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 | 冬至:今日日南至
山中思友人 张子盛 - 张子盛古琴独奏曲集
对于居住在北半球的人们来说,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而黑夜最长的一天,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我们说太阳从东边升起,但其实只有春秋分,太阳才是正东升而正西落的,其他日子都是偏南或偏北地东升西落的。
而冬至日南至,太阳在能到达的最南的位置,此日太阳的升降是最偏南方的。冬至过后,白昼渐长,日向北行。
二至(冬至和夏至)是最早确认下来的节气。古人经过长久对太阳的观察,也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滥觞。
在《山海经·大荒经》记载——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日月所生。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大荒东经》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者。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
——《大荒西经》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大荒经》的这些描述,正是古人通过记录日月出入之山(太阳暑来寒往的方位移易),来确定季节(甚至节气)的。
太阳这样的一个位移周期为一年。这一年中,有一天太阳从东南隅的大言之山升起,傍晚在西南隅的大荒之山降落(太阳所能达到的最南边,即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冬至,而这两座山就成了冬至节气的标志。
同理,夏至(东北升,西北降)、春分、秋分(正东西)都能确定下来。而我们发现,《大荒经》作者记载的另四座山,正好安放另外的八个月中(每月两个节气,前者名“节”,后者名“中”)。
初候,蚯蚓结
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蚯蚓是大寒之物,寒阴则蜷曲,温阳则伸展。
冬至之前,阴气盛时,蚯蚓蜷缩着身体而头朝下。冬至一阳生,蚯蚓虽然仍然蜷曲,但头却向上。
二候,麋角解
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後,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
——《释名》
麋属阴兽,冬至一阳生,感阳气而麋角脱落也。
与之相对的鹿,属阳兽,鹿角解于夏至一阴生之际。
三候,水泉动
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深埋于地底之水泉,由于阳气萌发,开始流动。如出现井泉水上涌的现象。
冬至节起,我们就进入了数九寒天,要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才能迎来明媚的春天。民间有流传“九九消寒歌”,形象地记录了从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物候变化。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消寒歌
除消寒歌外,还有“九九消寒图”。常见有三种形式:文字九九消寒图、圆圈九九消寒图、梅花九九消寒图。
文字图由九个九划的字组成。每过一天,就画一划,即在空心处涂上红色,等字全为红色了,就迎来了春天。
圆圈图由八十一个圆圈组成,天阴则涂上半圈,晴则涂下半圈,风天涂左半圈,雨天涂右半圈,降雪图中央。
梅花图最简单,一天涂一瓣。等素梅变红梅就出九了。
君子斋戒慎处,必检身心。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
——《月令》
冬至一阳生。在十二消息卦中,冬至对应复卦,很形象的一阳来复,微阳方生而阴犹盛之象。
阴盛而阳微,则宜保此微弱之阳,宜摄身静养,藏精潜阳,即《内经》所谓“无扰乎阳”之意。同理,夏至也要静养,因为夏至对应的是天风姤卦,阳盛而阴微。冬至、夏至都是天地阴阳交接之时,《易》云:“先王以至日闭关”。至日静养,则阴阳交接顺利。
二至日(及其前后的三天)要远离声色的亢奋,情欲的撩拨,于身于心都要简而静,多生善念,戒邪念邪行。
古之君子于冬至斋戒,养身之阳,亦养心之阳(善念),初阳得护,使其长养,则为来春升发之本。不然,此时若不知节制静养,还嗜欲纵情,大违冬天闭藏之道,至来春当升之际,下无根本,阳气轻浮,易得温病。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
——《燕京岁时记》
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那为什么冬至要吃馄饨呢?
馄饨者,混沌也。馄饨形如鸡蛋,蛋白和蛋黄象征阴阳,所谓:“天地混沌如鸡子”。馄饨取天地混沌之象,亦是阴阳交接之象,与冬至日的天地气机是相合的。所以冬至吃馄饨背后有这么一个文化含义。
冬至也有吃饺子的习俗。这背后也有类似的文化含义在。正所谓“冬至子之半”,冬至正值子月(农历十一月)的一半的时候,阳气萌发,也一年阴阳相交之际。饺子是“交子”的谐音,故吃饺子有这样一个寓意。另外,饺子的原型“祛寒娇耳汤”,相传是医圣张仲景所创,本就是一道冬天吃的食疗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