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治疗晚期肾细胞癌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随机、开放标签、3期METEOR试验,在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中,比较卡博替尼和依维莫司的效果。卡博替尼是一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
患者特征

从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来自26个国家173个中心的658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卡博替尼或依维莫司治疗,这些患者构成总生存期人群。前375名随机患者构成无进展生存期人群。安全性人群包括接受研究治疗的所有患者。
截至数据截止日期2015年5月22日,卡博替尼组133名患者和依维莫司组66名患者仍继续接受研究分配治疗。无进展生存期人群的最短随访时间为11个月,总生存期人群的最短随访时间为6个月。停止治疗的最常见原因是放射学疾病进展。
两治疗组在基线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方面相似。最常见的既往疗法是舒尼替尼,并且大多数患者仅接受过一种VEGFR抑制剂疗法。
疗效

在前375名随机患者中,卡博替尼组由独立放射学审查委员会确定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相比依维莫司组改善;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42%。卡博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4个月(95%CI,5.6~9.1),依维莫司为3.8个月。
使用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进行支持性分析,结果相似(进展或死亡的风险比,卡博替尼中位PFS 7.4个月。

在既往VEGFR抑制剂疗法数量和MSKCC风险定义的预设亚组中,卡博替尼均观察到无进展生存益处。对接受舒尼替尼作为其唯一VEGFR抑制剂疗法的患者亚组进行事后分析,卡博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1个月,依维莫司为3.7个月(风险比为0.41)。
在前375名随机患者中,卡博替尼与客观反应率(根据独立审查评估)的显著改善有关(卡博替尼组21%部分反应vs依维莫司组5%部分反应;P<0.001)。两组都有116名患者(62%)疾病稳定,卡博替尼组26名患者(14%)疾病进展,而依维莫司组51名患者(27%)疾病进展。在接受舒尼替尼作为其唯一VEGFR抑制剂疗法的患者亚组(N=153)中,卡博替尼组76名患者中的17名(22%)、依维莫司组77名患者中的2名(3%)客观反应。

在预设的总生存期中期分析中,总生存期人群中发生了202例死亡。观察到卡博替尼总生存期增加的趋势(风险比0.67,未调整95%CI,0.51至0.89;P=0.005)。未达到中期分析时统计显著所需的P值≤0.0019,生存随访继续进行至408例死亡发生后的最终分析。
依维莫司组中后续抗癌疗法发生率高于卡博替尼组,但卡博替尼组的生存期改善。依维莫司和卡博替尼组中最常见的后续抗癌疗法分别是阿西替尼和依维莫司。
安全性

卡博替尼组中位治疗持续时限为7.6个月,依维莫司组为4.0个月。使用卡博替尼治疗的199名患者、使用依维莫司治疗的82名患者减少了剂量。卡博替尼组和依维莫司组中由于肾细胞癌无关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中断率分别为9.1%和10%。

卡博替尼组和依维莫司组中不良事件(无论与药物因果关系如何,任何级别)的发生率为100%和99%,3级或4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74%和65%。
卡博替尼最常见的3级或4级不良事件是高血压(15%),腹泻(11%)和疲劳(9%),依维莫司是贫血(15%),疲劳(7%)和高血糖(5%)。卡博替尼组15名患者(4.5%)、依维莫司组23名患者(7.1%)报告5级不良事件,主要与疾病进展有关。
参考文献:
https://dx.doi.org/10.1056%2FNEJMoa1510016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欢迎分享转载!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