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的十副对联,说尽人生大智慧!
兴城般若讲寺
2017-11-01
一、万事尽从忙里错; 一心须向静中安
出处:宋·戴复古《处世》:"万事尽从忙里错,一心须向静中安。"静能生慧,智者无忧,计较是疼,比较是痛,淡然是福。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心。尽人事而顺天意,随遇而安即得幸福。正心。心术不正损人害己,意志不坚诸事难成。
二、情于牵挂点滴事;爱具包容过失心
我问佛,情是什么,佛笑而不言,只是看着娑婆世界,于是我知道,情是一切有情众生。我问佛,爱是什么,佛默默垂泪,只是看着地狱翻腾,于是我知道,爱是慈悲众生。只是看着沧海桑田,于是我知道,人生无常,爱情转瞬即逝,却永驻心底。
三、不攻人短;莫矜己长
“不攻人短,莫矜己长”是待人处事应遵循的传统美德。反观一下自己,自己又何尝没有短处和过失呢?只看重他人的短处和缺点,这不但与己无益,而且会伤害他人,甚至让他变成你的敌人。长此以往,你将会四面树敌,成为众矢之的。而总是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长处,最终会招致智者的厌烦和心胸狭隘者的嫉恨,很容易惹祸上身。
四、鹦鹉前头休多语; 小人身边须慎行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无不体现“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
五、缄口不语是非事;冷眼静观名利人
静气,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东方智慧之一。诸葛亮给他儿子写信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体会。细细品味,"静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六、非名山不留僧住;是真佛直说家常
禅就如清风明月,看似不可捉摸,其实无处不在。得道的人只说家常话,只说常识。凡是故弄玄虚的都是骗子。
七、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
若能每日静下心来仰望长天,观云听雨,笑迎秋月春风,就能达到豁达潇洒的精神境界,像那位无名的江上老翁一样──“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红尘浊世之中,视富贵如清晨的薄雾,待浮名若空中的云烟,并由此而获致心灵的祥和与宁静。
八、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上联是说,将门关上,没有任何人来干扰,那种感觉就像住在深山一样。当然这深山并不是远离闹市的深山野岭,而在于思想上淡泊名利,心里澄静隔离世俗的尘嚣,掌握好自己的时空,即使不关闭有形之门,也能感受如处深山的意趣。下联则说,能读书则处处净土。所谓净土,系佛教语,佛教认为,佛、菩萨居住的清净世界,没有尘世的污染,所以叫净土。
九、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古人常用“谦谦君子质如玉、品若秋水不染尘”来抒写人格。古有天子曾双手捧着玉璧去礼天,圆是期待,是祈愿,也是祝福、感谢和怀念。而玉镯正合此意吧,是一种期待与祈愿。而想达到如君子的程度,还需要修炼,再修炼。人如秋水玉为神,算做一种信仰和向往吧。
十、责人之心责己 ;恕己之心恕人
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态度原谅别人。它劝诫人们对人要宽,对己要严;不计较他人,不放纵自己。这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种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