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枝傲骨匠人心 ——盛影蛟老师谈盆景艺术
苍枝傲骨匠人心
——盛影蛟老师谈盆景艺术
图、文|如皋盆景联盟
盆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在盆中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
近日,笔者有幸参观了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副会长、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盛影蛟老师位于车墩的旺盛园艺公司基地,聆听了这位多年耕耘于盆景领域的大师对于盆景的解析和对新时代盆景艺术发展的理解。
▼ 盛影蛟老师接受采访
盛影蛟老师祖上三代都从事花卉盆景艺术,家学渊博,从小就痴迷于盆景,多年来潜心于这门艺术门类的研究和实践。在他位于车墩的旺盛园艺基地中,三百余盆各式风格的作品让人流连忘返。在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中,有着以他名字命名的影蛟盆景苑,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接待了海内外大量来宾,为推广中国盆景艺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位于车墩的旺盛园艺基地
位于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影蛟盆景苑
盛老师说,中国盆景源远流长,距今最早的实物证据,来自唐代章怀太子墓出图的一幅仕女图。图中,丰满的侍女怀抱着盆景,诉说着这中华文脉的渊源。千年来,文人雅士、官宦商贾,在造园的同时创造了灿烂的盆景文化,它与当地的历史文脉、人文底蕴相结合,形成风格各异的艺术流派。
自然的、平衡的才是最好的
盆景艺术分川、苏、海、岭南等数个传统流派。每个流派风格分明。其中海派作品起源于上海,有400多年历史,其创作风格最多样,不受任何规则限制,强调主体性、层次性和多变性。主要展现山林野趣、古树形态和树种个性,随类赋彩。其实,随着盆景艺术的发展,现代人的审美正在发生改变,对盆景艺术的欣赏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几弯几绕”,各个流派也逐渐打破界限,能体现自然风情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
从事盆景艺术多年,盛影蛟经历了盆景的几次变革。在艺术创作中,他也一直在感悟与思考。在他这次创作的大阪松丛生盆景作品中,大阪松枝疏密相间,枝条延展向同一方向,根系紧密抓住土壤,仿造地势营造高低起伏的缓坡,铺以翠绿的苔藓展现出野生草坪的景观。欣赏盆景时,观众仿佛置身山间,甚至能聆听到阵阵松涛。
盆景将植物固定在几尺方盆内,既要保持美观,又要保证有足够的根系维持植物生长。重点是把握根系与枝叶的平衡。面对记者关于植物能否正常生长的疑惑,盛影蛟表示,在初期,将植物枝干的根系幅度保留大于叶片幅度,形成初始的健康状态,后期的生长是可以由植物自己调节的。许多爱好者制作盆景时,忽略了“地上”与“地下”的关系,打破了植物生长的平衡状态,做出的作品纵使美丽,却违背了盆景艺术的主旨。
盛老师制作的各种风格的盆景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盛老师对海派盆景是最有发言权的。上海是中国最早接触外来文化的地区,在盆景艺术上也大量借鉴、吸收了苏派盆景和日本盆景的精华,形成中外合璧、海纳百川的特色。海派盆景在造景上遵循师法自然、借鉴画理的原则,在制作技法上追求粗扎细剪,使线条苍劲、富有冲击力,同时注意结构比例和线条的过度。海派盆景的工匠们根据上海特有的地域特征,在制作技巧上大胆创新,最早采用了金属线捆扎的方法,使枝条弧形更加柔和,造型更加灵活。针对上海市民居住环境较小的现状,海派盆景将微型盆景发挥到了极致,并用博古架陈列,成组展览,解决了微信盆景太小缺乏视觉效果的问题。在山水盆景中,也一改使用陶制深盆的传统,采用大理石浅盆,让石材根部的结构肌理都能欣赏到,起到“远看峰、近看坡”的效果,如在宣纸上书写,每道笔痕都能清晰的衬托出来。
艺术的传承
出生在园艺世家,盛影蛟最宝贵的操作技艺与经验均是从父辈的实践教导中获得。1980年,盛影蛟开始从事盆景创作,经历起步的艰辛、创新发展雪松盆景、成立自己的盆景公司与展览园几个阶段。目前已成为享誉盆景界的专家,其作品远销海外,广受好评。与其说是盆景经营,不如说盛影蛟将盆景作品当作孩子呵护。树木是有生命的,盆景亦是如此,一株盆景作品完成时,同时意味着维护的开始。在盛影蛟看来,盆栽是园艺与艺术的结合,单单有艺术构思不顾植物的生长规律不行,只知生理生态却缺少艺术灵感也不行。所以,学习盆景制作,需要学习的很多。
盛影蛟老师策划了“妙造自然”朵云轩沙龙盆景展
一个人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就是工匠精神,能够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大声疾呼,更体现了他对自己钟情的工作的执着追求。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部分,盆景,作为中华文明传承了千年的载体之一,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底蕴更加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传递。苍枝傲骨是盆景的重要特质,也是我们欣赏盆景的原因,而更让人敬佩的,是像盛影蛟老师这样的每一位继承、保护了中华文脉,执着的坚持着这一门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园林工艺,传承中创新,将中华盆景文化发扬光大的匠人们。