暗红略黯,苔黄绿稍厚多,右手脉中取弦大略硬而滑稍数有力,沉取虚弦滑,左手脉沉取极细弱
带滑几近虚无。症虽愈,然治标更要治本,防患于未然。处方:熟地25g,山药15g,山茱萸15g,泽泻10g,茯苓12g,牡丹皮10g,
制附子6g,桂枝6g,车前子10g,升麻6g,柴胡6g,霍香10g,佩兰10g,茵陈10g,瞿麦10g,5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按:患者须凌晨即起床工作,劳累至久,暗耗阴血,以致肝肾阴虚挟湿热,循肝经上逆,遂发此症。初诊以五苓散加滑石、车前子
、黄柏、霍香、佩兰、茵陈瞿麦、石韦清热利湿;升麻、柴胡升举清阳;牡丹皮清肝热;金银花清热解毒;栀子导热下行从小便而
解。复诊以肾气丸(汤)补益肝肾以治根本;茵陈、霍香清热利湿;升麻升清;玄参、生地滋阴清热;金银花清热解毒;栀子导热
下行。三诊与二诊义同。诸药合用,使肝肾得补,湿热得清,热毒导下从小便而解,故目睛热痛得除。
癥 瘕
例:袁某,女,32岁,于 2007年5月29日初诊。诉不孕7年,小腹隐隐作痛3月余,伴月经逐渐稀少1月余,经色黯黑有稍大血块,腹
痛得温则减,偶见小腹胀痛。有少许黄带。面部见黯斑甚多连片。尿妊娠试验阴性。彩B探查于子宫右侧旁见一个37×33mm液性暗区
,超声提示为右卵巢囊肿。舌淡白少血色胖大,苔黄绿厚多,全舌滑湿腻,两手脉中取稍大滑实略数稍有力。中医诊断为癥瘕,证
属湿热内盛,水瘀互结于下焦。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以桂枝茯苓丸(汤)加味。处方:桂枝12g,桃仁10g,牡丹皮12g,白
芍15g,茯苓20g,白术20g,苍术20g,泽泻20g,车前子15g,滑石15g,黄柏10g,茵陈10g,瞿麦10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
服。6月1日复诊,诉服药无明显感觉。见舌苔略有疏松,脉有涩象。久病沉疴,非三五剂所能速效,嘱坚持服药,原方续进20剂。6
月21日复诊,诉偶有两小腿、两手筋脉拘急抽掣痛,下肢偶有困乏无力感,黄带已无,面色见稍白嫩,黯斑减退许多,精神见佳。
另诉四五天前突感左少腹内里有一肿硬块,摸之触手,很快感觉消失。舌淡白胖大,苔薄黄绿,全舌滑湿,右手脉中取细实滑略数
稍有力,沉取细实滑弱,重按虚弱滑,左手脉中取细涩实滑稍数有力,沉取虚弱滑,重按虚无。复查彩B探查子宫上方偏左侧可见一
个40×31mm液性肿块,提示为左卵巢囊性肿块。药已见效。处方:桂枝12g,茯苓25g,白芍30g,桃仁10g,牡丹皮12g,乳香4g,没
药4g,丹参10g,怀牛膝10g,泽泻15g,车前子15g,滑石12g,黄柏10g,苍术15g,金银花10g,蒲公英10g,瞿麦10g,石韦10g,又
续进17剂。7月8日复诊时,诉昨天上午自觉左侧少腹上端处内里有一物上下跳动约一分钟,之后感觉消失。并且刚才就诊中又发生
一次同样的症状,持续约30秒钟,触按之振动感似有又似无,不好判断,但患者肯定地表示自己明显感到少腹内跳动感,按诊左少
腹除稍觉指下略实外,患者无任何不适。二诊方略有加减再续进10剂。7月23日复诊,诉7月16日上午从阴部排出一物体如小鸡蛋般
大小约30×35mm,略有弹性,色全黑,呈圆形,排出时无任何不适。患者精神状况很好。遂查彩B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按:患者脾肾阳虚,寒湿内生,蕴生湿热,水瘀互结,故诸症现。方中桂枝茯苓丸(汤)化瘀消癥;白术、苍术、泽泻、车前子健
脾利湿;金银花、蒲公英、滑石、黄柏、瞿麦、石韦清湿热;乳香、没药、丹参、怀牛膝活血化瘀。全方共奏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故癥瘕得除。
体会:湿热病症是岭南地区常见病、多发病、总的治疗原则是清利湿热,根据主症的特点,方药加减、君臣佐使随症变化,如湿热
在上焦致咳嗽、喘促则泻肺利水,致心悸气短则化气利水,在中焦致困乏无力、精神不振,则升举清阳,在下焦致泌尿系结石则化
石通淋,致水瘀互结者则活血化瘀,有阴虚者则加滋阴药,阳虚者则加温阳药,痰气重者则行气豁痰等等。
血 淋
例:曾某,男,39岁, 2007年12月12日初诊。诉尿多并带鲜红血丝一月余,尿呈白色稀痰状会沉入水中,全身困乏,精神不振
,四肢少力,懒言语,腰部酸软无力隐痛,两膝亦酸软,记忆力下降,已有稍多头发花白。西医诊断为尿道炎,尿常规示红血球+
+,白血球+++,求治于西医而效果一般。舌淡白苔薄黄绿滑湿腻,两手脉中取弦坚滑数稍有力,沉取虚无。中医诊断为血淋。
证属脾肾气虚不固摄,并湿热蕴于中下焦。治以温补脾肾,清利湿热。方以附子理中汤加味。处方:制附子10g,干姜10g,党参30g
,苍术15g,茯苓15g,炙甘草12g,巴戟天15g,薏苡仁15g,升麻5g,柴胡5g,茵陈10g,金银花8g,霍香10g,黄芪30g,当归15g,
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12月16日复诊,诉尿仍多,但已无血丝,而且尿质转为米泔水样浊白色,两手脉弦坚象略减。此脾
肾亏虚,脂膏水饮下注溺道所致。治以清利湿热,升清降浊。方以五苓散加味。处方:猪苓10g,茯苓15g,泽泻15g,苍术15g,桂
枝10g,滑石10g,黄柏10g,车前子12g,瞿麦10g,石韦10g,茵陈10g,升麻6g,柴胡6g,巴戟天15g,薏苡仁15g,霍香8g,佩兰8g
,栀子8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12月20日三诊,诉米泔水样浊白尿已大为好转,总体呈清白色样微黄。毕竟根本不足,
治以补益脾肾以善后,方以济生肾气丸(汤)加味,处方:熟地35g,山药15g,山茱萸15g,泽泻12g,茯苓15g,牡丹皮10g,制附
子10g,桂枝10g,怀牛膝15g,车前子12g,陈皮15g,黄芪35g,五味子2g,升麻6g,柴胡6g,茵陈10g,霍香10g,佩兰10g,5剂,
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按:患者素体脾肾亏虚,蕴湿久而化热,故致诸症。初诊中,附子理中汤合巴戟天、黄芪、当归温补脾肾;升麻、柴胡升举清阳;
茵陈、金银花、霍香清热利湿。二诊中,五苓散、滑石、车前子、巴戟天、薏苡仁温阳利湿;黄柏、瞿麦、石韦、茵陈、栀子清湿
热;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三诊中,济生肾气丸补肾利水;陈皮、黄芪健脾益气;五味子敛气;升麻、柴胡升清阳;茵陈、霍香、
佩兰清利湿热。法随证立,方随法出,方证切合而疗效显著。
石 淋【1】
例1:肖某,男,25岁, 2007年6月23日初诊。诉右腰腹部胀满实痛一周,叩击右腰部则痛甚,亦不能伸腰,伸则痛,小便频急
短数涩沥不尽感,尿黄,并便秘。B超示右输尿管末端结石大小约10×6mm,并右肾积水。舌淡红苔薄黄绿滑湿腻,两手脉尤其两尺
脉中沉取滑实大数有力。中医诊断为石淋。证属湿热蕴结中下焦。治以清利湿热,排石通淋。方以五苓散加味。处方:猪苓12g,茯
苓15g,泽泻20g,白术15g,桂枝12g,滑石10g,黄柏10g,车前子10g,金钱草30g,鸡内金30g,瞿麦15g, 石韦15g,怀牛膝12g,
枳壳10g,白芍15g,大黄(另包,后下)5g,5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并嘱患者多多饮水,及忌辛辣煎炒冷冻饮料。6月28
日复诊,诉诸症均明显减轻。遂再进10剂。复查B超示双肾膀胱未见异常。
按:患者湿热蕴结,久患成石淋。方中五苓散、滑石、车前子利湿;黄柏、瞿麦、石韦、金钱草清热利湿;鸡内金化石;怀牛膝引
药下行;枳壳行气化滞;白芍滋阴增液以防利水太过;大黄通腑气以利大便,并且当大便能通利,即减去此药,以防泄泻。全方清
热利湿,排石通淋,通腑下气,故疗效显著。
石 淋【2】
例2:朱某,男,49岁, 2007年7月29日初诊。诉腰部胀满实痛一周,并呈叩击痛,伴尿频急短,色较黄,无淋涩痛,无肉眼血尿。
B超示膀胱结石大小约5×3mm,可随体位改变而改变。舌中根部苔黄绿厚多,舌边侧可见舌质暗红,舌面稍滑湿润,两手脉中取见弦
较粗大长硬实滑数,沉取不显。中医诊断为石淋;证属肝肾阴虚挟湿热。治以清热利湿,化石通淋,并滋阴清热。方以五苓散合增
液汤加味。处方:猪苓12g,茯苓15g,泽泻20g,桂枝12g,白术15g,滑石10g,黄柏10g,车前子10g,金钱草30g,鸡内金30g,瞿
麦15g,石韦15g,生地15g,玄参15g,麦冬15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8月1日复诊,见舌苔转为薄黄绿滑湿,脉势已见
软感。上方续进5剂。复查B超示未见明显异常。
按:患者素有肝肾不足,阴虚挟湿热,久患成石淋。治以清热利湿,化石通淋,滋阴增液。方中五苓散、滑石、车前子利湿;增液
汤滋阴增液;黄柏、瞿麦、石韦、金钱草清热排石;鸡内金化石通淋。诸药合而效显症愈。
湿 热 症 治 验 案 举 要
咳 嗽
例:罗某,男,54岁, 2007年10月14日初诊。诉咳嗽一周,干咳无痰,伴右侧胸闷胀满,主要发生在下午5点至晚上10点,且躺下
则咳甚,伴不自主喘促和胸闷,坐起不久则舒缓,另小便黄。X光示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舌淡红苔薄黄绿滑湿,两手脉细滑实略数有
力。中医诊断为咳嗽。证属湿热水饮蕴肺。治以清利湿热,泻肺利水。方以五苓散加味。处方:猪苓12g,茯苓15g,泽泻20g,苍术
15g,桂枝12g,黄柏10g,滑石10g,车前子12g,桑白皮15g,葶苈子10g,瞿麦10g,石韦10g,茵陈10g,升麻6g,柴胡6g,霍香10g
,佩兰10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而症愈。
按:患者湿热水饮蕴于上焦,肺气不宣,故咳嗽,胸闷胀满,仰卧则诸症加重。方中五苓散、滑石、车前子利水湿;黄柏、瞿麦、
石韦、茵陈清热利湿;霍香、佩兰芳香化湿;升麻、柴胡升举清阳;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利水。药证切合,故湿热得清,咳嗽得止
。
湿 热 症 治 验 案
梅 核 气
例1:阮某,女,48岁, 2007年8月19日初诊。诉反复咽喉不适一月余,咽喉如有物粘附,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偶咯白痰微带黄,
量少。之前历求西医药而不效,自行用喷剂亦不效(具体用药不详),遂改求治于中医。舌质淡白略胖大无齿痕,苔薄黄微带绿,
舌面滋润,两手脉小滑微数。中医诊断为梅核气,证属湿热痰气交结于咽喉。治以清利湿热,行气祛痰。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味。处
方:法半夏20g,厚朴20g,茯苓20g,紫苏叶15g,桔梗10g,陈皮15g,瞿麦15g,石韦15g,薏苡仁15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
次服。后患者于2007年10月23日因它病就诊,主动告之前病治疗效果甚佳,现已无不适。
按:患者素有脾胃气虚,蕴湿化热并生痰,湿热痰气交结于咽喉,故有不适。治以化痰湿,畅气机,清利湿热。方以半夏厚朴汤加
味治之。方中法半夏、厚朴、茯苓、陈皮、薏苡仁健脾化痰湿;紫苏叶、桔梗宣畅气机;瞿麦、石韦清利湿热。药证合而效显。
例2:王某,男,43岁, 2007年5月11日初诊。诉咽喉处如有物梗塞7月余,咽之不下,咯之不出,饮食如故,咽喉异物处干燥若似
火灼,平素咯痰量少色白而粘,病情以下午五点至上半夜为显。舌淡红,舌边尖有稍多红色点刺,全舌苔黄绿稍厚多略滑湿腻,两
手脉浮取弦细滑略数,中取弦长略硬较滑实大且数而有力,沉取虚弱滑,尤以两寸更弱以至脉虚无。中医诊断为梅核气,证属湿热
俱重,痰气交结。治以清热利湿,行气豁痰。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味。处方:法半夏20g,厚朴20g,茯苓20g,陈皮15g,紫苏叶20g,
柴胡10g,枳壳10g,桔梗6g,茵陈15g,瞿麦15g,黄柏10g,栀子10g,连翘12g,瓜蒌仁15g,青皮12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
次服。5月16日复诊,舌淡略胖,苔薄黄滑湿腻,两手脉浮取不显,中取弦略长稍实滑数略有力,指下略有空豁感,沉取虚弦滑稍数
。诉第一剂药服后咯多次白痰略粘,服第二剂药时下午下班后咯了两次痰较粘厚实色如咸菜,服第三剂药时又咯了较多白粘痰,以
后两天咯痰次数及量大为减少。现咽喉已无异物感,亦无干燥火灼感。药已对症,续服3剂而症愈。
按:患者湿热痰气俱重,故有是症。方中法半夏、厚朴、茯苓、陈皮、瓜蒌仁祛宿痰;紫苏叶、柴胡、枳壳、桔梗、青皮行气破结
;茵陈、瞿麦、黄柏、栀子、连翘清热利湿。合而治之而效著。
痹 症 例:刘某,女,50岁, 2007年5月30日初诊。诉右臀部筋脉牵掣痛2月余,长约20厘米,伴腰部隐隐作痛,并口渴时时饮水而
量不多。否认有外伤史。X光示第五腰椎Ⅱ°滑脱。舌淡红苔黄滑湿,两手脉弦滑实硬长有力。中医诊断为痹症,腰痛。证属肝肾不
足,阴虚挟湿热。治以补肾强腰,舒筋活络,清利湿热。自拟方如下:白术30g,茯苓25g,杜仲30g,狗脊15g,怀牛膝15g,川芎
10g ,川续断15g,茵陈12g,黄柏8g,瞿麦12g,陈皮15g,熟地15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6月3日复诊,诉右臀部痹痛
、腰痛均减,上方再进3剂。6月6日三诊,诉右臀部痹痛及腰痛均愈。复查X光示腰5椎体滑脱情况较5月30日基本相同,余(—)。诸
症虽除,然毕竟根本不足,处方金匮肾气丸(汤)加味以巩固疗效,方药:熟地25g,山药20g,山茱萸20g,泽泻12g,茯苓15g,牡
丹皮10g,制附子10g,桂枝10g,怀牛膝15g,车前子15g,杜仲15g,陈皮15g,狗脊15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按:患者素有肝肾不足,久而蕴湿生热,渐至腰府失养,筋脉失濡,故致诸症变生。治以补肾强腰,舒筋活络,清利湿热。方中白
术、茯苓、陈皮健脾胃;杜仲、狗脊、怀牛膝、熟地、川芎、川续断补肝肾,强腰骨,濡筋脉;茵陈、瞿麦、黄柏清利湿热。方证
切中,故效著。
痤 疮
例:欧某,男,17岁, 2007年12月9日初诊。诉面部及前额生疱疹3个月,量很多,色红晕,无痛痒,此外还有很多平铺于皮肤如点
状、色暗灰黑色的“黑头”。另舌干口渴饮水较多。舌尖有多个红色点刺,舌苔黄厚滑湿腻,两手脉滑动数有力。中医诊断为痤疮
。证属湿热蕴结,蒸腾于脸面。治以清利湿热。方以五苓散加味。处方:猪苓10g,茯苓15g,泽泻15g,苍术12g,桂枝10g,滑石
12g,黄柏10g,车前子12g,瞿麦10g,石韦10g,茵陈10g,霍香10g,佩兰10g,升麻5g,柴胡5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12月16日复诊,见疱疹面部已转“阴”,疹点变小,疹色变淡黯许多,已无红晕色,“黑头”大部分转为淡灰黑色,试挤捏一个,
极易挤出,色如脂白带灰。舌尖处点刺已变成淡红色,脉虽仍滑动数有力,但形势稍减,舌苔也已松动。于前方加赤芍清热凉血,
刺蒺藜清热散结,金银花清热解毒,再进5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按:患者久患湿热,蒸腾于脸面,故有此症。方中五苓散、滑石、车前子、黄柏、瞿麦、石韦、霍香、佩兰清热利湿;升麻、柴胡
升举清阳;赤芍凉血;刺蒺藜散结;金银花清热解毒。
眩 晕
例:朱某,男,50岁, 2007年5月22日初诊。诉眩晕一周余,伴头顶正中有如蚁行,头皮发麻,并小便较黄如浓茶色,无淋涩痛,
大便溏软如烂泥也有四五天时间了。否认有外伤史及其他病史。舌黯略红稍淡,舌侧下端见有瘀血青紫色脉络,苔较老黄稍绿较厚
多,全舌滑湿腻伸舌欲滴,右手脉中取弦较硬有实滑象,沉取虚弱滑,左手脉浮取点滑稍数略有力,中沉取与右手脉一般同,只是
脉形势比右手脉强一些。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血压165/95mmHg。中医诊断为眩晕,证属气虚血瘀,湿热俱重,清阳不升。治以清
利湿热,活血化瘀,升举清阳。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当归15g,川芎12g,白芍15g,桂枝10g,牡丹皮10g,桃仁10g,泽泻
20g,车前子15g,茯苓20g,滑石12g,黄柏10g,茵陈15g,栀子10g,瞿麦12g,佩兰12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5月28日
复诊,诉诸症有减。处方:当归12g,川芎12g,赤芍15g,桂枝10g,牡丹皮12g,桃仁8g,茯苓20g,泽泻20g,车前子15g,滑石12g
,黄柏10g,茵陈20g,栀子10g,瞿麦15g,佩兰15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患者于2007年6月22日因感冒发热38.5℃来就
诊,询问前病,答已痊愈,并量得血压125/80mmHg。
按:患者气虚血瘀,湿热俱重,湿热又加重血瘀,气机不畅,清阳不升,以致眩晕等症发生。治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当归、川
芎、赤芍、桂枝、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茯苓、泽泻、车前子、滑石利湿;黄柏、茵陈、栀子、瞿麦、佩兰清热。药证切中,故
疗效显著。
汗 症
湿热乃岭南地区典型气候,由此也导致湿热为患,诸病变生。笔者总结了自己在过去两年治疗湿热疾病的成功经验,分类举要,介
绍如下。
例1:黄某,女,21岁, 2007年3月18日初诊。诉两手心及十指尤其指头反复出汗半年余。出汗前手心必先发热,一会儿手心及十指
汗出,指头尤甚,色白,渐至豆粒大,不久汗止,然后两手尤其指头遂致冰冷。须经过一小时后两手方能回暖。汗出以下午1至4点
钟为主。另带下黄略粘多而有少许异味。舌色淡红,苔黄绿厚多而滑湿腻,两手脉中取滑实稍大略数有力,沉取虚弱滑。中医诊断
为汗症,黄带,证属脾肾气虚生湿,湿久蕴热。治以温补脾肾,清热利湿。方以附子理中汤加味。处方:制附子12g,干姜12g,党
参30g,白术30g,茯苓30g,炙甘草12g,泽泻15g,薏苡仁15g,车前子15g,赤芍10g,金银花15g,蒲公英12g,野菊花12g,升麻6g
,柴胡6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3月21日复诊,诉汗出已有减少。药已对症。上方加巴戟天12g,又进7剂,而病愈。
按:患者脾肾气虚生湿,湿久蕴热,湿热下注,故致黄带;湿热久蕴,蒸腾气化,故致手汗出。治以温补脾肾,清热利湿。方以附
子理中汤加味。方中制附子、干姜、巴戟天温脾肾;四君子健脾;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利湿,升麻、柴胡升举清气,一下一上,
泌浊升清;赤芍、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诸药合用,使脾肾得补,湿邪得利,清气得举,热邪得清,故诸症得愈。
例2:张某,男,45岁, 2007年10月2日初诊。诉颈部及背部时时大汗出,尤以下半夜为甚,往往湿透衣服,拧之出水,伴眩晕,略
有耳痛,有点怕冷,汗后当风尤甚。病情反复3月余,屡治效微,烦恼不已。色淡苔黄绿厚滑湿腻,伸舌欲滴,两手脉大滑略弦有力
带数。中医诊断为汗症,证属湿热俱盛,治以清热利湿。方以五苓散加味。处方:猪苓12g,茯苓15g,泽泻20g,苍术15g,桂枝10g
,滑石12g,黄柏10g,车前子12g,瞿麦10g,石韦10g,茵陈10g,升麻5g,柴胡5g,霍香10g,佩兰10g,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
次服。10月7日复诊,诉汗出大为减少。续进3剂。后于11月26日因感冒就诊,询之前病,诉不再汗出。
按:患者湿热久蕴,蒸腾气化,故大汗出。治以清热利湿。予以五苓散加味治之。方中五苓散合滑石、车前子利湿邪;黄柏、瞿麦
、石韦、茵陈清热;霍香、佩兰化湿;升麻、柴胡升举清气。方药对证,仅6剂而效显,一解患者多日烦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